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65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包括堰体,堰体横栏河道,所述堰体包括敞开的迎水面、阶梯形堰面和堰座,所述迎水面敞开处设支撑结构固定于堰底;沿所述堰面水流向依次下设台阶,相邻上、下台阶之间形成蓄水面,低处台阶设反弧形挑流坎;所述台阶和挑流坎由钢筋混凝土立板框成空箱,高处台阶空箱为通行两岸的隧道,其余空箱内均回填充填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景观堰坝适用于蓄水高程较高的区域,或者用于地形条件较陡区域,钢筋混凝土立板空箱结构可节省混凝土用量和减轻堰体自身重量,且整体结构安全稳定。堰坝迎水面可减少下游河道垃圾污染,提升下游的河床安全性和生态环境,洪水时堰坝的隧道可方便两岸的通行。道可方便两岸的通行。道可方便两岸的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堰坝作为低水头挡水建筑物,普遍采用混凝土实心堰体,在满足防洪前提下也起到蓄水、灌溉等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因景观要求而建设的景观高堰坝,即通过堰坝壅高水位以使堰坝上游河段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其上部均设过水汀步连通两岸的通行功能。
[0003]但是,建造高堰坝,一方面增加建造堰坝的混凝土用量和工程量,建成的高堰坝因自身重量增加,相对地基承载不稳定,容易造成堰体失衡,另一方面堰体内部土方的固结沉降会导致堰面开裂,极其危险。
[0004]高堰坝的迎水面通常为实体或启闭式,当台汛期时,上游垃圾往往穿过堰坝到达下游,污染下游环境。另外上游水通过迎水面,会快速汇流形成峰值留至下游时,严重冲刷其地表,破坏较为严重。
[0005]过水汀步结构仅在常水位或枯水时满足两岸通行的需求,当遭遇洪水时,水位淹没堰坝后,无法发挥其重要的交通作用。
[0006]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节省混凝土用量、施工便捷、安全环保的可通行景观高堰坝。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节省混凝土用量、减少下游河道垃圾污染、洪水时可通行且结构安全稳定的阶梯形箱型景观高堰坝。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包括堰体,堰体横栏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包括敞开的迎水面、阶梯形堰面和堰座,所述迎水面敞开处设支撑结构固定于堰底;沿所述堰面水流向依次下设台阶,相邻上、下台阶之间形成蓄水面,低处台阶设反弧形挑流坎;
[0009]所述台阶和挑流坎由钢筋混凝土立板框成空箱,高处台阶空箱为通行两岸的隧道,其余空箱内均回填充填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迎水面敞开处设至少四根支撑柱固定于堰座。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迎水面顶端设挡水坡。
[0012]进一步地,所述堰面的每级台阶末端均设凸起拦水坎。
[0013]进一步地,各个相邻的上下两级台阶拦水坎之间的高度落差均不大于30cm。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水坡顶面嵌固若干长方体过水汀步,相邻汀步之间距离为 20cm

30cm,所述汀步表面设防滑纹。
[0015]进一步地,所述堰座底端设有横向前趾,所述前趾埋于河床下,与堰座迎水外壁垂直。
[0016]进一步地,所述挑流坎挑角弧度为60~70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隧道两边埋于堤防内固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一.堰坝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板空箱结构,内部均为土方回填,施工便捷,节省混凝土用量和减轻堰体自身重量,由于堰体内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弯抗压,即使内部土方出现沉降而导致堰面悬空,堰坝整体结构安全稳定,保证使用时间久。堰坝阶梯形结构适用于蓄水高程较高的区域,或者用于地形条件较陡区域。
[0020]二.堰坝迎水面的侧敞开设计有效分离和拦截上游中的垃圾,改善河流水环境,减少下游河道垃圾污染,提升下游的生态景观。
[0021]三.堰坝可通行,便利两岸交通。梅汛期,行人步行通过堰坝顶面增设的过水汀步,通过河道。台汛期,当洪水淹没堰坝,巡查人员可步行或开车,安全通过堰坝内增设的隧道,既方便两岸的通行,而且有利于防汛工作的及时开展。
