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478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包括空心管,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内锥柱,内锥柱穿设于空心管内部,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管,内套管穿设于空心管内部,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垫片,垫片套设于空心管外部,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封闭盖。本装置可以作为其他经心尖介入器械的通路,使用方法简单,无需外科缝合,利用空心管和内锥柱同轴旋转进入心肌和心腔,可控性佳,可依据介入手术需要的其他器械大小不同选择相应的入路装置尺寸,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出血风险。而且使用完毕之后用装置本身的封闭盖进行封堵,无需取出装置,避免了缝合入路的张力,同时本装置反复多次使用,节省了成本。节省了成本。节省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心脏手术治疗使用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心脏介入领域的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复杂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和心室辅助装置等技术,经血管途径无论是经主动脉途径逆行,或是经房间隔途径,需要多次弯曲才能到达目标位置,使得介入器械本身的复杂程度高,而且由于外周血管直径有限(最常用的股动脉直径一般在4

7mm之间),因此限制了介入器械的尺寸。而经心尖途径,距离心脏主动脉瓣、二尖瓣、室间隔距离都很短,操作难度小,对器械的大小也没有明显的限制,是复杂结构性心脏病的一个非常好的入路。但心尖部属于心肌组织,心室压力高,容易发生心肌撕裂等导致的大出血,手术完成后入路的外科缝合也存在易出血等风险,而且对于外科医生技术要求较高,这些都影响了经心尖入路这种方式的开展和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用方法简单,无需外科缝合,利用空心管和内锥柱同轴旋转进入心肌和心腔,可控性佳,可依据介入手术需要的其他器械大小不同选择相应的入路装置尺寸,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出血风险。而且使用完毕之后用装置本身的封闭盖进行封堵,无需取出装置,避免了缝合入路的张力,同时本装置反复多次使用,节省了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内锥柱,所述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管,所述空心管和所述内锥柱配合后又与所述内套管配合,所述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空心管外部,所述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空心管可拆卸连接有封闭盖,所述空心管和所述密封盖配合后又与所述封闭盖配合。
[0005]优选的,所述空心管外表面设有螺纹。
[0006]优选的,所述空心管一端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内锥柱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滑动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内锥柱包括圆柱,所述圆柱一端固定连接有椎体,所述椎体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圆柱另一端固定有旋钮,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圆柱接近所述旋钮的一端。
[0008]优选的,所述内套管末端固定有若干扩展翼,所述扩展翼固定连接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绕接有短棒,所述牵引线和短棒均穿设于所述内套管内部,所述短棒一端延伸到所述内套管外部。
[0009]优选的,所述垫片为涤纶垫片,所述垫片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通孔内径与所述空心管外径尺寸相同。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空心管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内部填充有橡胶,所述密
封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封闭盖与所述空心管螺纹连接,所述封闭盖与所述空心管之间设有密封垫。
[0012]优选的,所述内锥柱内部开设有第三通孔。
[0013]优选的,所述空心管尺寸为壁厚1

2mm、外径5

13mm、内径3

12mm、长度20

25mm。
[0014]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装置可以作为其他经心尖介入器械的通路,使用方法简单,无需外科缝合,利用空心管和内锥柱同轴旋转进入心肌和心腔,可控性佳,可依据介入手术需要的其他器械大小不同选择相应的入路装置尺寸,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出血风险。而且使用完毕之后用装置本身的封闭盖进行封堵,无需取出装置,避免了缝合入路的张力,同时本装置反复多次使用,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的爆炸图;
[0017]图2为空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内锥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空心管1、卡槽11、内锥柱2、圆柱21、椎体22、旋钮23、卡块24、第三通孔25、内套管3、扩展翼31、牵引线32、短棒33、垫片4、第一通孔41、密封盖5、橡胶51、封闭盖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本技术提供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包括空心管1,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内锥柱2,所述内锥柱2穿设于所述空心管1内部,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管3,所述内套管3穿设于所述空心管1内部,所述空心管1和所述内锥柱2配合后又与所述内套管3配合,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垫片4,所述垫片4套设于所述空心管1外部,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5,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封闭盖6,所述空心管1和所述密封盖5配合后又与所述封闭盖6配合。
[0026]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空心管1外表面设有螺纹,便于本装置钻入心脏,同时在钻
入心脏后固定在心肌上,防止空心管1滑落。
[0027]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空心管1一端开设有若干卡槽11,所述内锥柱2固定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与所述卡槽11滑动配合,卡块24可卡入卡槽11内,使得空心管1和内锥柱2相对固定,空心管1和内锥柱2就可以同向旋转。
[0028]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锥柱2包括圆柱21,所述圆柱21一端固定连接有椎体22,所述椎体22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圆柱21另一端固定有旋钮23,所述卡块24位于所述圆柱21接近所述旋钮23的一端,内锥柱2从旋钮23末端到椎体22头端起始点的长度与空心管1长度相同,这样空心管1和内锥柱2套在一起时,椎体22外表的螺纹与空心管1外表面的螺纹就可以衔接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前端锥状后端柱状类似螺丝钉的形态,整体可以旋转逐渐旋入心肌内。
[0029]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套管3外径等于所述空心管1内径,所述内套管3的长度较所述空心管1略长,所述内套管3末端固定有若干扩展翼31,所述扩展翼31固定连接有牵引线32,所述牵引线32绕接有短棒33,所述牵引线32和短棒33均穿设于所述内套管3内部,所述短棒33一端延伸到所述内套管3外部,拉动短棒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1),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内锥柱(2),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内套管(3),所述空心管(1)和所述内锥柱(2)配合后又与所述内套管(3)配合,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垫片(4),所述垫片(4)套设于所述空心管(1)外部,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5),所述空心管(1)可拆卸连接有封闭盖(6),所述空心管(1)和所述密封盖(5)配合后又与所述封闭盖(6)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外表面设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一端开设有若干卡槽(11),所述内锥柱(2)固定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与所述卡槽(11)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锥柱(2)包括圆柱(21),所述圆柱(21)一端固定连接有椎体(22),所述椎体(22)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圆柱(21)另一端固定有旋钮(23),所述卡块(24)位于所述圆柱(21)接近所述旋钮(23)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心尖介入手术入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3)末端固定有若干扩展翼(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澍杨琼廖曼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