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1496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及系统,导管包括:鞘管(10);设于鞘管(10)外侧面的导丝腔(20);柔性驱动轴(30),第一端用于电连接驱动装置(100),以使其驱动柔性驱动轴(20)在鞘管(10)内旋转;换能器模块,设于柔性驱动轴(20)的第二端,包括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前向超声波器件(42);侧向、前向超声波器件均用于电连接超声主机(200)以向其输送获得的成像电信号或者接收其输送的激励电信号。本申请解决了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指引导丝穿透时可能会造成内膜下血肿或夹层、被严重钙化病变影响其指引作用以及指引导丝穿透的操作繁琐耗时的问题。导丝穿透的操作繁琐耗时的问题。导丝穿透的操作繁琐耗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超声导管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多指原位冠状动脉(冠脉)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完全闭塞。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技术复杂且要求高,其中导丝穿透技术是成功的关键。理想情况下,在CTO导丝操作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导丝不进入内膜下腔隙,而是始终在血管腔内(或称为真腔)前行。这对于闭塞残端清晰、闭塞段较短(小于20mm)的CTO病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由于缺少有效鉴别血管真、假腔及其位置的影像手段,对于钙化、迂曲的闭塞段病变,要想保证导丝始终在血管腔内穿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近年来将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应用于指导CTO病变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超声影像的指引,操纵导丝穿刺CTO入口,提高导丝通过的成功率,同时还可以根据血管内超声影像学特征判断CTO起始部斑块的硬度,辅助选择导引导丝,使得导丝穿透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得到提高。
[0003]但是,传统的血管内超声技术应用于指导CTO病变介入治疗亦有其局限性和不足,包括(1)通过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检查寻找和确认真腔,可能造成较大的内膜下血肿或夹层;(2)严重钙化病变会影响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的通过性、图像质量及导丝操作,使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的优势难以发挥;(3)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和穿刺导丝难以同时进入闭塞的血管,而且6F导管也不能同时容纳微导管及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因此需要频繁交换导管、导丝和球囊扩张,操作相对繁琐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及系统,解决了传统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指引导丝穿透时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内膜下血肿或夹层、被严重钙化病变影响其指引作用以及指引导丝穿透的操作繁琐耗时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包括:鞘管,所述鞘管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
[0006]导丝腔,所述导丝腔设于所述远端部分的外侧面上;
[0007]柔性驱动轴,所述柔性驱动轴设于所述鞘管内,且第一端用于电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柔性驱动轴在所述鞘管内旋转;
[0008]换能器模块,所述换能器模块设于所述柔性驱动轴的第二端,所述换能器模块包括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
[0009]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均用于电连接超声主机以将获得的成像电信号输送到所述超声主机或者接收所述超声主机输送的激励电信号。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设置侧向超声波
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可以使本申请的导管同时对导管侧向的血管和导管前向的血管进行扫描和成像,便于更好的寻找和确认真腔,并且多方向的扫描成像也能够提升图像的质量,使得本申请的导能可以更好的指导导丝穿透;将导丝腔设置在鞘管远端部分的外侧面可以使导丝腔与本申请的导管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与本申请的导管同时进入闭塞的血管,使得导丝穿透的操作变得简单快速。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能器模块还包括:
[0012]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柔性驱动轴的第二端;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0013]背衬,所述背衬分别固定在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的底面,用于消除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的底面传导出的超声干扰信号。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背衬的表面具有锯齿状结构。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分别与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的超声信号发射接收面相对。
[00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丝腔包括近端段和远端段;
[0017]所述近端段和所述远端段之间为成像窗,所述成像窗用于减小血管内超声成像伪影;
[0018]所述远端段上设有显影标记。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均为单片超声波换能器阵列芯片;
[0020]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柔性驱动轴的一端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柔性驱动轴的轴向呈45度角;
[0021]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安装在所述固定件的斜面上。
[002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能器模块还包括:
[0023]模拟前端收发芯片,所述模拟前端收发芯片分别与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通过三维集成或者晶圆级扇出封装工艺封装为一个整体。
[002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还包括:
[0025]导线,所述导线用于电连接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超声主机,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超声主机;
[0026]所述柔性驱动轴具有内部腔体,所述导线沿着所述内部腔体布置。
[0027]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系统,包括:
[0028]上述的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
[0029]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柔性驱动轴在所述鞘管内沿垂直于所述柔性驱动轴的直线方向旋转;
[0030]超声主机,所述超声主机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输送激励电信号,以驱动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向垂直于所述柔性驱动轴的直线方向发射超声波信号、驱动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向与所述柔性驱动轴的轴向夹角为45度的方向发射超声波信号;或者用于接收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发送的其获得的成像电信号。
[0031]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能够分别
向本技术的导管的侧向和前向发射超声波,以便对导管侧向和前向的血管进行扫描成像,便于更好的寻找和确认真腔,引导导丝穿透,而且对血管的侧向和前向均进行扫描成像也会使成像的图像范围更广,使本技术的导管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更好的通过血管的病变处,从而提升了导丝穿透的能力;此外,将导丝腔设置在鞘管远端部分的外侧面可以使导丝腔与本申请的导管形成一个整体,以便与本技术的导管同时进入闭塞的血管,使得导丝穿透的操作变得简单快速;此外,设置表面为锯齿状的背衬可以消除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的底面传导出的超声干扰信号;由于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为单片超声波换能器阵列芯片,因此将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分别与模拟前端收发芯片集成在一起,有利于对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包含的多个换能阵元分别进行收发控制,使得侧向超声波器件和前向超声波器件获得的血管内超声成像电信号的信噪比得到提升进而提升血管内超声成像电信号处理得到的实时性和分辨率,有利于本技术更好的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鞘管(10),所述鞘管(10)具有近端部分和远端部分;导丝腔(20),所述导丝腔(20)设于所述远端部分的外侧面上;柔性驱动轴(30),所述柔性驱动轴(30)设于所述鞘管(10)内,且第一端用于电连接驱动装置(100),所述驱动装置(10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柔性驱动轴(30)在所述鞘管(10)内旋转;换能器模块,所述换能器模块设于所述柔性驱动轴(30)的第二端,所述换能器模块包括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前向超声波器件(42);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前向超声波器件(42)均用于电连接超声主机(200)以将获得的成像电信号输送到所述超声主机(200)或者接收所述超声主机(200)输送的激励电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模块还包括:固定件(43),所述固定件(43)连接于所述柔性驱动轴(30)的第二端;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42)固定在所述固定件(43)上;背衬(44),所述背衬(44)分别固定在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42)的底面,用于消除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42)的底面传导出的超声干扰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44)的表面具有锯齿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3)上设有开口(430),所述开口(430)分别与所述侧向超声波器件(41)和所述前向超声波器件(42)的超声信号发射接收面相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前视能力的血管内超声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腔(20)包括近端段(21)和远端段(22);所述近端段(21)和所述远端段(22)之间为成像窗(23),所述成像窗(23)用于减小血管内超声成像伪影;所述远端段(22)上设有显影标记(24)。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前视能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胡军何精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