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53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育苗架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装置座,装置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状隔板,网状隔板的底部与装置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网状隔板上设置有培植机构,装置座与顶板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该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具备节水,防水土流失,易于调节受光角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育苗架调节性能差,防水土流失能力差的问题。失能力差的问题。失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农作物
,具体为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是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人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合理的膳食搭配才能给人类带来健康,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以及新型工业制造出来的能辅助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
[0003]在对于水稻的种植技术中,优良的苗种能够提高后期水稻生长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产量,现有的水稻育苗架相对来说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断流失的现象,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会对苗种的生长不利,并且,在水稻苗种培养过程中,由于季节的变化以及所处地方的原因,光照的角度一般不容易把握,导致水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水稻苗种生长,因此,亟需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具备节水,防水土流失,易于调节受光角度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育苗架调节性能差,防水土流失能力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装置座,所述装置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状隔板,所述网状隔板的底部与装置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网状隔板上设置有培植机构,所述装置座与顶板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
[0006]培植机构包括:圆杆、圆管、培植板、放置槽、培植盒、手拉条、滤水棉板、渗水板和支脚条,若干个所述圆杆固定连接于网状隔板一外侧面上,若干个所述圆杆的外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一侧固定连接培植板,所述培植板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培植盒,所述培植盒的一侧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拉条,所述培植盒的内底部活动连接有滤水棉板,所述培植盒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渗水板,所述滤水棉板位于渗水板的上方,所述渗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脚条,所述培植板的内底部与培植盒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支脚条。
[0007]调节机构包括:支条、螺纹套圈、丝杆、齿轮一、齿轮二和转轴,两个所述支条转动连接于培植板外侧壁两个相背离侧面上,两个所述支条上远离培植板的一端均铰接有螺纹套圈,两个所述螺纹套圈的内部均旋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活动嵌入于顶板的内部,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装置座的顶部并延伸于装置座的内部,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
活动嵌入于装置座的两内侧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培植板的内底部与培植盒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沥水槽,所述培植板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下水通孔,所述培植板的内底部沿两侧向下水通孔的位置处呈倾斜式设置,若干个所述支脚条与培植板的内底部相适配。
[0009]优选的,若干个所述圆杆共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圆杆分别设置于网状隔板的两个相背离的侧面上,且若干个圆杆呈矩形阵列分布于网状隔板的两个相背离的侧面上。
[0010]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支脚条于渗水板的底部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支脚条的最大高度不超过放置槽深度的四分之一。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装置座的内侧壁并延伸于装置座的外部,所述转轴上位于装置座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
[0012]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的培植机构,包括:圆杆、圆管、培植板、放置槽、培植盒、手拉条、滤水棉板、渗水板和支脚条,若干个所述圆杆固定连接于网状隔板一外侧面上,若干个所述圆杆的外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一侧固定连接培植板,所述培植板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培植盒,所述培植盒的一侧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拉条,所述培植盒的内底部活动连接有滤水棉板,所述培植盒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渗水板,所述滤水棉板位于渗水板的上方,所述渗水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脚条,所述培植板的内底部与培植盒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支脚条。
[0013]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的调节机构,包括:支条、螺纹套圈、丝杆、齿轮一、齿轮二和转轴,两个所述支条转动连接于培植板外侧壁两个相背离侧面上,两个所述支条上远离培植板的一端均铰接有螺纹套圈,两个所述螺纹套圈的内部均旋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活动嵌入于顶板的内部,所述丝杆的底端贯穿装置座的顶部并延伸于装置座的内部,所述丝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活动嵌入于装置座的两内侧壁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及其培植机构和调节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通过设置有培植机构,具体为,将培植盒通过放置槽放入于培植板内,在培植盒内放入适量的土壤,种入苗种,浇水,水浸润土壤,土壤内多余的水分通过滤水棉板的过滤后经渗水板流入沥水槽,过量的水灰通过沥水槽流入到下水通孔内,下水通孔落下的水会滴落到下一层的培植盒内,从而最大化利用水源,减少水源浪费,支脚条撑起培植盒,以防水流无法流出下水通孔,如需取出苗种,直接通过手拉条将培植盒抬出培植板即可,达到高效培育睡到苗种,节约用水,防止土壤流失的效果。
[0016]2、该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具体为,转动转把,转把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齿轮二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促使螺纹套圈转动,螺纹套圈由于支条的限制无法发生自转,从而使得螺纹套圈在丝杆上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条带动培植板进行转动,达到调节角度,保证苗种受光充足,提高苗种生长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侧视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主视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培植板主视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培植盒俯视面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底座;2、万向轮;3、装置座;4、支撑杆;5、顶板;6、网状隔板;7、圆杆;8、圆管;9、培植板;10、放置槽;11、培植盒;12、手拉条;13、滤水棉板;14、渗水板;15、支脚条;16、沥水槽;17、下水通孔;18、支条;19、螺纹套圈;20、丝杆;21、齿轮一;22、齿轮二;23、转轴;24、转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顶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装置座(3),所述装置座(3)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两个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网状隔板(6),所述网状隔板(6)的底部与装置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网状隔板(6)上设置有培植机构,所述装置座(3)与顶板(5)之间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培植机构包括:圆杆(7)、圆管(8)、培植板(9)、放置槽(10)、培植盒(11)、手拉条(12)、滤水棉板(13)、渗水板(14)和支脚条(15),若干个所述圆杆(7)固定连接于网状隔板(6)一外侧面上,若干个所述圆杆(7)的外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圆管(8),所述圆管(8)的一侧固定连接培植板(9),所述培植板(9)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10),所述放置槽(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培植盒(11),所述培植盒(11)的一侧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手拉条(12),所述培植盒(11)的内底部活动连接有滤水棉板(13),所述培植盒(1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渗水板(14),所述滤水棉板(13)位于渗水板(14)的上方,所述渗水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脚条(15),所述培植板(9)的内底部与培植盒(11)的底部通过若干个支脚条(15);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条(18)、螺纹套圈(19)、丝杆(20)、齿轮一(21)、齿轮二(22)和转轴(23),两个所述支条(18)转动连接于培植板(9)外侧壁两个相背离侧面上,两个所述支条(18)上远离培植板(9)的一端均铰接有螺纹套圈(19),两个所述螺纹套圈(19)的内部均旋接有丝杆(20),所述丝杆(20)的顶端活动嵌入于顶板(5)的内部,所述丝杆(20)的底端贯穿装置座(3)的顶部并延伸于装置座(3)的内部,所述丝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1),所述齿轮一(21)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二(22),所述齿轮二(22)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两端活动嵌入于装置座(3)的两内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栽培用多功能育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植板(9)的内底部与培植盒(1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沥水槽(16),所述培植板(9)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下水通孔(17),所述培植板(9)的内底部沿两侧向下水通孔(17)的位置处呈倾斜式设置,若干个所述支脚条(15)与培植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羽王麒宋秋来曾宪楠冯延江鲁新蕊王曼力张小明夏天舒金梁谢婷婷赵杨姜辉任洋孙兵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