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74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方波产生模块连接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开关闭合后,注射器注射药液未达到0.5ML和超过3ML时会发出鸣叫,帮助医护人员有效的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保证用药的适宜,同时可以改变开关所在位置来达到药液注射量在不同范围内报警。注射量在不同范围内报警。注射量在不同范围内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报警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以注射药液或抽液。注射器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容器、如有些色谱法中的科学仪器穿过橡胶隔膜注射。将气体注射到血管中将会导致空气栓塞。从注射器中去除空气以避免栓塞的办法是将注射器倒置、轻轻敲打、然后在注射到血流之前挤出一点儿液体。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注射器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 注射器 注射器 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用注射器以及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的这个过程叫作注射。
[0003]目前市场上的注射器往往是直接注射,在出现药品用量有着严格管控的时候,往往需要特别小心,浪费时间,目前市场上缺乏有用量提示的注射器,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方波产生模块连接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二极管D2、电阻R1、电容C1所构成,方波产生模块由集成电路U1、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P1、电容C2、电容C3所构成,注射控制模块由电阻R6、开关S2、开关S3、与门U2、与门U5、非门U3、非门U4所构成,扬声器鸣叫模块由扬声器SPEAKER、电阻R5、电阻R2所构成。
[0008]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集成电路U1的8号引脚、电阻R3,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E1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集成电路U1的7号引脚,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6号引脚,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池E1的负极,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集成电路U1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2。
[0009]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2、开关S3,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与门U2的输入端一端、非门U3的输入端,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与门U2的输入端另一端、非门U4的输入端,非门U3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5的输入端一端,非门U4的输出端连接与门
U5的输出端另一端,与门U2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与门U5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4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3号引脚连接扬声器SPEAKER,扬声器SPEAKER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1型号为555定时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1为限流二极管,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关S2在注射器的0.5ML容量处,开关S3在3ML容量处。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与门U2、与门U5、非门U3、非门U4的电源端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开关闭合后,注射器注射药液未达到0.5ML和超过3ML时会发出鸣叫,帮助医护人员有效的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保证用药的适宜,同时可以改变开关所在位置来达到药液注射量在不同范围内报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的原理图。
[0016]图2为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的电路图。
[0017]图3为555定时器的引脚图。
[0018]图4为注射器的实物图。
[0019]图中:10

针筒,11

空筒,12

活塞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电路导通的开关模块,用于产生方波的方波产生模块,用于控制注射量的注射控制模块,用于扬声器报警的扬声器鸣叫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方波产生模块连接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
[0022]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二极管D2、电阻R1、电容C1所构成,方波产生模块由集成电路U1、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P1、电容C2、电容C3所构成,注射控制模块由电阻R6、开关S2、开关S3、与门U2、与门U5、非门U3、非门U4所构成,扬声器鸣叫模块由扬声器SPEAKER、电阻R5、电阻R2所构成。
[0023]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为限流二极管,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S1,开关S1为电路总开关,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集成电路U1的8号引脚、电阻R3,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1,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其提示作用,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E1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集成电路U1的7号引脚,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
集成电路U1的6号引脚,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池E1的负极,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连接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集成电路U1的1号引脚连接电阻R2。
[0024]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2、开关S3,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与门U2的输入端一端、非门U3的输入端,与门需要输入端都为高电平才会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非门输入端为高电平,则输出端为低电平,输入端为低电平,则输出端为高电平,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与门U2的输入端另一端、非门U4的输入端,非门U3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5的输入端一端,非门U4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5的输出端另一端,与门U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注射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产生模块、注射控制模块、方波产生模块连接注射控制模块、扬声器鸣叫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由电池E1、二极管D1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二极管D2、电阻R1、电容C1所构成,方波产生模块由集成电路U1、电阻R3、电阻R4、电位器RP1、电容C2、电容C3所构成,注射控制模块由电阻R6、开关S2、开关S3、与门U2、与门U5、非门U3、非门U4所构成,扬声器鸣叫模块由扬声器SPEAKER、电阻R5、电阻R2所构成;电池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集成电路U1的8号引脚、电阻R3,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池E1的负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集成电路U1的7号引脚,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集成电路U1的2号引脚、集成电路U1的6号引脚,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池E1的负极,集成电路U1的5号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王峰园潘书雅孙润楠韦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