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202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散热器组件包括:上横梁;左连接板的上端与左上盖板的左端连接,左上盖板的右端与上横梁的左端连接;右连接板的上端与右上盖板的右端连接,右上盖板的左端与上横梁的右端连接;下横梁与上横梁间隔开设置,左连接板的下端与下横梁的左端连接,右连接板的下端与下横梁的右端连接;左前立柱的上端与左上盖板连接,左前立柱的下端与下横梁连接;右前立柱的上端与右上盖板连接,右前立柱的下端与下横梁连接;散热器分别与左前立柱、右前立柱、下横梁连接。在散热器组件中,将散热器与左前立柱、右前立柱、下横梁连接,便于散热器的安装,装配工艺性好,结构强度高,生产装配方便,维修便利。维修便利。维修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散热器作为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一般固定在车身前端,由于散热器自身质量比较大,所以对车身处的安装点结构强度要求比较高,所以散热器安装点车身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且质量较大,导致生产装配不方便,维修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器组件,包括:
[0006]上横梁;
[0007]左连接板与左上盖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的左端连接,所述左上盖板的右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左端连接;
[0008]右连接板与右上盖板,所述右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的右端连接,所述右上盖板的左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右端连接;
[0009]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间隔开设置,所述左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的右端连接;
[0010]左前立柱,所述左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连接,所述左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0011]右前立柱,所述右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连接,所述右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0012]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左前立柱、右前立柱、所述下横梁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左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的左端垂直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相互平行。
[0014]进一步地,所述左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垂直连接,所述右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垂直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左前立柱与所述右前立柱和所述散热器通过螺栓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散热器的底部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
[0017]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上设有多个所述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沿所述下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9]支撑总成,所述支撑总成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支撑总成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总成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支撑总成沿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左上盖板、所述右上盖板与所述上横梁的长度方向相同。
[002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散热器组件。
[002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4]根据本技术的散热器组件,包括:上横梁;左连接板与左上盖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的左端连接,所述左上盖板的右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左端连接;右连接板与右上盖板,所述右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的右端连接,所述右上盖板的左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右端连接;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间隔开设置,所述左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的右端连接;左前立柱,所述左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连接,所述左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右前立柱,所述右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连接,所述右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左前立柱、右前立柱、所述下横梁连接。在散热器组件中,可以将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左前立柱、右前立柱、所述下横梁连接,便于散热器的安装设置,通过优化车身结构,装配工艺性好,结构强度高,生产装配方便,维修便利。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散热器组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上横梁与下横梁的配合示意图;
[0027]图3为散热器的一个安装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上横梁10;左连接板11;左上盖板12;
[0030]右连接板13;右上盖板14;下横梁15;
[0031]左前立柱16;右前立柱17;定位孔18;
[0032]定位结构19;支撑总成20;散热器21。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0035]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器组件,包括上横梁10、左连接板
11、左上盖板12、右连接板13、右上盖板14、下横梁15、左前立柱16、右前立柱17与散热器21,其中,左连接板11的上端与左上盖板12的左端连接,左上盖板12的右端与上横梁10的左端连接,右连接板13的上端与右上盖板14的右端连接,右上盖板14的左端与上横梁10的右端连接,下横梁15与上横梁10间隔开设置,左连接板11的下端与下横梁15的左端连接,右连接板13的下端与下横梁15的右端连接,左前立柱16的上端与左上盖板12连接,左前立柱16的下端与下横梁15连接,右前立柱17的上端与右上盖板14连接,右前立柱17的下端与下横梁15连接。
[0036]通过上横梁10、左连接板11、左上盖板12、右连接板13、右上盖板14、下横梁15、左前立柱16、右前立柱17之间的配合连接可以构成稳定的架体,可以通过焊接连接,整体结构强度大,不易出现变形,支架结构简单。散热器21可以分别与左前立柱16、右前立柱、下横梁15连接,便于安装散热器。在散热器组件中,可以将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左前立柱、右前立柱、所述下横梁连接,便于散热器的安装设置,通过优化车身结构,装配工艺性好,结构强度高,生产装配方便,维修便利。
[0037]可选地,左连接板11的上端与左上盖板12的左端垂直连接,右连接板13的上端与右上盖板14的右端垂直连接,左连接板11与右连接板13相互平行。左前立柱16的上端与左上盖板12垂直连接,右前立柱17的上端与右上盖板14垂直连接,便于保证连接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左连接板与左上盖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的左端连接,所述左上盖板的右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左端连接;右连接板与右上盖板,所述右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的右端连接,所述右上盖板的左端与所述上横梁的右端连接;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与所述上横梁间隔开设置,所述左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的右端连接;左前立柱,所述左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连接,所述左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右前立柱,所述右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连接,所述右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左前立柱、右前立柱、所述下横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的左端垂直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右上盖板的右端垂直连接,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立柱的上端与所述左上盖板垂直连接,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谷曙斌陈允成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