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420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一侧外壁对称插接有六角螺栓,所述框体另一侧外壁中部焊接有拖钩,所述框体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框体内侧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底部铺设有无纺布过滤棉,所述无纺布过滤棉下方开设有通孔,所述无纺布过滤棉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安装有抽渣泵,所述框体外侧环设有浮筒,所述框体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收集罩,且每组所述收集罩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收集罩顶端安装有中空板,所述收集罩之间设有泡沫板,且泡沫板与中空板下表面相粘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机体小,适用于在小河道中进行作业,可有效的降低人工打捞的劳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水环境治理
,具体为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环境是反映水体可利用的各种水资源及防御水灾害的能力状况,包括自然形成和人工改造形成的能力状况,即自然水环境和社会水环境。
[0003]红藻为低等植物。是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是最简单的水生植物,它含有叶绿素,水中的氮、磷、钾超过一定含量即为水质的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藻因养分过足而迅速生长繁殖。一部分大量生长繁殖,另一部分大量死亡,使清澈碧绿的水质变得混浊不堪,就出现了藻华现象。在海洋中死亡的藻类在海面上呈暗红色,故称之为赤潮,对水环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0004]但是,现有的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0005]现有的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体积大,不利于在小河道中进行作业,因此,需要人工手动对水藻进行打捞,导致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体积大,不利于在小河道中进行作业,因此,需要人工手动对水藻进行打捞,导致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一侧外壁对称插接有六角螺栓,所述框体另一侧外壁中部焊接有拖钩,所述框体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框体内侧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底部铺设有无纺布过滤棉,所述无纺布过滤棉下方开设有通孔,所述无纺布过滤棉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安装有抽渣泵,所述框体外侧环设有浮筒,所述框体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收集罩,且每组所述收集罩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收集罩顶端安装有中空板,所述收集罩之间设有泡沫板,且泡沫板与中空板下表面相粘接,所述中空板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表面插接有导向杆,且导向杆顶端与箱体底部焊接相连,所述导向杆底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中空板上表面中部通过两通管插拔连接有波纹软管。
[0008]优选的,所述凸台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箱体底部边缘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相连,通过将箱体底部安装在框体内侧,同时使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相连,可使螺纹凹孔与六角螺栓相对应,方便箱体的拆装。
[0009]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通过卡扣连接有箱盖,通过打开箱盖方便对箱体内侧收集的藻类进行收集处理。
[0010]优选的,所述抽渣泵的输出端导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顶端位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通过设置输送管有利于将吸取的藻类输送至两个隔板之间的空腔
内。
[0011]优选的,所述箱体外壁底端对称开设有螺纹凹孔,且螺纹凹孔与六角螺栓相对应,通过六角螺栓末端与螺纹凹孔转动连接,方便对箱体安装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波纹软管与抽渣泵的输入端导通相连,通过波纹软管使抽渣泵与中空板之间为柔性连接,有利于使中空板配合河面的波浪沉浮。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将箱体安装在框体上一并放置在河道中,通过浮筒为装置提供浮力,通过拖钩利用绳索将装置与河道上的小型交通设备相连,从而拖动在河道上移动,通过抽渣泵外接电源,从而使收集罩与河面贴合处产生吸力,将漂浮在河面上的水藻吸除,通过中空板下表面粘连有多组泡沫板,因此,在河面上产生波浪时,由于泡沫板使中空板产生浮力,同时在波浪的作用下连接耳沿导向杆上下移动,从而可实时对中空板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使收集罩始终与河面相贴合,通过波纹软管对藻类进行输送,将藻类送入到对称设置的两个隔板之间的空腔内,通过无纺布过滤棉对藻类中的水液进行过滤,然后经通孔排出,使藻类被截留在箱体内侧,结构简单,机体小,适用于在小河道中进行作业,可有效的降低人工打捞的劳动强度。
[0015](2)本技术通过将箱体底部安装在框体内侧,同时使定位柱与定位孔插接相连,可使螺纹凹孔与六角螺栓相对应,方便箱体的拆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框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箱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中空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框体;101、六角螺栓;102、拖钩;103、凸台;104、定位孔;2、箱体;201、箱盖;202、无纺布过滤棉;203、通孔;204、隔板;205、抽渣泵;206、输送管;207、定位柱;208、螺纹凹孔;3、浮筒;4、收集罩;401、中空板;402、泡沫板;403、连接耳;404、导向杆;405、限位块;406、波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一侧外壁对称插接有六角螺栓101,所述框体1另一侧外壁中部焊接有拖钩102,所述框体1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台103,所述框体1内侧安装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腔底部铺设有无纺布过滤棉202,所述无纺布过滤棉202下方开设有通孔203,所述无纺布过滤棉20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204,所述隔板204一侧安装有抽渣泵205,所述框体1外侧环设有浮筒3,所述框体1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收集罩4,且每组所述收集
罩4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收集罩4顶端安装有中空板401,所述收集罩4之间设有泡沫板402,且泡沫板402与中空板401下表面相粘接,所述中空板401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403,所述连接耳403表面插接有导向杆404,且导向杆404顶端与箱体2底部焊接相连,所述导向杆404底端焊接有限位块405,所述中空板401上表面中部通过两通管插拔连接有波纹软管406。
[0024]通过将箱体2安装在框体1上一并放置在河道中,通过浮筒3为装置提供浮力,通过拖钩102利用绳索将装置与河道上的小型交通设备相连,从而拖动在河道上移动,通过抽渣泵205外接电源,从而使收集罩4与河面贴合处产生吸力,将漂浮在河面上的水藻吸除,通过中空板401下表面粘连有多组泡沫板402,因此,在河面上产生波浪时,由于泡沫板402使中空板401产生浮力,同时在波浪的作用下连接耳403沿导向杆204上下移动,从而可实时对中空板401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使收集罩4始终与河面相贴合,通过波纹软管406对藻类进行输送,将藻类送入到对称设置的两个隔板204之间的空腔内,通过无纺布过滤棉202对藻类中的水液进行过滤,然后经通孔203排出,使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泊水环境治理用一体化水藻打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一侧外壁对称插接有六角螺栓(101),所述框体(1)另一侧外壁中部焊接有拖钩(102),所述框体(1)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凸台(103),所述框体(1)内侧安装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腔底部铺设有无纺布过滤棉(202),所述无纺布过滤棉(202)下方开设有通孔(203),所述无纺布过滤棉(202)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204),所述隔板(204)一侧安装有抽渣泵(205),所述框体(1)外侧环设有浮筒(3),所述框体(1)底部对称设有两组收集罩(4),且每组所述收集罩(4)呈阵列式设有多个,所述收集罩(4)顶端安装有中空板(401),所述收集罩(4)之间设有泡沫板(402),且泡沫板(402)与中空板(401)下表面相粘接,所述中空板(401)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403),所述连接耳(403)表面插接有导向杆(404),且导向杆(404)顶端与箱体(2)底部焊接相连,所述导向杆(404)底端焊接有限位块(405),所述中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军陈经纶陈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泰复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