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182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磁介质混凝反应池为垂直矩形结构,磁介质混凝反应池内部分为三个隔仓,三个隔仓通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连通,三个隔仓内部均设置有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器为磁介质混凝反应产生流体运动的外力来源;沉淀池为水平流长方形浅池结构,且水平面上,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垂直方向的深度,沉淀池内设置有刮泥机,刮泥机为水平往复式链板刮泥机,用于刮除沉淀池底部的含磁介质污泥,沉淀池的右侧上方位置上设置有出水端,出水端设置有浸没式超滤膜集成模块;臭氧接触反应池设置于沉淀池的后侧,为垂直矩形结构,臭氧接触反应池后方设置有管道混合器,用于次氯酸钠溶液加注及混合均匀。用于次氯酸钠溶液加注及混合均匀。用于次氯酸钠溶液加注及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饮用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一般为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砂滤池、活性炭滤池、清水池,缺点是出水水质一般,生物安全性差,工艺流程长,处理时间长,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处理构筑物占地面积大,土建投资高;另外,由于城市发展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水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源受污染的情况比较普遍,传统处理工艺对于水源中污染物(如COD、总磷、氨氮等)以及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有限,不太适用于微污染水源。
[0003]现有技术中,专利号201120022651.2的一种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装置,包括混合池、絮凝池、超滤膜池、水泵、紫外处理设备、产水箱,原水通过混合池,絮凝池并进入超滤膜池,超滤膜利用后面水泵抽吸形成的负压进行过滤工作,水泵出水管连接紫外设备进水口,紫外设备出水管接入产水池。该专利中的超滤膜在反冲洗的过程中,膜丝容易从封头处脱落或因膜丝强度不够而断裂,从而导致污染物及细菌等微生物泄漏,影响最终出水水质和生物安全性。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超滤膜的封头技术经过持续改进,膜丝材质采用新型材料,且超滤膜模块上还集成了膜丝检漏压缩空气管和压力表,这几项措施确保了膜丝不容易脱落和断裂,且能够在膜丝断裂的第一时间检测到,从而保证了出水水质和生物安全性。相较于传统混凝沉淀工艺,该专利技术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具有混凝及沉淀时间短,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技术优势,同时去除悬浮物、COD、除磷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混凝沉淀技术,并能有效减少混凝剂、絮凝剂的投加量。近几年,该技术在水处理和河道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适用于微污染水源。该专利技术的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工艺是直接在磁混凝反应平流沉淀池中放置浸没式超滤膜集成模块,可以省去传统工艺中的砂滤池、活性炭滤池,大幅减少了土建构筑物,可以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微生物等,去除效果远远优于活性炭滤池出水。超滤膜出水进入臭氧接触反应池,经过臭氧氧化,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等,并具有消毒作用;在臭氧接触反应池的出水管道中投加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后,出水可以达到高品质饮用水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缩短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节省处理时间,提高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出水水质和稳定性,增强出水的生物安全性,扩大处理装置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处理常规水源,还可以处理微污染水源,并能有效降低建设和投资成本,减少占地。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包括磁介质混凝反应池、沉淀池、臭氧接触反
应池;
[0007]所述磁介质混凝反应池为垂直矩形结构,所述磁介质混凝反应池内部分为三个隔仓,三个隔仓通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三个隔仓内部均设置有机械搅拌器,所述机械搅拌器为磁介质混凝反应产生流体运动的外力来源;
[0008]所述沉淀池为水平流长方形浅池结构,且水平面上,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垂直方向的深度,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为水平往复式链板刮泥机,用于刮除沉淀池底部的含磁介质污泥,所述沉淀池的右侧上方位置上设置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有浸没式超滤膜集成模块;
[0009]所述臭氧接触反应池设置于沉淀池的后侧,为垂直矩形结构,所述臭氧接触反应池后方设置有管道混合器,用于次氯酸钠溶液加注及混合均匀。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搅拌器由叶轮、连接轴、动力装置组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设置有进水处,所述进水处与磁介质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用管道相连接,进水处设置有配水渠槽、导流墙,用于均匀配水,沉淀池进水端底部设有泥斗;泥斗底部均设有排泥管,泥斗两侧设有边坡。
[0012]进一步的,所述刮泥机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链条、刮板组成,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沉淀池外,所述传动装置穿过沉淀池内外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链条相连接,所述刮板设置于链条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臭氧接触反应池内设有第一臭氧接触室、第二臭氧接触室、第三臭氧接触室;所述浸没式超滤膜集成模块的出水通过出水端设置的水泵将水带入臭氧接触反应池的第一臭氧接触室中进行反应,所述第一臭氧接触室、第二臭氧接触室中间使用第一导流隔板分隔,所述第二臭氧接触室、第三臭氧接触室之间使用第二导流隔板分隔,所述第一导流隔板分隔和第二导流隔板分隔与臭氧接触反应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臭氧接触室由布气区和反应区组成,布气区和反应区中间用竖向导流隔板分隔,所述竖向导流隔板与臭氧接触反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个布气区的底部布置有臭氧扩散装置,所述臭氧扩散装置与臭氧管道相连接,用于提供臭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管道混合器上设有药剂加注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工艺路线短,处理时间短,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0017]2、本技术出水水质好,生物安全性高,特别适用于微污染水源,并能有效减少混凝剂、絮凝剂的投加量;
[0018]3、本技术构筑物少,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
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磁介质混凝反应池、沉淀池、臭氧接触反应池;所述磁介质混凝反应池为垂直矩形结构,所述磁介质混凝反应池内部分为三个隔仓,三个隔仓通过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三个隔仓内部均设置有机械搅拌器,所述机械搅拌器为磁介质混凝反应产生流体运动的外力来源;所述沉淀池为水平流长方形浅池结构,且水平面上,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垂直方向的深度,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为水平往复式链板刮泥机,用于刮除沉淀池底部的含磁介质污泥,所述沉淀池的右侧上方位置上设置有出水端,所述出水端设置有浸没式超滤膜集成模块;所述臭氧接触反应池设置于沉淀池的后侧,为垂直矩形结构,所述臭氧接触反应池后方设置有管道混合器,用于次氯酸钠溶液加注及混合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搅拌器由叶轮、连接轴、动力装置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短流程磁混凝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设置有进水处,所述进水处与磁介质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用管道相连接,进水处设置有配水渠槽、导流墙,用于均匀配水,沉淀池进水端底部设有泥斗;泥斗底部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林房燕贾伯林毛建军张振国黄卿季献华李宽徐俊秀王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