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52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包括:风罩、机壳、定叶轮、动叶轮、驱动机构以及电控板,电控板安装于远离风罩的马达尾部,在机壳上设有L形导风部,L形导风部设置于机壳出风口处,L形导风部用于将经过动叶轮、定叶轮的风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L形导风部将经过动叶轮、定叶轮的风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有效防止水滴随着气体沿轴向流动,落到坐落在尾部的电控板上,径向出风模式大大提高了电控板的使用寿命。模式大大提高了电控板的使用寿命。模式大大提高了电控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干湿两用马达,具体涉及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吸尘器高速无刷马达的日益成熟,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越来越大,针对于目前市场传统的干湿类交流马达存在着寿命低、体积大、质量重、噪声高、转速低、效率低等弊端。尤其是马达在潮湿的环境中运行时,水滴会随着气体沿轴向流动,落到坐落在尾部的电控板上,电控板肯能发生短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包括:风罩、机壳、定叶轮、动叶轮、驱动机构以及电控板,电控板安装于远离风罩的马达尾部,在机壳上设有L形导风部,L形导风部设置于机壳出风口处,L形导风部用于将经过动叶轮、定叶轮的风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
[0006]本技术公开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采用L形导风部将经过动叶轮、定叶轮的风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有效防止水滴随着气体沿轴向流动,落到坐落在尾部的电控板上,径向出风模式大大提高了电控板的使用寿命。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0008]作为优选的方案,L形导风部的转角处具有内圆弧角。
[0009]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减少流体垂直直接冲击壁面带来流动损失。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内圆弧角的圆弧半径R为0.5~0.7mm之间。<br/>[0011]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气动效率提升。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机壳包括:安装于靠近风罩位置的上壳体部、下壳体部以及用于连接上壳体部与下壳体部的连接环,连接环的侧壁具有L形导风部;
[0013]在上壳体部及下壳体部上以轴线为中心沿其周向分布有多个通风孔,上壳体部与下壳体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机壳出风口,L形导风部将从上壳体部通风孔输出的风再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
[0014]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实现径向出风。
[0015]作为优选的方案,出风面积D2与定叶轮出口面积D1之比为1.5~2之间;
[0016]其中:
[0017]D2=D*3.14*h;
[0018]D1=(D
32
*3.14/4)

(D
42
*3.14/4);
[0019]式中,D表示上机壳部靠近出风口处的最大外径;
[0020]h表示机壳出风口高度;
[0021]D3表示定叶轮轮毂直径;
[0022]D4表示定叶轮最大外径。
[0023]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减小气体变向的流动损失。
[0024]作为优选的方案,在连接环的侧壁上设有多根加强筋,多根加强筋以轴线为中心沿连接环周向均匀分布。
[0025]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机壳支撑强度。
[0026]作为优选的方案,加强筋的厚度t为1.8~2.3mm之间,加强筋的数量T为10~12个之间。
[0027]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效率损失与其噪声收益达到一个相应的平衡。
[0028]作为优选的方案,机壳与定叶轮的连接处通过环形凹凸台结构密封接触。
[0029]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止水汽流入内部驱动机构。
[0030]作为优选的方案,驱动机构包括:转子、铁芯以及转轴,在转轴上套设有环形密封衬垫,环形密封衬垫用于对机壳轴承室顶部进行密封。
[0031]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降低水汽进入轴承室的风险,防止水汽进入靠近动叶轮的轴承。
[0032]作为优选的方案,环形密封衬垫的边缘具有翻边,且翻边伸入机壳的密封槽内。
[0033]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密封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的剖视图。
[00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的局部剖视图(风罩、动叶轮、定叶轮部分)。
[00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的局部剖视图(带有径向出风流向)。
[00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壳出风口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壳出风口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壳出风口处的主视图。
[0041]其中:1

风罩,2

机壳,21

出风口,22

上壳体部,23

下壳体部,24

连接环,25

密封槽,3

定叶轮,4

动叶轮,5

驱动机构,51

转子,52

铁芯,53

转轴,6

电控板,7

L形导风部,8

通风孔,9

加强筋,10

环形凹凸台结构,11

环形密封衬垫,111

翻边,12

L型送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包括”元件的表述是“开放式”表述,该“开放式”表述仅仅是指存在对应的部件,不应当解释为排除附加的部件。
[0045]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马达包括:风罩1、机壳2、定叶轮3、动叶轮4、驱动机构5以及电控板6,电控板6安装于远离风罩1的马达尾部,在机壳2上设有L形导风部7,L形导风部7设置于机壳出风口21处,L形导风部7用于将经过动叶轮4、定叶轮3的风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21。
[0046]如图3中虚线所示,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后,经过动叶轮4、定叶轮3,在从L型送风通道12(如图3中圈出部分所示)径向输出机壳出风口21。
[0047]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包括:风罩、机壳、定叶轮、动叶轮、驱动机构以及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安装于远离所述风罩的马达尾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壳上设有L形导风部,所述L形导风部设置于所述机壳出风口处,所述L形导风部用于将经过所述动叶轮、定叶轮的风径向输出所述机壳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导风部的转角处具有内圆弧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弧角的圆弧半径R为0.5~0.7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安装于靠近所述风罩位置的上壳体部、下壳体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壳体部与下壳体部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壁具有L形导风部;在所述上壳体部及下壳体部上以轴线为中心沿其周向分布有多个通风孔,所述上壳体部与下壳体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机壳出风口,所述L形导风部将从所述上壳体部通风孔输出的风再径向输出所述机壳出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向出风的无刷干湿两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积D2与定叶轮出口面积D1之比为1.5~2之间;其中:D2=D*3.14*h;D1=(D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狄义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湍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