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庚华专利>正文

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303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将平台框架设置在水平地面上,所述平台框架的内侧安装有舱门,且平台框架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中部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外侧安装有采集器;包括:液压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柱的边侧,且液压杆的顶部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且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监测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隔离板的顶部,所述隔离板的边侧安装有雪压采集板。该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可自动对雪深和雪压进行检查,且利用多个监测传感器的设置,来进行多次取样,提高数据采集精度,并利用称重传感器的设置,可以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可以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可以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雪监测
,具体为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雪是由白色不透明冰晶和其他雪团组成的降水,因其是固体,不能像水一样流通,会出现堆积现象,在对降雪进行检测时,会使用到测量工具,传统的测量工具需要人工手动测量,为此本案设计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
[0003]气象部门对积雪深度以人工观测为主,当降雪发生在深夜时,人工难以及时对降雪进行测量,进而存在测量时效性差、时空密度不足,难以全面、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同时受风力的影响,会出现同一区域内雪深不一致,若单一取样测量,进而出现测量偏差较大的情况。
[0004]针对现有问题,急需在原有测量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观测时效性差、时空密度不足,难以全面、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同时受风力的影响,会出现同一区域内雪深不一致,若单一取样测量,进而出现测量偏差较大的情况。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将平台框架设置在水平地面上,所述平台框架的内侧安装有舱门,且平台框架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中部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外侧安装有采集器;
[0007]包括:
[0008]液压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柱的边侧,且液压杆的顶部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且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
[0009]监测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隔离板的顶部,所述隔离板的边侧安装有雪压采集板,且雪压采集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
[0010]滚珠,活动安装于所述平台框架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测距传感器关于固定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固定板嵌套设置于支撑柱的外部,并且测距传感器与采集器之间为电性连接,利用测距传感器的设置,来对固定板和隔离板的移动高度进行自动测量。
[0012]优选的,所述监测传感器均匀设置在隔离板的顶部外壁,且隔离板的俯视外形呈“口”字状设置,隔离板呈“口”字形设置,来包围处一个空间,并利用监测传感器来对空间内的雪厚度进行检测,且监测传感器设置有多个,来对多个方向对雪厚进行采样,来降低采集数据时的误差,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
[0013]优选的,所述滚珠嵌套设置于平台框架的内部,且滚珠的外表面与隔离板的外表面相互贴合,利用滚珠的设置,来对让隔离板的升降更为的顺滑。
[0014]优选的,所述雪压采集板的顶部高度低于平台框架的顶部高度,并且雪压采集板
的外表面与隔离板的外表面相互贴合,利用雪压采集板底部的称重传感器,来对雪压采集板上积雪的重量进行自动称重。
[0015]优选的,所述雪压的计算公式为P=(M

M0)/S(g/cm2),且M、M0和S分别为称重传感器平均数值、雪压采集板的重量和雪压采集板的采集面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
[0017]1、采用了隔离板和测距传感器,通过控制液压杆运动,带动固定板和隔离板进行升降运动,且固定板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利用测距传感器来对运动高度进行测量,隔离板的顶部四周中部安装监测传感器,隔离板在向下运动时,带动监测传感器向下运动,当监测传感器被积雪遮挡时,记录下测量高度,并对四个监测传感器测出的距离取平均数值,来对积雪厚度进行测量,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让测量结果更为的准确;
[0018]2、采用了滚珠和称重传感器,利用平台框架内设置的多个滚珠,来降低隔离板升降时的摩擦,同时可以对隔离板的升降进行限位,让隔离板升降更为的平稳,并利用雪压采集板底部称重传感器的设置,来对雪压采集板上积雪重量进行自动检测,且可实时对积雪重量进行测量,便于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平台框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平台框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雪要素观察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3]图中:1、平台框架;2、舱门;3、连接底板;4、液压杆;5、支撑柱;6、采集器;7、固定板;8、测距传感器;9、隔离板;10、监测传感器;11、滚珠;12、雪压采集板;13、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将平台框架1设置在水平地面上,平台框架1的内侧安装有舱门2,且平台框架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3,连接底板3的中部连接有支撑柱5,且支撑柱5的外侧安装有采集器6;
[0026]包括:
[0027]液压杆4,固定安装于支撑柱5的边侧,且液压杆4的顶部螺栓固定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8,且固定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9;
[0028]监测传感器10,固定安装于隔离板9的顶部,隔离板9的边侧安装有雪压采集板12,且雪压采集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13;
[0029]滚珠11,活动安装于平台框架1的内部;
[0030]测距传感器8关于固定板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固定板7嵌套设置于支撑柱5的外部,并且测距传感器8与采集器6之间为电性连接;监测传感器10均匀设置在隔离板9的顶部
外壁,且隔离板9的俯视外形呈“口”字状设置;
[0031]通过控制液压杆4运动,带动固定板7和隔离板9进行升降运动,且固定板7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8,利用测距传感器8来对运动高度进行测量,隔离板9的顶部四周中部安装监测传感器10,隔离板9在向下运动时,带动监测传感器10向下运动,当监测传感器10被积雪遮挡时,记录下测量高度,并对四个监测传感器10测出的距离取平均数值,来对积雪厚度进行测量,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让测量结果更为的准确。
[0032]滚珠11嵌套设置于平台框架1的内部,且滚珠11的外表面与隔离板9的外表面相互贴合;雪压采集板12的顶部高度低于平台框架1的顶部高度,并且雪压采集板12的外表面与隔离板9的外表面相互贴合;雪压的计算公式为P=M

M0/S(g/cm2),且M、M0和S分别为称重传感器13平均数值、雪压采集板12的重量和雪压采集板12的采集面积;
[0033]利用平台框架1内设置的多个滚珠11,来降低隔离板9升降时的摩擦,同时可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将平台框架设置在水平地面上,所述平台框架的内侧安装有舱门,且平台框架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底板,所述连接底板的中部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外侧安装有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柱的边侧,且液压杆的顶部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且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监测传感器,固定安装于所述隔离板的顶部,所述隔离板的边侧安装有雪压采集板,且雪压采集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滚珠,活动安装于所述平台框架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舱式雪要素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传感器关于固定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固定板嵌套设置于支撑柱的外部,并且测距传感器与采集器之间为电性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庚华王硕飞涂爱琴韩磊张佳佳梁如意金龙张婷蒋涛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朱庚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