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5597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循环结构、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第二无土栽培结构和第三无土栽培结构;第一无土栽培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左低右高倾斜设置;第二无土栽培结构安装在底座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二无土栽培结构左高右低设置;第三无土栽培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前部上方,所述第三无土栽培结构左低右高设置;水循环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前侧方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倾斜设置三组无土栽培结构,方便栽培使用水由高到低进行流动,以便在高处输入水体,在低处排出水体,同时排出的水体经过多次过滤、静置和储存后再循环利用,不仅节省水资源,同时更经济环保。更经济环保。更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选用苗盘是分格室的,播种一格一粒,成苗一室一株,成苗的根系与基质互相缠绕在一起,根坨呈上大下小的塞子形,一般叫穴盘无土育苗。
[0003]但是,技术的无土栽培结构需要定期换水,废水量比较大,直接排出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浪费过多水,并不经济专利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无土栽培结构需要定期换水,废水量比较大,直接排出不仅污染环境,同时也浪费过多水,并不经济专利技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循环结构、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第二无土栽培结构和第三无土栽培结构;
[0006]第一无土栽培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左低右高倾斜设置;
[0007]第二无土栽培结构,安装在底座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二无土栽培结构左高右低设置,且第二无土栽培结构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结构设置一致;
[0008]第三无土栽培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前部上方,所述第三无土栽培结构左低右高设置,且第三无土栽培结构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结构设置一致;
[0009]水循环结构,安装在底座的前侧方右侧,所述水循环结构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上安装有第三水泵,且水循环结构与第三无土栽培结构之间连接有第五输送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左右两部下端均固定有卡托架,所述卡托架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底座上端面所开设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左端安装有左连接头,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右端设置有右连接头,且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中部上端设置有多组栽培盆,并且每组栽培盆内均设置有网兜。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的左端与第二无土栽培结构的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且第二无土栽培结构的右端与第三无土栽培结构的右端之间连接有第四输送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结构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过滤筒结构、中净水筒结构和外蓄水筒结构,且内过滤筒结构的上端口安装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中部外套置有
固定套,且固定套外环设有四组固定架,每组固定架均架置在内过滤筒结构的上端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的上部设置有污水进口,且第五输送管的另一端口连接在污水进口上,所述第一水泵的下部设置有污水出口,且污水出口通向内过滤筒结构内,所述内过滤筒结构的内底部设置有沥水网,且沥水网的上方依次设置有鹅暖石层、碎石层、粗沙层和细沙层,并且内过滤筒结构的底部与中净水筒结构的内底面之间设置有多组支撑架,中净水筒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底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中净水筒结构与外蓄水筒结构之间连接有第一输送管,且第一输送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并且中净水筒结构内开设有净水室,述外蓄水筒结构的外环面左上部设置有净水口,外蓄水筒结构的外环面左下部设置有出水口,且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出水口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倾斜设置三组无土栽培结构,方便栽培使用水由高到低进行流动,以便在高处输入水体,在低处排出水体,同时排出的水体经过多次过滤、静置和储存后再循环利用,不仅节省水资源,同时更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第三无土栽培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循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循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0]图中:1、水循环结构;10、内过滤筒结构;100、固定架;101、固定套;102、污水进口;103、第一水泵;104、污水出口;105、细沙层;106、粗沙层;107、碎石层;108、鹅暖石层;109、沥水网;11、中净水筒结构;110、支撑架;111、底板;112、净水室;12、外蓄水筒结构;120、第一输送管;121、第二水泵;122、出水口;123、净水口;2、底座;20、凹槽;3、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0、左连接头;31、卡托架;32、第一固定板;33、第二输送管;330、第三水泵;34、右连接头;35、第三输送管;36、栽培盆;360、网兜;37、第二固定板;4、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0、第四输送管;5、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0、第五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第二、第三无土栽培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循环结构正视示意图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水循环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循环结构1、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和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安装在底座2的后部上方,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左低右高倾斜设置,且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左右两部下端均固定有卡托架31,卡托架31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2,且第一固定
板3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7上,第二固定板37位于底座2上端面所开设的凹槽20内;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安装在底座2的中部上方,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左高右低设置,且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结构设置一致;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安装在底座2的前部上方,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左低右高设置,且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结构设置一致;水循环结构1安装在底座2的前侧方右侧,水循环结构1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33,且水循环结构1与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之间连接有第五输送管50。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左端安装有左连接头30,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右端设置有右连接头34,且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中部上端设置有多组栽培盆36,并且每组栽培盆36内均设置有网兜360;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左端与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的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35,且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的右端与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的右端之间连接有第四输送管40。
[002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第二无土栽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循环结构(1)、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和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安装在底座(2)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左低右高倾斜设置;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安装在底座(2)的中部上方,所述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左高右低设置,且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结构设置一致;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安装在底座(2)的前部上方,所述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左低右高设置,且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结构设置一致;水循环结构(1),安装在底座(2)的前侧方右侧,所述水循环结构(1)与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33),第二输送管(33)上安装有第三水泵(330),且水循环结构(1)与第三无土栽培结构(5)之间连接有第五输送管(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左右两部下端均固定有卡托架(31),所述卡托架(31)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2),且第一固定板(3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7)上,所述第二固定板(37)位于底座(2)上端面所开设的凹槽(20)内,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左端安装有左连接头(30),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右端设置有右连接头(34),且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中部上端设置有多组栽培盆(36),并且每组栽培盆(36)内均设置有网兜(3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土栽培用水体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土栽培结构(3)的左端与第二无土栽培结构(4)的左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输送管(35),且第二无土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硕李杰王少芳吴若然张强董义恕叶守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硕然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