确定公交车时刻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11575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5
本公开提供确定公交车时刻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包括:响应于公交车时刻表的确定指令,基于确定指令中车辆行驶路线的首班发车时间点对应的第一运力需求和第一目标满载率,确定首班车的车辆类型;根据首班车的最大运力和第一目标满载率,确定首班车的目标运力;利用首班发车时间点、目标运力以及位于首班发车时间点之后的各单位时间对应的第二运力需求,确定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其中第二班车辆的车辆类型与首班车相同,第一运力需求和第二运力需求通过确定指令中指定时段内的历史断面客流数据确定;通过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首班车发车时间点和各第二运力需求,得到第二班车辆之后各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和车辆类型。发车时间点和车辆类型。发车时间点和车辆类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公交车时刻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确定公交车时刻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导致给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城市交通问题成为许多城市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城市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相比,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少、占有资源少、效率高等优点,城市公共交通中公交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交通工具。
[0003]由于城市中人口集中,市内交通比较拥堵,公交车作为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工具,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市民们的出行需要以及提高出行效率,需要对公交车进行调度,确定出公交发车时刻表。
[0004]目前,确定公交车的发车时刻表是通过线路上的最大断面客流与单一车型的核载人数计算出该时段发车间隔。此发车间隔的计算并未考虑不同车型核载人数存在的差异,在多车型线路上大小车型采用相同的发车间隔,然而大小车型的运力是不一样的,甚至差距在两倍以上。若二者采用相同的发车间隔,相同发车间隔内客流对运力的需求的是基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公交车时刻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公交车时刻表的确定指令,基于与所述确定指令中车辆行驶路线的首班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第一运力需求和第一目标满载率,确定首班车的车辆类型;根据首班车的最大运力和所述第一目标满载率,确定所述首班车的目标运力,其中,所述首班车的最大运力是根据所述首班车的车辆类型确定的;利用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所述首班车的目标运力以及公交车运营时段中位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之后的各单位时间所对应的各第二运力需求,确定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其中所述第二班车辆的车辆类型与首班车的车辆类型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运力需求和所述第二运力需求是通过所述确定指令中指定时段内的历史断面客流数据确定出的;通过所述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所述首班车发车时间点以及所述各第二运力需求,得到第二班车辆之后各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和车辆类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与所述确定指令中车辆行驶路线的首班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第一运力需求和第一目标满载率,确定首班车的车辆类型,包括:基于所述第一运力需求与所述第一目标满载率,得到所述首班车的实际运力;并,确定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中最大运力大于所述实际运力的第一目标车辆类型;若所述第一目标车辆类型的数量为指定阈值,则将所述第一目标车辆类型确定为所述首班车的车辆类型;若所述第一目标车辆类型的数量不是所述指定阈值,则将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中最大运力与所述实际运力的差值最小的车辆类型确定为所述首班车的车辆类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首班车的最大运力和所述第一目标满载率,确定所述首班车的目标运力,包括:利用预设的车辆类型与最大运力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首班车的车辆类型相对应的最大运力;将所述首班车的最大运力与所述第一目标满载率相乘,得到所述首班车的目标运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所述首班车的目标运力以及公交车运营时段中位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之后的各单位时间所对应的各第二运力需求,确定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包括:将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之后的各单位时间所对应的各第二运力需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累加,得到所述首班车的中间运力;其中,每次将第二运力需求进行累加后,执行以下步骤:判断所述中间运力与所述首班车的目标运力的差值是否在第一指定范围内;若确定所述差值在所述第一指定范围内,则基于当前进行累加的第二运力需求所对应的单位时间以及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与所述单位时间之间的各单位时间,得到所述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若确定所述差值不在所述第一指定范围内,则继续执行将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之后的各单位时间所对应的各第二运力需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进行累加的步骤,直至确定所述
差值在所述第一指定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所述首班车发车时间点以及所述各第二运力需求,得到第二班车辆之后各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和车辆类型,包括:将所述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与所述首班发车时间点相减,得到所述目标发车间隔,并将所述目标发车间隔确定为所述第二班车辆之后各班车辆的发车间隔;将所述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确定为当前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基于所述当前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和所述目标发车间隔,得到下一班车辆的第一发车时间点;并,通过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所述目标发车间隔以及所述第二运力需求,得到所述下一班车辆的目标运力需求;利用所述下一班车辆的目标运力需求以及与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第二目标满载率,得到所述下一班车辆的实际运力;确定与所述第二班车辆的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中最大运力大于所述实际运力的第二目标车辆类型;若所述第二目标车辆类型的数量为指定阈值,则将所述第二目标车辆类型确定为所述下一班车辆的车辆类型;若所述第二目标车辆类型的数量不是指定阈值,则判断与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的最大运力是否均大于所述下一班车辆的实际运力;若是,则将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增加指定时长,得到更新后的第一发车时间点后,返回执行判断与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的最大运力是否均大于所述下一班车辆的实际运力的步骤,直至与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的最大运力存在部分大于所述下一班车辆的实际运力,则将与所述第一发车时间点相对应的各车辆类型中的第三目标车辆类型确定为所述下一班车辆的车辆类型;其中,所述第三目标车辆类型为最大运力大于所述下一班车辆的实际运力,且所述最大运力与所述下一班车辆的实际运力的差值最小;将更新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强黄勇王宝山高威穆尚涛李坤鹏王利宁姜璐颖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