[0022]四.堰坝末端增设挑流坎,可以消减上游水流的动能,减小对下游河床的冲击,提高下游河床的安全性,同时达成堰坝末侧瀑布的造型,提高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无堤防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2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无堤防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3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及构建方法有堤防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6]图4是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的阶梯横剖面示意图(四);
[0027]图中:堰体1;迎水面2;挡水坡201;汀步202;堰面3;堰座4;前趾401;支撑柱5;台阶6;蓄水池7;拦水坎8;挑流坎9;立板10;充填物11;隧道12;堤防 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实施例。
[0029]如图1

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沿着单向箭头方向为上游至下游的水流方向,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包括堰体1,堰体1横拦河道。堰体1 包括敞开的迎水面2、阶梯形堰面3和堰座4。迎水面2敞开处设至少四根支撑柱5 固定于堰座4。沿堰面3水流向依次下设台阶6,相邻的上、下台阶6之间形成蓄水面7,低处台阶设反弧形挑流坎9。堰坝的阶梯形结构适用于蓄水高程较高的区域,或者地形条件较陡区域。
[0030]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沿着单向箭头方向为上游至下游的水流方向,台阶6和挑流坎9由钢筋混凝土立板10框成空箱,高处台阶空箱为通行两岸的隧道12,其余空箱内均回填充填物11,形成堰坝整体结构,节省混凝土用量和减轻堰体自身重量,由于堰体1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弯抗压,即使内部充填物出现沉降而导致堰面悬空,堰坝整体结构依旧安全稳定,保证使用时间久。
[0031]迎水面2顶端设挡水坡201,有效降低上游坡降,可减缓水流速度至平顺。堰座4 底端的横向前趾401,与堰座4迎水外壁垂直,前趾401深埋于河床下稳固堰座4,提高堰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32]迎水面2内敞开设计有效分离和拦截上游中垃圾,改善河流水环境,提升下游的生
态景观。水流通过迎水面2顶端设的挡水坡201,接着依次经过每级台阶6的拦蓄,以及台阶6末端均设凸起拦水坎8,效降低上游坡降,可减缓水流速度至平顺。低处台阶设反弧形挑流坎9,其中挑角弧度为60~70度,将水流挑向空中,使其扩散掺入大量空气,后落人下游河床水垫,可以消减上游水流的动能,减小对下游河床的冲击,提高下游河床的安全性,同时达成堰坝末侧瀑布的造型,提高景观效果。
[0033]非汛期,由于上游水量少,可方便施工人员对囤积于堰坝迎水面2内的垃圾采用机械清除。
[0034]梅汛期,当上游水流过堰面3时,各级台阶6形成的蓄水面7蓄水营造水面景观效果,结合挡水坡201顶面嵌固若干长方体过水汀步202,可连通两岸道路,方便周边居民通行,汀步202表面设防滑纹,增加摩擦力保证居民通行安全。汀步202采用石料,不易被流水侵蚀稳固。
[0035]台汛期,当洪水淹没堰坝,巡查人员可步行或开车,安全通过堰坝内增设的隧道 12,既方便两岸的通行,而且有利于防汛工作的及时开展。隧道12两边埋于堤防13 内固定。
[0036]挑流坎挑流坎挑流坎本技术的堰体1呈阶梯形结构,多个框架式空箱组合,利用钢筋混凝土立板10搭建空箱和充填物11回填空箱,与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包括堰体,堰体横栏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包括敞开的迎水面、阶梯形堰面和堰座,所述迎水面敞开处设支撑结构固定于堰底;沿所述堰面水流向依次下设台阶,相邻上、下台阶之间形成蓄水面,低处台阶设反弧形挑流坎;所述台阶和挑流坎由钢筋混凝土立板框成空箱,高处台阶空箱为通行两岸的隧道,其余空箱内均回填充填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敞开处设至少四根支撑柱固定于堰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面顶端设挡水坡。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堰面的每级台阶末端均设凸起拦水坎。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阶梯式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策姚怡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