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庆栋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23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体和控制器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口,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箱体,所述下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下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箱体,所述下箱体和上箱体的内部设有转动组件,所述支撑体和下箱体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滑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体内壁的底部,所述支撑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组件使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通过夹持组件使治疗仪能够固定在患者所坐的轮椅上,通过升降装置调节患者站起的高度。通过升降装置调节患者站起的高度。通过升降装置调节患者站起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许多下肢体患病的患者,需要通过相当长周期的肢体康复训练来促进的运动功能恢复下肢运动功能,避免肌肉萎缩、肢体僵硬,肢体功能部分或者完全丧失,适当的训练强度和主动和被动康复锻炼,对肢体功能早日康复十分有益,患者康复锻炼就需要用到治疗仪器。
[0003]目前的下肢体患病患者一般的康复训练都是需要去专门的康复医院去进行治疗,患者往往需要在陪护人员的帮扶下进行,治疗师、陪护人员工作强度大且护理费用高昂,因此设计出以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包括支撑体和控制器,所述支撑体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口,所述支撑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箱体,所述下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包括支撑体(1)和控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的内部设有升降装置(3),所述支撑体(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滑口(4),所述支撑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下箱体(5),所述下箱体(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远离下箱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箱体(7),所述下箱体(5)和上箱体(7)的内部设有转动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和下箱体(5)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滑轮(9),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旋转电机(301),所述旋转电机(301)固定连接在支撑体(1)内壁的底部,所述支撑体(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轴承(302),所述旋转电机(3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丝杆(303),所述丝杆(303)远离旋转电机(301)一端与一号轴承(302)的内圈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号螺杆(304)和二号螺杆(305),所述一号螺杆(304)和二号螺杆(30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一号螺套(306)和二号螺套(307),所述丝杆(303)的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套(308),所述滑套(308)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9),两个所述连接杆(309)远离滑套(308)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一号螺套(306)和二号螺套(307)的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用患者肢体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螺套(306)和二号螺套(307)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一号固定柱(10)和二号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栋
申请(专利权)人:徐庆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