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21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均压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包括下均压环和上均压环,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插接杆。该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将插接杆的外侧的定位条对准插接环内侧的定位块插入,直至插接杆完全进入插接环的内部,拧动手轮可通过螺纹柱带动夹紧块向内运动,两个夹紧块可对插接杆进行夹紧,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插接式均压环


[0001]本技术涉及均压环
,具体为上下插接式均压环。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我国未来电力流向和负荷中心分布的特点以及特高压交流输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在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中,将以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为主形成国家特高压骨干网架,以实现各大区域电网的同步强联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与在建直流工程最多、容量最大、线路最长的直流输电大国,换流站是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流站内的直流场及阀厅大量采用了均压环。
[0003]但是现有大多数的均压环均采用螺栓进行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的组装,现有大多数的均压环即没有设置定位结构,也不能进行快速组装,设计存在缺陷,不便于安装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上下插接式均压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大多数的均压环均采用螺栓进行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的组装,现有大多数的均压环即没有设置定位结构,也不能进行快速组装,设计存在缺陷,不便于安装和使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包括下均压环和上均压环,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均压环的内侧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条,所述上均压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上均压环的内侧通过第三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板,所述上均压环的内侧通过第四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与第四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板与第四固定板通过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插接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内部通过螺纹柱设置有手轮和夹紧块。
[0008]优选的,所述下均压环和上均压环的规格相同,所述下均压环和上均压环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所述上均压环位于下均压环的上方,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的下均压环和上均压环可提高上下插接式均压环的实用寿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杆、第一固定板均设置有相同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杆、第一固定板关于下均压环的中心线对称
分布,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杆、第一固定板可对固定盘和插接杆进行安装和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盘、插接杆和插接环设置有相同的三个,所述固定盘、插接杆和插接环呈等间距分布,在安装装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插接杆的外侧的定位条对准插接环内侧的定位块插入,直至插接杆完全进入插接环的内部,操作简单,便于安装。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第三固定板和第四连接杆、第四固定板设置有相同的两组,所述第三连接杆、第三固定板和第四连接杆、第四固定板关于上均压环的中心呈对称分布,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第三连接杆、第三固定板和第四连接杆、第四固定板可对插接环进行固定。
[0012]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手轮和夹紧块设置有相同的三组,且每组螺纹套筒、手轮和夹紧块关于插接环呈对称分布,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拧动手轮,手轮可通过螺纹柱带动夹紧块向内运动,两个夹紧块可对插接杆进行夹紧,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上下插接式均压环,通过插接杆、定位条、插接环、定位块、螺纹套筒、手轮和夹紧块的相互配合,将插接杆的外侧的定位条对准插接环内侧的定位块插入,直至插接杆完全进入插接环的内部,拧动手轮,手轮可通过螺纹柱带动夹紧块向内运动,两个夹紧块可对插接杆进行夹紧,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下均压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上均压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上均压环和下均压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下均压环;2、上均压环;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第一固定座;8、固定盘;9、插接杆;10、定位条;11、第三连接杆;12、第四连接杆;13、第三固定板;14、第四固定板;15、第二固定座;16、插接环;17、定位块;18、螺纹套筒;19、手轮;20、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包括下均压环1和上均压环2,下均压环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下均压环1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杆3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6,下均压环1的内侧通过第二连接杆4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座7,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通过第一固定座7固定安装有固定盘8,固定盘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插接杆9,插接杆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条10,上均压环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1和第四连接杆12,上均压环2的内侧通过第
三连接杆11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板13,上均压环2的内侧通过第四连接杆12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板14,第三固定板13与第四固定板14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5,第三固定板13与第四固定板14通过第二固定座15固定安装有插接环16,插接环1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7,插接环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18,螺纹套筒18的内部通过螺纹柱设置有手轮19和夹紧块20。
[0021]进一步的,下均压环1和上均压环2的规格相同,下均压环1和上均压环2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上均压环2位于下均压环1的上方,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的下均压环1和上均压环2可提高上下插接式均压环的实用寿命。
[0022]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固定板6和第二连接杆4、第一固定板5均设置有相同的两组,第一连接杆3、第二固定板6和第二连接杆4、第一固定板5关于下均压环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使用装置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杆3、第二固定板6和第二连接杆4、第一固定板5可对固定盘8和插接杆9进行安装和固定。
[0023]进一步的,固定盘8、插接杆9和插接环16设置有相同的三个,固定盘8、插接杆9和插接环16呈等间距分布,在安装装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插接杆9的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上下插接式均压环,包括下均压环(1)和上均压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均压环(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所述下均压环(1)的内侧通过第一连接杆(3)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板(6),所述下均压环(1)的内侧通过第二连接杆(4)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座(7),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通过第一固定座(7)固定安装有固定盘(8),所述固定盘(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插接杆(9),所述插接杆(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条(10),所述上均压环(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1)和第四连接杆(12),所述上均压环(2)的内侧通过第三连接杆(11)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板(13),所述上均压环(2)的内侧通过第四连接杆(12)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板(14),所述第三固定板(13)与第四固定板(14)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5),所述第三固定板(13)与第四固定板(14)通过第二固定座(15)固定安装有插接环(16),所述插接环(16)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块(17),所述插接环(1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18),所述螺纹套筒(18)的内部通过螺纹柱设置有手轮(19)和夹紧块(20)。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军吴汉章赵越张炎皓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玉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