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76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包括底座、转盘、电机和齿轮,所述底座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盘,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轮,转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和转盘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放置有滚珠,凹槽俯视呈圆环状,凹槽正剖视呈半椭圆形;所述底座和转盘之间存在间隙,转盘通过滚珠和凹槽与底座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底座和转盘的中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齿轮的外侧啮合安装有齿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可调节的范围更广,而且适用于直立式的造影装置进行造影工作,提升了装置的适用范围。装置的适用范围。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影像科
,具体为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影像科主要是指利用CT影像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在进行病情诊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护理床来辅助病患进行躺卧,然而现有的一些影像科护理床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影像科进行造影诊断时,需要使用到造影设备,然而现有的造影设备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直立式和卧式两种,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患者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姿势,或者直立或者平躺,在使用时很不方便,可调节性较差,不便于根据患者的诊断需要来对床体进行调节,适用范围较低,而且现有的装置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会产生比较大的阻力,容易导致装置磨损严重,对此技术人提出了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例如公开号CN211433771U中的一种用于影像科CT室的全自动护理床,该装置在使用时,只是通过伸缩杆进行高度的调节和前后位置的调节工作,这种装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针对不同的造影设备进行调节工作,通常只能针对卧室的造影设备进行调节和移动,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来解决现有的一些护理床不能针对不同的造影设备进行调节工作,通常只能针对卧室的造影设备进行调节和移动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包括底座、转盘、电机和齿轮,所述底座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盘,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轮,转盘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座。
[0006]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007]可以通过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转盘在底座上进行转动,方便后续对装置上的床体的整体角度进行调节和固定工作,可以适应直立式的造影工作,解决了现有的一些影像科护理床在使用时可调节性较差,只能适用于卧式造影的缺陷,具有适用范围更广,使用的可调节性更强的优势,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和转盘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放置有滚珠,凹槽俯视呈圆环状,凹槽正剖视呈半椭圆形;所述底座和转盘之间存在间隙,转盘通过滚珠和凹槽与底座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底座和转盘的中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齿轮的外侧啮合安装有齿环,齿环和转盘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座和支撑板对称分布在转盘的前后两侧。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支撑板和支撑座来对床体进行调节
工作,提升了装置的可调节性。
[0011]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第二连接轴移动的第一活动槽,所述支撑座的表面开设有用于第一连接轴移动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壁与第一连接轴的外壁之间互相贴合,第一连接轴通过第二活动槽与支撑座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可以用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转动以及移动,从而对床体整体进行调节工作。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床体,床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托板,床体与第二连接轴和第一连接轴为一个整体,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均对称分布在床体的前后两侧。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利用前后两侧对称分布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保证床体稳定移动,提升了装置使用使得稳定性。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钢绳,牵引钢绳的末端设置有电动绞盘,电动绞盘与支撑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装置上的牵引钢绳拉动床体,从而使得床体可以进行角度的调节,提升了装置实用的便捷性。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该装置上的凹槽可以配合其内部的滚珠来带动转板进行转动,使得电机驱动时所需的力更小,提升了装置运行时的阻力,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配合装置上的活动槽来对床体整体进行角度的调节和直立,通过牵引钢绳拉动床体进行角度的调节工作,提升了装置的可调节性,解决了现有的装置在调节时阻力较大的缺陷,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组件的磨损程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支撑座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支撑座和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底座,2、转盘,3、电机,4、齿轮,5、齿环,6、凹槽,7、滚珠,8、支撑座,9、支撑板,10、第一活动槽,11、第二活动槽,12、第一连接轴,13、床体,14、托板,15、电动绞盘,16、牵引钢绳,17、第二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本技术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包括底座1、转盘2、电机3和齿轮4,底座1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盘2,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轮4,转盘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座8,可以通过装置上的转盘2来对支撑座8整体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后续对整体的角度进行调节。
[0029]本实施例中,如图1

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床的耐用性,底座1的上表面和转盘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内部放置有滚珠7,凹槽6俯视呈圆环状,凹槽6正剖视呈半椭圆形;底座1和转盘2之间存在间隙,转盘2通过滚珠7和凹槽6与底座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底座1和转盘2的中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保证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底座1和转盘2之间的间隙可以配合滚珠7保证转盘2转动时的阻力足够低,增强了装置的耐用性。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

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床的可调节性,齿轮4的外侧啮合安装有齿环5,齿环5和转盘2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座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座8和支撑板9对称分布在转盘2的前后两侧,后续可以通过齿轮4的转动带动齿环5转动,从而给使得转盘2整体进行转动,从而对床体13的角度进行调节。
[003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护理床的适用范围,支撑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包括底座(1)、转盘(2)、电机(3)和齿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盘(2),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齿轮(4),转盘(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支撑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和转盘(2)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内部放置有滚珠(7),凹槽(6)俯视呈圆环状,凹槽(6)正剖视呈半椭圆形;所述底座(1)和转盘(2)之间存在间隙,转盘(2)通过滚珠(7)和凹槽(6)与底座(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底座(1)和转盘(2)的中轴线均在同一条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影像科的全自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4)的外侧啮合安装有齿环(5),齿环(5)和转盘(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座(8)和支撑板(9)对称分布在转盘(2)的前后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影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慧葛涌钱刘小艳金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