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98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包括防护外层、防溢海绵和吸液导流层,所述防护外层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且防护外层的两侧外壁连接有边贴,所述防护外层的外壁中间设置有天窗,且防护外层的内壁中间固定有贴膏,所述贴膏由敷芯层、吸液导流层和硅胶层共同组成,且贴膏的最内层为敷芯层,所述吸液导流层位于敷芯层的底端,且吸液导流层的底端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的外壁粘贴有保护膜,所述防溢海绵位于贴膏的外沿,所述防护外层的内沿设置有边粘胶,且边粘胶和防溢海绵的中间安装有微型气囊。该可开窗减压敷贴粘贴简单,透气性好,设置有天窗,便于随时观察伤口的愈合状况,黏度适中,不易造成撕拉现象产生,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二次伤害。避免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


[0001]本技术涉及减压敷贴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扰,如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等引起的疼痛,这些疼痛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了消除疼痛,人们往往需要前往医院求医问药,或者自行购买一些止痛药品,或者自行购买用于治疗该疾病的辅助性医疗器械等,这些方式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金钱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专利技术了用于贴在患处的敷贴来减轻暂时的疼痛和预防压疮。
[0003]市场上的可开窗减压敷贴不能随时开窗观察,透气性差,撕扯易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包括防护外层、防溢海绵和吸液导流层,所述防护外层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且防护外层的两侧外壁连接有边贴,所述防护外层的外壁中间设置有天窗,且防护外层的内壁中间固定有贴膏,所述贴膏由敷芯层、吸液导流层和硅胶层共同组成,且贴膏的最内层为敷芯层,所述吸液导流层位于敷芯层的底端,且吸液导流层的底端设置有硅胶层,所述硅胶层的外壁粘贴有保护膜,所述防溢海绵位于贴膏的外沿,所述防护外层的内沿设置有边粘胶,且边粘胶和防溢海绵的中间安装有微型气囊。
[0006]优选的,所述透气孔为圆形,且透气孔之间的形状大小相同。
[0007]优选的,所述天窗与贴膏之间相互平行,且天窗的形状大小小于贴膏的形状大小。
[0008]优选的,所述防溢海绵与贴膏均为矩形,且防溢海绵的直径大于贴膏的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敷芯层与吸液导流层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液导流层与硅胶层之间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边贴与防护外层外壁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边贴关于防护外层的竖直中轴线两侧呈对称状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微型气囊与防护外层内壁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微型气囊的竖直中轴线与防护外层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可开窗减压敷贴透气性好,方便随时观察,防护外层为高透气性PU膜层,四周设置有透气孔,增强透气效果,柔软保湿,防水防菌,对伤口外侧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防护外层的中间设置有天窗,天窗外侧设置有防护贴,易于撕拉开,防护贴对天窗起到遮盖的作
用,防止灰尘细菌进入,同时能够随时对内部伤口的愈合状况进行观察,便于给予更好的治疗,两侧的边贴加固粘贴底端牢度;
[0014]该可开窗减压敷贴能够有效预防压疮,防护外层的内侧边缘中间设置有微型气囊,微型气囊弹性好,能够有效降低皮肤表面与防护外层内壁之间的摩擦,便于减压便于散热,减轻敷贴处的压迫感,使敷贴更轻松,帮助伤口愈合,防护外层的内壁中间固定有贴膏,贴膏的外沿设置有防溢海绵,防溢海绵保护伤口,有效吸收渗液,防止外流感染完好肌肤;
