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静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30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支护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板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四组所述立柱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基板底部中央设置有液压杆座,所述液压杆座内腔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底部设置有顶压板,所述基板顶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母杆,四组所述母杆内腔底部均设置有缓冲软垫,且四组所述母杆内腔均插接设置有子杆,四组所述子杆顶部均设置有插接凹槽,四组所述插接凹槽内腔均插接设置有插接杆,四组所述插接杆顶部均连接有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设置有减震板构件,该装置体积较小,能够实现对小空间进行支护作业,同时,该装置便于拆卸组装,便于携带搬运。便于携带搬运。便于携带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支护结构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0003]当前,近些年随着煤矿的开采日益频繁,对煤矿坑道的安全支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支护装置大多体积较大,自重较重,不便于移动携带,并且不便于小空间进行支护作业,同时,由于传统的支护结构较为简单,不具有减震作用,而这种不具有减震效果的支架的架体由于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容易出现架体的突然碎裂,因此,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很有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板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四组所述立柱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基板底部中央设置有液压杆座,所述液压杆座内腔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底部设置有顶压板,所述基板顶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母杆,四组所述母杆内腔底部均设置有缓冲软垫,且四组所述母杆内腔均插接设置有子杆,四组所述子杆顶部均设置有插接凹槽,四组所述插接凹槽内腔均插接设置有插接杆,四组所述插接杆顶部均连接有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设置有减震板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减震板构件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底部均匀设置有底柱一,所述底柱一底部均设置有外固定环,所述外固定环底部中央均设置有底柱二,所述底柱二外周均套接设置有弹簧二。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板顶部均匀设置有与底柱二匹配的竖向槽,且所述竖向槽内腔底部均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底柱二底部均活动插接至匹配的竖向槽内腔之中。
[0008]优选的,所述承重板顶部胶黏设置有橡胶缓冲垫层,且所述橡胶缓冲垫层顶部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花纹。
[0009]优选的,所述外固定环与弹簧二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外固定环外径大于弹簧二外径。
[0010]优选的,所述底柱一均通过螺栓与承重板底部活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该装置通过万向轮实现便于移动,在移动至指定支护地点后,通过液压杆向下运动带动顶压板向下推进并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稳定停下;
[0012]该装置便于拆卸组装,在将该装置携带搬运其他支护地点时,先将减震板构件从
底座板顶部取下,再将插接杆从匹配的插接凹槽内腔之中取出,最后将子杆从匹配的母杆内腔取出即可,该装置拆卸后体积减小,便于搬运携带;
[0013]通过减震板构件对支护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作用,减震板构件减震后,剩余震动通过子杆传递至缓冲软垫处,从而实现对剩余震动再次减震缓冲处理,减震缓冲作用更佳;
[0014]作用力通过承重板传递至底柱一,再由底柱一将作用力传递至外固定环,之后外固定环通过底部的弹簧二对作用力进行减震作用,同时,底柱二底部插接至竖向槽内腔后,底柱二底部与竖向槽内腔之中弹簧一顶部贴合连接,通过底柱二将作用力传递至弹簧一处再次实现减震缓冲作用,使得该装置的减震性能和安全性能较强;
[0015]该装置体积较小,便于对较小空间进行支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减震板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基板;2、液压杆座;3、液压杆;4、顶压板;5、立柱;6、万向轮;7、母杆;8、缓冲软垫;9、子杆;10、插接凹槽;11、插接杆;12、底座板;13、竖向槽;14、弹簧一;15、减震板构件;151、承重板;152、底柱一;153、外固定环;154、弹簧二;155、底柱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包括基板1,基板1底板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5,四组立柱5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6,该装置通过万向轮6实现便于移动,基板1底部中央设置有液压杆座2,液压杆座2内腔设置有液压杆3,液压杆3底部设置有顶压板4,在移动至指定支护地点后,通过液压杆3向下运动带动顶压板4向下推进并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稳定停下。
[0021]请参阅图1,基板1顶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母杆7,四组母杆7内腔底部均设置有缓冲软垫8,且四组母杆7内腔均插接设置有子杆9,四组子杆9顶部均设置有插接凹槽10,四组插接凹槽10内腔均插接设置有插接杆11,四组插接杆11顶部均连接有底座板12,底座板12顶部设置有减震板构件15,该装置便于拆卸组装,在将该装置携带搬运其他支护地点时,先将减震板构件15从底座板12顶部取下,再将插接杆11从匹配的插接凹槽10内腔之中取出,最后将子杆9从匹配的母杆7内腔取出即可,该装置拆卸后体积减小,便于搬运携带,通过减震板构件15对支护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作用,减震板构件15减震后,剩余震动通过子杆9传递至缓冲软垫8处,从而实现对剩余震动再次减震缓冲处理,减震缓冲作用更佳。
[0022]请参阅图2,减震板构件15包括承重板151,承重板151底部均匀设置有底柱一152,底柱一152底部均设置有外固定环153,外固定环153底部中央均设置有底柱二155,底柱二155外周均套接设置有弹簧二154,作用力通过承重板151传递至底柱一152,再由底柱一152
将作用力传递至外固定环153,之后外固定环153通过底部的弹簧二154对作用力进行减震作用。
[0023]请参阅图1,图2,底座板12顶部均匀设置有与底柱二155匹配的竖向槽13,且竖向槽13内腔底部均设置有弹簧一14,底柱二155底部均活动插接至匹配的竖向槽13内腔之中,底柱二155底部插接至竖向槽13内腔后,底柱二155底部与竖向槽13内腔之中弹簧一14顶部贴合连接,通过底柱二155将作用力传递至弹簧一14处再次实现减震缓冲作用,使得该装置的减震性能和安全性能较强,该装置体积较小,便于对较小空间进行支护。
[0024]请参阅图2,承重板151顶部胶黏设置有橡胶缓冲垫层,且橡胶缓冲垫层顶部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花纹,通过承重板151顶部胶黏的橡胶缓冲垫层实现对承重板151顶部进行缓冲保护,通过在橡胶缓冲垫层顶部设置防滑花纹用来增加与接触面的摩擦,使得支护效果更佳稳定。
[0025]请参阅图2,外固定环153与弹簧二154横截面均为圆形,且外固定环153外径大于弹簧二154外径。
[0026]请参阅图2,底柱一152均通过螺栓与承重板151底部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底板四角处均设置有立柱(5),四组所述立柱(5)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6),所述基板(1)底部中央设置有液压杆座(2),所述液压杆座(2)内腔设置有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3)底部设置有顶压板(4),所述基板(1)顶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母杆(7),四组所述母杆(7)内腔底部均设置有缓冲软垫(8),且四组所述母杆(7)内腔均插接设置有子杆(9),四组所述子杆(9)顶部均设置有插接凹槽(10),四组所述插接凹槽(10)内腔均插接设置有插接杆(11),四组所述插接杆(11)顶部均连接有底座板(12),所述底座板(12)顶部设置有减震板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小空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构件(15)包括承重板(151),所述承重板(151)底部均匀设置有底柱一(152),所述底柱一(152)底部均设置有外固定环(1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静弥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