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炭还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43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炭还田机,包括主机架、一对行走轮以及一对调节架,所述主机架两侧设有一对调节槽,一对所述调节架装配于一对所述调节槽内,一对所述行走轮安装于一对所述调节架的端部,所述主机架上设有生物炭还田机构,所述生物炭还田机构一侧设有若干螺旋翻搅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该生物炭还田机,通过将生物炭还如土壤表层下,覆土还原保护了土壤的团聚力和微生物,保护土地的同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还田过程不仅对土壤扰动小,且可根据需求对生物炭还田深度进行调节,可使生物炭还入土壤内的指定深度,间距根据实际地力需求可进行增减更改,方便省时效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炭还田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具体为一种生物炭还田机。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多达6.4亿余t,将秸秆直接还田易导致农作物发生病虫害、人工成本高、秸秆难降解等缺点,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将秸秆在500℃到600℃的高温下对其有控制地进行高温分解后形成生物炭还田在保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农民负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炭

土混合均匀性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还田方法同时也对土壤微生物和团聚力有直接影响。
[0003]由于生物炭

土壤空间差异性、耕作机械的动力学因素及生物炭

土壤本身的运动及破碎等原因,导致炭土交互过程负杂。而将生物炭颗粒撒播于土壤表面后,在农机具作用下,将生物炭与土壤均匀混合,混合均匀性将严重影响生物炭还田后对土壤性能的影响,且生物炭还田方式也对土壤微生物和团聚力有直接影响。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专门用于生物炭还田的机械,现阶段生物炭还田主要使用人工撒播后在使用旋耕轴混合,此方法不仅对土壤扰动过大,且生物炭与土壤无法实现均匀混合,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无法最大化,考虑到生物炭还田后,炭

土之间的混合均匀性的重要性,本设计将实现开沟

播炭

混合一体化技术,有效保护土壤且节省人力物力,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炭还田机,解决了现有的背景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生物炭还田机,包括主机架、一对行走轮以及一对调节架,所述主机架两侧设有一对调节槽,一对所述调节架装配于一对所述调节槽内,一对所述行走轮安装于一对所述调节架的端部,所述主机架上设有生物炭还田机构,所述生物炭还田机构一侧设有若干螺旋翻搅器;
[0006]所述生物炭还田机构包括:物料箱、若干排炭器、若干导管以及若干深松铲;
[0007]所述物料箱安装于主机架上方,若干所述排炭器安装于物料箱的底面上,若干所述排炭器底面延伸出若干导管,所述主机架一侧设有若干深松铲,若干所述导管底端与若干所述深松铲底端连接,若干所述导管与若干所述排炭器之间设有调节组件,若干所述螺旋翻搅器与若干所述排炭器位置和数量对应;
[0008]所述螺旋翻搅器包括:电机、螺旋轴以及联轴器;
[0009]所述电机安装于主机架底部,所述电机下方设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与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一对定位轴、一对固定封头以及若干支撑架;
[0011]一对其中一个所述定位轴贯通若干所述排炭器,一对其中另一个所述定位轴安装于若干所述导管外,一对所述固定封头安装于主机架两端且分别套设在一对所述定位轴两
端,若干所述导管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撑架连接于贯通排炭器的定位轴上。
[0012]优选的,若干所述螺旋翻搅器位于若干所述导管相对于若干所述深松铲的另一侧。
[0013]优选的,一对所述固定封头上分别设有一对调节孔套设于一对所述定位轴上。
[0014]优选的,所述螺旋轴为外部套设有螺纹板型结构的柱状体且底端为锥形结构。
[0015]优选的,若干所述深松铲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挡板,若干所述导管底端分别位于一对所述挡板之间。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炭还田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生物炭还田机,通过将生物炭还如土壤表层下,覆土还原保护了土壤的团聚力和微生物,保护土地的同时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还田过程不仅对土壤扰动小,且可根据需求对生物炭还田深度进行调节,可使生物炭还入土壤内的指定深度,间距根据实际地力需求可进行增减更改,方便省时,具备如下效果:
[0018]1.利用深松铲对土小于等于30cm土层开沟,开沟深度可自由调节,深松铲侧面挡板防止松土重新进入开沟中,以便后方还炭导管被土埋住。
[0019]2.还田导管直接与物料箱相连,物料箱下侧设有开合板,还田工作时,将开合板打开,炭可以进入输料管中。停止工作时,将开合办关闭。定位轴可以调节导管位置。
[0020]3.螺旋混合的设计,在生物炭还田后直接对炭

土进行混合搅拌,使生物炭更好的与土壤混合,将生物炭改良土壤的效果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炭还田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炭还田机的生物炭还田机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炭还田机的深松铲与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生物炭还田机的螺旋翻搅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主机架;2、行走轮;3、调节架;4、物料箱;5、牵引架;6、深松铲;7、挡板;8、导管;9、排炭器;10、定位轴;11、支撑架;12、固定封头;13、螺旋翻搅器;131、螺旋轴;132、电机;133、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0028]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

4可知,本案为一种生物炭还田机,其工作原理如下其
中深松铲6部分位于机具最前面,工作时位于土层下方深松土壤;为保证生物炭还田的效果,深松铲6上设有挡板7,防止生物炭被吹散;定位轴10与固定封头12配合定位还田装置的位置,并且使整个装置可以调节;生物炭从炭箱中进入排炭器9,随后进入导管8导向至还田位置(即刚被深松的土壤中)。所述螺旋翻搅器13主要部件为螺旋轴131,通过电机132和联轴器133驱动旋转,该螺旋轴131外径大、螺距小,在工作中可以充分混合生物炭和土壤。
[0029]各零件连接关系以及原理如下:
[0030]主机架1,还田机主体框架,支撑和连接其他机构;
[0031]行走轮2,两侧设有行走轮2,与调节架3配合以改变深松深度;
[0032]调节架3,与行走轮2和机架连接,侧面设有不同高度的定位孔,与行走轮2配合以改变深松深度;
[0033]物料箱4,大型物料箱4,用于盛放生物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炭还田机,包括主机架(1)、一对行走轮(2)以及一对调节架(3),所述主机架(1)两侧设有一对调节槽,一对所述调节架(3)装配于一对所述调节槽内,一对所述行走轮(2)安装于一对所述调节架(3)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架(1)上设有生物炭还田机构,所述生物炭还田机构一侧设有若干螺旋翻搅器(13);所述生物炭还田机构包括:物料箱(4)、若干排炭器(9)、若干导管(8)以及若干深松铲(6);所述物料箱(4)安装于主机架(1)上方,若干所述排炭器(9)安装于物料箱(4)的底面上,若干所述排炭器(9)底面延伸出若干导管(8),所述主机架(1)一侧设有若干深松铲(6),若干所述导管(8)底端与若干所述深松铲(6)底端连接,若干所述导管(8)与若干所述排炭器(9)之间设有调节组件,若干所述螺旋翻搅器(13)与若干所述排炭器(9)位置和数量对应;所述螺旋翻搅器(13)包括:电机(132)、螺旋轴(131)以及联轴器(133);所述电机(132)安装于主机架(1)底部,所述电机(132)下方设有螺旋轴(131),所述螺旋轴(131)与电机(132)的驱动端通过联轴器(13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颖昊徐志宇孙仁华宋成军胡潇方贾涛任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