[0015]该可开窗减压敷贴治疗有效,有效防止撕拉伤害,贴膏由敷芯层、吸液导流层和硅胶层共同组成,敷芯层具有强大的吸液锁液功能,有效预防浸渍,维持最佳湿性愈合环境,吸液导流层洁净瞬吸,均匀导流,能够提供额外的舒适性和缓冲保护,硅胶层湿度粘性,防止皮肤粘黏,减轻病人痛苦,保护膜撕拉方便,操作简单,方便取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内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防护外层;2、透气孔;3、天窗;4、边粘胶;5、防溢海绵;6、贴膏;7、敷芯层;8、吸液导流层;9、硅胶层;10、保护膜;11、边贴;12、微型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包括防护外层1、透气孔2、天窗3、边粘胶4、防溢海绵5、贴膏6、敷芯层7、吸液导流层8、硅胶层9、保护膜10、边贴11和微型气囊12,防护外层1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2,且防护外层1的两侧外壁连接有边贴11,透气孔2为圆形,且透气孔2之间的形状大小相同,增强透气效果,保持创伤面干燥,边贴11与防护外层1外壁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边贴11关于防护外层1的竖直中轴线两侧呈对称状分布,边贴11远离创面与皮肤贴合,避免撕拉时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防护外层1的外壁中间设置有天窗3,且防护外层1的内壁中间固定有贴膏6,天窗3与贴膏6之间相互平行,且天窗3的形状大小小于贴膏6的形状大小,天窗3能够随时对内部伤口的愈合状况进行观察,便于给予更好的治疗,贴膏6由敷芯层7、吸液导流层8和硅胶层9共同组成,且贴膏6的最内层为敷芯层7,敷芯层7与吸液导流层8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吸液导流层8与硅胶层9之间紧密贴合,敷芯层7具有强大的吸液锁液功能,有效预防浸渍,维持最佳湿性愈合环境;
[0023]吸液导流层8位于敷芯层7的底端,且吸液导流层8的底端设置有硅胶层9,硅胶层9的外壁粘贴有保护膜10,防溢海绵5位于贴膏6的外沿,防溢海绵5与贴膏6均为矩形,且防溢海绵5的直径大于贴膏6的直径,防溢海绵5保护伤口,有效吸收渗液,防止外流感染完好肌肤,防护外层1的内沿设置有边粘胶4,且边粘胶4和防溢海绵5的中间安装有微型气囊12,微
型气囊12与防护外层1内壁之间为活动连接,且微型气囊12的竖直中轴线与防护外层1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微型气囊12弹性好,能够有效降低皮肤表面与防护外层1内壁之间的摩擦,便于减压便于散热,减轻敷贴处的压迫感。
[0024]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首先将减压敷贴底端的保护膜10撕开,将贴膏6对准伤口处,贴膏6由敷芯层7、吸液导流层8和硅胶层9共同组成,敷芯层7具有强大的吸液锁液功能,有效预防浸渍,维持最佳湿性愈合环境,吸液导流层8洁净瞬吸,均匀导流,能够提供额外的舒适性和缓冲保护,硅胶层9湿度粘性,防止皮肤粘黏,减轻病人痛苦,贴膏6的外沿设置有防溢海绵5,防溢海绵5保护伤口,有效吸收渗液,防止外流感染完好肌肤,防护外层1的内侧边缘中间设置有微型气囊12,微型气囊12弹性好,能够有效降低皮肤表面与防护外层1内壁之间的摩擦,便于减压便于散热,减轻敷贴处的压迫感,使敷贴更轻松,帮助伤口愈合,防护外层1为高透气性PU膜层,四周设置有透气孔2,增强透气效果,柔软保湿,防水防菌,对伤口外侧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包括防护外层(1)、防溢海绵(5)和吸液导流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层(1)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孔(2),且防护外层(1)的两侧外壁连接有边贴(11),所述防护外层(1)的外壁中间设置有天窗(3),且防护外层(1)的内壁中间固定有贴膏(6),所述贴膏(6)由敷芯层(7)、吸液导流层(8)和硅胶层(9)共同组成,且贴膏(6)的最内层为敷芯层(7),所述吸液导流层(8)位于敷芯层(7)的底端,且吸液导流层(8)的底端设置有硅胶层(9),所述硅胶层(9)的外壁粘贴有保护膜(10),所述防溢海绵(5)位于贴膏(6)的外沿,所述防护外层(1)的内沿设置有边粘胶(4),且边粘胶(4)和防溢海绵(5)的中间安装有微型气囊(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开窗减压敷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为圆形,且透气孔(2)之间的形状大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敏刘镧璟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