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95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它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第一折叠臂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二折叠臂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折叠臂包括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第四折叠臂包括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第二端、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第二端分别铰接。该折叠机构结构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且能保持直线运动状态,不会与地面之间造成干涉。造成干涉。造成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中使用的可移动收折设备,具体讲的是一种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居住空间变的越来越小,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为了节约室内空间且使室内空间的功能最大化,一些可移动收折设备被广泛应用到房间设施中,如折叠门、折叠楼梯以及在墙壁上安装的折叠椅等,均是为了节约室内空间而进行的设计。现有技术常见的折叠机构,其结构一般包括至少两个连杆,所述的连杆通过铰销铰接。如公开号为CN211380318U、名称为折叠支架的中国专利申请,其公开的折叠机构设置在第一承载及第二承载板之间,该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转动连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均设有滑动端和转动端,滑动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一端,转动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的另一端,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该现有技术的折叠机构普遍存在结构稳定性差,承重能力弱等缺点。再如公开号为CN105793612B、名称为用于转换运动的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其折叠机构在展开时支撑臂的运动轨迹为下凹的弧形轨迹,且支撑臂在完全展开时支撑臂的底部会向上翘起,如果支撑臂的下方已经安装好有地板,则该折叠机构在展开时,支撑臂的底部与地面之间会造成干涉,导致折叠机构不能顺利折叠;另外,该折叠机构拉开的距离不可控,需要其他结构辅助定位,导致整体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且能保持直线运动状态,不会与地面之间造成干涉,展开距离可控的折叠机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折叠机构:它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折叠组件,所述的折叠组件连接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用于调节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折叠组件包括
[0005]第一折叠臂,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
[0006]第二折叠臂,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铰接,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铰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
[0007]第三折叠臂,其包括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第六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六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铰
接;
[0008]第四折叠臂,其包括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第七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第八连杆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铰接,第七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八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销轴铰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交错设置,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位于第二折叠臂的两侧。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交错设置,且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分别位于第四折叠臂的两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均关于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之间的连接线对称设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长度相等,且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以及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均关于第三销轴和第四销轴之间的连接线对称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支杆。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固定转轴,且第一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三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固定转轴,第一固定转轴和第二固定转轴自上而下沿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三固定转轴,且第二支撑件上设有与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连接的第四固定转轴,第三固定转轴和第四固定转轴自上而下沿第二支撑件间隔设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转轴与第二固定转轴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三固定转轴与第四固定转轴之间的连接线平行。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供第五连杆第一端铰接的第一轴,第二连杆上设有供第六连杆第一端铰接的第二轴;第三连杆上设有供第七连杆第一端铰接的第三轴,第四连杆上设有供第八连杆第一端铰接的第四轴;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连接线与第三轴与第四轴之间的连接线平行。
[0017]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一种折叠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折叠机构在第二支撑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移动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绕第一销轴转动,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绕第二销轴转动,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第二端绕第三销轴转动,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第二端绕第四销轴转动,也即在第二支撑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移动时,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同时转动折叠,从而使第二支撑件的运动更加稳定,且能保持直线运动,在第二支撑件移动时,第二支撑件的下端也不会与地面相干涉;第一折叠臂、第二折叠臂、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组成的折叠组件,其结构稳定性好且承重能力强;另外,可以根据第二支撑件展开距离来设计各连杆的长度,用户在展开该折叠机构时不需要进行测量步骤,或者使用其他辅助机构,结构简单。其次,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交错设置以及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交错设置,在第二支撑件相对于第一支撑件移动时,从而使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以及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在展开状态时分别相互咬合,这样更进一步地增强了折叠组件的结构稳定性,避免在展开或折叠时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折叠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如图所示:
[0021]1、第一支撑件,100、第二支撑件,101、第一固定转轴,102、第二固定转轴,103、第三固定转轴,104、第四固定转轴,2、第一折叠臂,200、第一连杆,201、第二连杆,202、第一轴,203、第二轴,3、第二折叠臂,300、第三连杆,301、第四连杆,302、第三轴,303、第四轴,4、第一销轴,5、第二销轴,6、第三折叠臂,600、第五连杆,601、第六连杆,7、第四折叠臂,700、第七连杆,701、第八连杆,8、第三销轴,9、第四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参见图1~图2所示;
[0024]本技术一种折叠机构,它包括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100和折叠组件,所述的折叠组件连接在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100之间,用于调节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100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一支撑件1和第二支撑件100均为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的支杆。所述的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臂2,该第一折叠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机构,它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折叠组件,所述的折叠组件连接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用于调节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组件包括第一折叠臂,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铰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铰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销轴铰接;第二折叠臂,其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件铰接,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撑件铰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第三折叠臂,其包括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第五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杆铰接,第六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六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三销轴铰接;第四折叠臂,其包括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第七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第八连杆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杆铰接,第七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八连杆的第二端通过第四销轴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臂和第二折叠臂交错设置,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位于第二折叠臂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臂和第四折叠臂交错设置,且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分别位于第四折叠臂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乐宏陈宁宁刘永会
申请(专利权)人: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