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505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体修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目的是为提高药剂的使用效率,避免粉类药剂在水面上结块,包括:撒药器本体,支架,浮垫,推进机构;所述撒药器本体由支架架设于浮垫上;所述推进机构设置于浮垫上;在所述撒药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撒药机构与搅动机构;所述撒药机构与撒药器本体内部连通;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安装圆台,搅片;所述电机设置于撒药器本体的底部;所述转轴一端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圆台的底面;所述搅片阵列设置于安装圆台的侧面。侧面。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修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

技术介绍

[0002]水体修复是采取人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使水体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功能的过程。化学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手段处理被污染水体达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一种方法。如治理湖泊酸化可投加生石灰;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可投加杀藻剂;如除磷可投加铁盐等,常用的设备是撒药器;现有的撒药器在撒粉剂类药物时,一般是直接投料,但是在投入粉剂药物的过程中很容易在水面上形成结块,影响药物使用效率,结块后还可能影响水体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目的是为提高药剂的使用效率,避免粉类药剂在水面上结块。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包括:撒药器本体,支架,浮垫,推进机构;所述撒药器本体由支架架设于浮垫上;所述推进机构设置于浮垫上;在所述撒药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撒药机构与搅动机构;所述撒药机构与撒药器本体内部连通;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安装圆台,搅片;所述电机设置于撒药器本体的底部;所述转轴一端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圆台的底面;所述搅片阵列设置于安装圆台的侧面。
[0005]优选的,所述撒药器本体的侧面间隔的设置有铰接圆片;所述支架铰接于两个铰接圆片之间;在所述铰接圆片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与限位孔之间插接配合从而调节支架与撒药器本体的铰接角度。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圆台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件;所述搅片通过插杆插设于安装件上。
[0007]优选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引擎,输出轴,涡轮叶片;所述引擎设置于浮垫上;所述输出轴一端固定于引擎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涡轮叶片;所述推进机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无上下底面的空心结构;在所述防护罩与涡轮叶片所对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槽孔。
[0008]优选的,所述撒药机构包括:下料管,电子阀;所述下料管与撒药器本体内部连通;所述电子阀设置于下料管的末端,用于控制下料管的开闭。
[000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将本技术在撒药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撒药机构与搅动机构,当装置由推进机构推动在水面上前进时,电子阀控制下料管的开闭,从而达到定量投药的效果,而在下料管的后端(以装置前进方向为正方向)设置有搅动机构,下料管在投料的同时,搅动机构伸入水面内进行转动,形成漩涡,从而充分的使药剂分散溶于水中,避免结块;另外本技术
的支架与撒药器本体的铰接角度可调,可以改变装置的宽度,灵活的适应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6]上述附图中:1、撒药器本体;11、顶盖;12、铰接圆片;121、限位孔;2、支架;21、插柱;3、浮垫;4、推进机构;41、引擎;42、输出轴;43、涡轮叶片;5、防护罩;51、槽孔;6、撒药机构;61、下料管;62、电子阀;7、搅动机构;71、电机;72、转轴;73、安装圆台;74、搅片;75、安装件;76、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

5所示: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包括:撒药器本体1,支架2,浮垫3,推进机构4;所述撒药器本体1为空心的方桶形结构,由支架2架设于浮垫3上;在撒药器本体1上方还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顶盖11,方便添加药剂;所述推进机构4设置于浮垫3的端部(如图1所示的浮垫3的后端);在所述撒药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撒药机构6与搅动机构7;所述撒药机构6与撒药器本体1内部连通,需要播撒的药剂放入撒药器本体1内部,再由撒药机构6洒向水面;所述搅动机构7包括:电机71,转轴72,安装圆台73,搅片74;所述电机71设置于撒药器本体1的底部;所述转轴72一端设置于电机71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圆台73的底面;所述安装圆台73为圆台结构,其上底面与转轴72的端面连接;所述搅片74阵列设置于安装圆台73的侧面,目的是增大与水面的接触面积,提升搅拌的效率。
[0019]如图1、2、4所示:所述支架2共设置有四个,分别铰接设置于撒药器本体1的侧面上,每个侧面设置有两个;所述撒药器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铰接圆片12,共设置有四组,每组间隔设置有两片;所述支架2上端也设置有半圆片,半圆片插入两个铰接圆片12之间,再使用转轴72依次贯穿铰接圆片12与半圆片,实现铰接;在所述铰接圆片12上开设有若干呈弧线排布的限位孔121,所述支架2上还设置有插柱21,在半圆片上还开设有一个位置确定的圆孔;使用插柱21贯穿不同位置的限位孔121与圆孔,从而调节支架2与撒药器本体1的铰接角度,继而调节装置的总体宽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场地情况。
[0020]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圆台73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安装件75,安装件75通过螺栓安装于安装圆台73的侧面;所述安装件75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搅片74插入卡槽内再通过插杆76贯穿插设于安装件75内,在本技术中,搅片74优选为矩形片。
[0021]如图3、4所示:所述推进机构4包括:引擎41,输出轴42,涡轮叶片43;所述引擎41固定于浮垫3上;所述输出轴42一端固定于引擎41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涡轮叶片43;所述推进机构4外部设置有防护罩5,防止异物影响推进机构4工作;所述防护罩5为无上下底面的空心结构;在所述防护罩5与涡轮叶片43所对的一面上开设有若干槽孔51,槽孔51的作用是避免遮挡推进水流。
[0022]如图5所示:所述撒药机构6包括:下料管61,电子阀62;所述下料管61与撒药器本体1内部连通;所述电子阀62设置于下料管61的末端,用于控制下料管61的开闭。
[002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撒药器本体,支架,浮垫,推进机构;所述撒药器本体由支架架设于浮垫上;所述推进机构设置于浮垫上;在所述撒药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撒药机构与搅动机构;所述撒药机构与撒药器本体内部连通;所述搅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安装圆台,搅片;所述电机设置于撒药器本体的底部;所述转轴一端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圆台的底面;所述搅片阵列设置于安装圆台的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修复用撒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撒药器本体的侧面间隔的设置有铰接圆片;所述支架铰接于两个铰接圆片之间;在所述铰接圆片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与限位孔之间插接配合从而调节支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宏雷野陈科杰陈昱坤隋健鸿肖千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渝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