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80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包括镜头座,镜头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镜头座的一侧卡接有镜头,连接板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解锁槽,解锁槽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第一回位弹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解锁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带有限位槽的插接杆与限位杆进行相互配合,能够对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顶部进行卡接,同时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对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底部进行卡接,使得镜头与镜头座之间的装配更加的紧密,同时摆脱传统的螺钉连接,方便对其进行装配与拆卸,有利于实际的使用。有利于实际的使用。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镜头装配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生活中,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根据镜头的产地分类主要是日系镜头和德系镜头,日系镜头主要是色彩的还原性比较好,德系镜头的层次感比较强,市场上中国的镜头也逐渐占领一定的市场,主要是价格比较低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大光圈夜视镜头也逐渐进入市场,而一般的大光圈夜视镜头在进行使用时,大都需要与镜头座进行配合使用。
[0003]但是现有的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之间的装配大都是通过螺钉进行连接的,而当需要对其进行拆卸与安装时,需要多次拧动螺钉才能进行操作,而多次拧动螺钉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容易造成滑丝的现象,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包括镜头座,所述镜头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镜头座的一侧卡接有镜头,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解锁槽,所述解锁槽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解锁杆,所述解锁杆均与对应的解锁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靠近镜头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插接孔,所述镜头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杆,所述第一插接杆远离镜头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插接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插接杆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解锁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缓冲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解锁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缓冲槽的内部,所述横杆的顶部远离解锁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部均延伸至对应的限位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机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插接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靠近镜头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插接孔,所述镜头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插接孔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接杆,所述第二插接杆远离镜头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二插接孔的内部,所述连接板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插接孔的上方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缓冲槽,所述解锁杆的外侧且位于第二缓冲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远离解锁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二缓冲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插接杆的内部均开设有收缩槽,所述收缩槽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的顶部
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顶部均贯穿对应的连接槽且延伸至第二缓冲槽的内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接杆的底部远离镜头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杆的顶部靠近镜头的一侧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壁的顶部靠近镜头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杆的顶部靠近镜头座的一侧均开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杆均设置为T字型结构。
[0011]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带有限位槽的插接杆与限位杆进行相互配合,能够对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顶部进行卡接,同时通过设置限位机构,能够对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底部进行卡接,使得镜头与镜头座之间的装配更加的紧密,同时摆脱传统的螺钉连接,方便对其进行装配与拆卸,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6]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7]图中:1、镜头座;2、连接板;3、镜头;4、解锁槽;5、第一回位弹簧;6、解锁杆;7、第一插接孔;8、第一插接杆;9、限位槽;10、第一缓冲槽;11、横杆;12、第一限位杆;13、限位机构;131、第二插接孔;132、第二插接杆;133、连接槽;134、第二缓冲槽;135、L型杆;136、收缩槽;137、第二回位弹簧;138、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
[001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包括镜头座 1,镜头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2,连接板2远离镜头座1的一侧卡接有镜头3,通过连接板2便于更好的将镜头3与镜头座1进行装配;连接板2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解锁槽4,解锁槽4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 5,第一回位弹簧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解锁杆 6,解锁杆6均与对应的解锁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回位弹簧5便于更好的控制解锁杆6回位;连接板2的顶部靠近镜头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插接孔7,镜头3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杆8,第一插接杆8远离镜头3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插接孔7的内部,第一插接杆8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9,连接板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7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缓冲槽10,解锁杆6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缓冲槽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1,横杆11远离解锁杆6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缓冲槽10的内部,横杆11的顶部远离解锁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2,第一限位杆12的顶部均延伸至
对应的限位槽9的内部,通过第一限位杆12与限位槽9之间的配合,便于更好的对镜头3的顶部进行装配连接;连接板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机构13。
[0020]进一步的,限位机构13包括第二插接孔131,连接板2的底部靠近镜头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插接孔131,镜头3的底部且位于第二插接孔13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插接杆132,第二插接杆132远离镜头3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二插接孔131的内部,连接板2的内部且位于第二插接孔131的上方均开设有连接槽133,连接板2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133的上方均开设有第二缓冲槽134,解锁杆6的外侧且位于第二缓冲槽134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L型杆135,L型杆135远离解锁杆6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二缓冲槽134的内部,第二插接杆132的内部均开设有收缩槽136,收缩槽136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137,第二回位弹簧13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38,第二限位杆138的顶部均贯穿对应的连接槽133且延伸至第二缓冲槽134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机构13,便于更好的对镜头3的底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包括镜头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远离镜头座(1)的一侧卡接有镜头(3),所述连接板(2)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解锁槽(4),所述解锁槽(4)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5),所述第一回位弹簧(5)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解锁杆(6),所述解锁杆(6)均与对应的解锁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的顶部靠近镜头(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插接孔(7),所述镜头(3)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插接杆(8),所述第一插接杆(8)远离镜头(3)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插接孔(7)的内部,所述第一插接杆(8)的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9),所述连接板(2)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插接孔(7)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缓冲槽(10),所述解锁杆(6)的外侧且位于第一缓冲槽(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1),所述横杆(11)远离解锁杆(6)的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缓冲槽(10)的内部,所述横杆(11)的顶部远离解锁杆(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2),所述第一限位杆(12)的顶部均延伸至对应的限位槽(9)的内部,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机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光圈夜视镜头与镜头座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3)包括第二插接孔(131),所述连接板(2)的底部靠近镜头(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插接孔(131),所述镜头(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耀赖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合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