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醚树脂脱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515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乳液法生产氯醚树脂工艺技术领域,是一种氯醚树脂脱醚装置,该氯醚树脂脱醚装置,包括脱醚釜、除沫器、脱醚冷凝器、缓冲罐、工作水槽、洗涤塔、尾气冷凝器和粗醚槽,各设备之间通过管线规定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使用40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氯醚树脂脱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乳液法生产氯醚树脂工艺
,是一种氯醚树脂脱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液法生产氯醚树脂工艺,乳液聚合反应结束后残余的乙烯基异丁醚需要脱析回收处理,目前采用的脱醚釜脱析回收工艺回收时间长,脱析效果差,尾气排放中COV气体含量高,影响装置的运行效率和后续工序的安全平稳运行,同时造成生产成本的浪费,环境污染及人员职业健康。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氯醚树脂脱醚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氯醚树脂生产中现有存在脱醚效率低、冷凝回收效果差、VOC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氯醚树脂脱醚装置,包括脱醚釜、除沫器、脱醚冷凝器、缓冲罐、工作水槽、洗涤塔、尾气冷凝器和粗醚槽,脱醚釜顶部出口与除沫器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线,除沫器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顶部第一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线,除沫器顶部出口与脱醚冷凝器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线,脱醚冷凝器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第二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线,脱醚冷凝器上部出口与缓冲罐下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管线,缓冲罐顶部出口与洗涤塔上部第二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线,缓冲罐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顶部第三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七管线,洗涤塔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顶部第四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八管线,洗涤塔顶部出口与尾气冷凝器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九管线,尾气冷凝器底部出口与粗醚槽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十管线,工作水槽下部出口与洗涤塔上部第一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十一管线,尾气冷凝器上部出口固定连通有第十二管线。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脱醚釜容积为40m
³

[0007]上述脱醚釜内设置有双层桨叶式搅拌器。
[0008]上述五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调节阀。
[0009]上述在于第六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真空泵。
[0010]上述十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工作水泵。
[0011]本技术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使用40m
³
脱醚釜,并采用双层桨叶式搅拌器,改变了物料流畅,提高了脱醚效率,同时在脱醚冷凝器出口安装调节阀,控制脱醚气的流速,延长脱醚气在冷凝器内停留时间,增加冷凝回收效果,使用5℃水对洗涤水和真空泵工作水进行冷却,提高了洗涤效果,并对脱醚尾气再次进行冷凝回收,解决了VOC尾气排放问题,解决了生产环保压力,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3]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脱醚釜,2为除沫器,3为脱醚冷凝器,4为缓冲罐,5为工作水槽,6为洗涤塔,7为尾气冷凝器,8为粗醚槽,9为第一管线,10为第二管线,11为第三管线,12为第四管线,13为第五管线,14为第六管线,15为第七管线,16为第八管线,17为第九管线,18为第十管线,19为第十一管线,20为第十二管线,21为双层桨叶式搅拌器,22为调节阀,23为真空泵,24为工作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5]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7]如附图1所示,该氯醚树脂脱醚装置,包括脱醚釜1、除沫器2、脱醚冷凝器3、缓冲罐4、工作水槽5、洗涤塔6、尾气冷凝器7和粗醚槽8,脱醚釜1顶部出口与除沫器2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线9,除沫器2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5顶部第一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线10,除沫器2顶部出口与脱醚冷凝器3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线11,脱醚冷凝器3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5第二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线12,脱醚冷凝器3上部出口与缓冲罐4下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管线13,缓冲罐4顶部出口与洗涤塔6上部第二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线14,缓冲罐4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5顶部第三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七管线15,洗涤塔6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5顶部第四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八管线16,洗涤塔6顶部出口与尾气冷凝器7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九管线17,尾气冷凝器7底部出口与粗醚槽8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十管线18,工作水槽5下部出口与洗涤塔6上部第一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十一管线19,尾气冷凝器7上部出口固定连通有第十二管线20。
[0018]本使用新型对现有生产装置工艺缺陷进行了改进,使用了40m
³
脱醚釜1,并采用双层桨叶搅拌形式,改变了物料流畅度,提高了脱醚效率;在回收脱醚冷凝器3出口安装调节阀,控制脱醚气的流速,延长了脱醚气在冷凝器内停留时间,提高了冷凝回收效果;使用5℃水对洗涤水和真空泵工作水进行冷却,提高了洗涤效果;对脱醚尾气再次进行冷凝回收,解决了VOC尾气排放问题,使脱醚时间缩短了一半,脱醚回收后乳液醚含量达到了0.1%以下,每釜可多回收醚250kg,全年节约生产成本460元万元,也美化了员工的操作环境,又确保了人员职业健康。
[001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氯醚树脂脱醚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0]如附图1所示,脱醚釜1容积为40m
³

[0021]如附图1所示,脱醚釜1内设置有双层桨叶式搅拌器21。
[0022]双层桨叶式搅拌器21的双层桨叶搅拌形式,可以改变物料流畅,提高脱醚效率。
[0023]如附图1所示,第五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调节阀22。
[0024]在脱醚冷凝器3出口安装调节阀22,便于控制脱醚气的流速,延长脱醚气在冷凝器
内停留时间,增加冷凝回收效果。
[0025]如附图1所示,第六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真空泵23。
[0026]如附图1所示,第十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工作水泵24。
[002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0028]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聚合乳液压入脱醚釜1后,在脱醚釜1的双层桨叶式搅拌器高效搅拌作用下,通过脱醚釜1的夹套升温水保持釜内温度在50℃至60℃,采用减压脱析方式脱除乳液中残留的乙烯基异丁醚,从脱醚釜1顶抽出的气相经过除沫器2除去泡沫夹带,经脱醚冷凝器3冷凝回收部分乙烯基异丁醚后,剩余气相进入洗涤塔6洗涤,残余尾气再经过尾气冷凝器7处理户排空,冷却后的冷夜均排入工作水槽5,静止分层后,上部回收的乙烯基异丁醚溢流至粗醚槽8中待水洗合格后回用,脱除乙烯基异丁醚后的乳液醚含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醚树脂脱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醚釜、除沫器、脱醚冷凝器、缓冲罐、工作水槽、洗涤塔、尾气冷凝器和粗醚槽,脱醚釜顶部出口与除沫器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线,除沫器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顶部第一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线,除沫器顶部出口与脱醚冷凝器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线,脱醚冷凝器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第二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线,脱醚冷凝器上部出口与缓冲罐下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管线,缓冲罐顶部出口与洗涤塔上部第二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线,缓冲罐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顶部第三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七管线,洗涤塔底部出口与工作水槽顶部第四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八管线,洗涤塔顶部出口与尾气冷凝器上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九管线,尾气冷凝器底部出口与粗醚槽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十管线,工作水槽下部出口与洗涤塔上部第一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十一管线,尾气冷凝器上部出口固定连通有第十二管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玲冯亮郑宝红商杰李凯凯王继田裴振虎朱丽婷李佳文李文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新鑫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