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蓝同先专利>正文

电磁铁节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800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电磁铁节电器。它由外壳、接线端子和电子线路构成。电子线路由两个正极相接的二极管、一端与二极管正极相接的电容器和与其中一个二极管串联的电阻所构成。上述电子线路的接线端子,分别与电磁铁的线圈和一组常闭触头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交流接触器、电磁铁等电器的电路中,也可做为上述电器的附加电路,起到节能、提高功率因数的作用。其节电率达70~80%。(*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铁节电器,更明确地说是用于交流电磁铁或交流接触器等电器上的电磁铁节电器。过去的交流电磁铁大多由线圈、吸合铁芯和若干常闭、常开触头所构成。这种交流电磁铁的铁芯要产生铁损和涡流损耗,线圈要产生铜损和电阻损耗,工作吸合释放时更要消耗电能,其总的电能消耗较大。另外,这种交流电磁铁是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较低,其视在功率也就较大。过去有一种交流电磁铁的直流控制器,它由变压器和整流二极管等构成。将其附加在交流电磁铁上,可以将电磁铁由交流控制改为直流控制,从而降低了铁损、涡损等损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电的作用。但是,由于变压器是电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则进一步降低。换句话说,其视在无功功率则没有减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既能降低交流电磁铁的有功功率,又能降低其视在无功功率、提高其功率因数的电磁铁节电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电磁铁节电器由塑料外壳、装配在塑料外壳中的电子线路和电子线路的引出端子所构成。电子线路由两个正极相接的二极管、一端与二极管正极相接的电容以及串联在其中一个二极管负极上的电阻所构成。电子线路有4个端子。使用时,二极管正极端子和不串接电阻的二极管的负极端子与电磁铁的线圈相接,电阻和电容的另外两个端子与电磁铁的一组常闭触头相接。其中与线圈、二极管负极同时相接的端子和与常闭触头、电容一端同时相接的端子接入外电路。电磁铁及其附加的电磁铁节电器接入外电路后,正半波时,接通的瞬间,电流由线圈、正向导通的一个二极管、电阻和一组常闭触头流过,电磁铁吸合,一组常闭触头断开,于是电流便经线圈和电容流过,加在交流电磁铁上使电磁铁工作。此时电容使整个线路由电感性负载变为电感电容性负载,功率因数提高,无功功率减小。负半波时,电流经电容,再经线圈与另一个二极管的并联电路加在交流电磁铁上使电磁铁工作。此时电容使功率因数提高、无功功率减小,而二极管的并入则使阻抗大大减小,有功功率便也减小。本技术的任务就是这样完成的。本技术电磁铁节电器可以安装在交流电磁铁、交流接触器等电器上,达到节电的目的,节电率达70~80%。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不须调试。使用本技术还降低了电器的噪声。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含有交流电磁铁、交流接触器等电器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中。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塑料外壳〔1〕中安装着电子线路〔2〕。引出端子〔3〕也安装在塑料外壳〔1〕上。图2为本技术的电子线路图。图中电子线路由两个正极相接的二极管〔4〕和〔5〕、一端与二极管正极相接的电容〔7〕以及串联在二极管〔4〕的负极上的电阻〔6〕所构成。引出端子〔3〕有4个,其中二极管正极端子和二极管〔5〕负极端子在使用时与电磁铁线圈相接,电容另一端子和电阻另一端子使用时与电磁铁的一组常闭触头相接。电容另一端子和二极管〔5〕负极端子同时为电磁铁的外接端。本实施例的交流接触器为CJ10-60型,节电率达78%,功率因数达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塑料外壳[1]、装配在塑料外壳[1]中的电子线路[2]和电子线路[2]的引出端子[3]所组成的电磁铁节电器,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2]由两个正极相接的二极管[4]和[5],一端与二极管正极相接的电容[7]以及串联在二极管[4]的负极上的电阻[6]所构成,引出端子[3]有4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塑料外壳[1]、装配在塑料外壳[1]中的电子线路[2]和电子线路[2]的引出端子[3]所组成的电磁铁节电器,其特征在于电子线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同先马斌臣
申请(专利权)人:蓝同先马斌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