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80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圈机,由框架、踏杆、传动装置以及钩针所组成,其中此传动装置包括齿轮、齿条、转轴以及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利用脚踏力量与传动装置结合的绕线圈机,进而达到有效减轻作业员的体力负担、提高制造效率、缩减人力成本以及增加线圈良率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线圈机
技术介绍
线圈是一种以铜为材质的漆包线,绕成一圈圈的圆形空芯组件。当与电流相交的磁束依电流变化而产生变化时,会产生妨碍电流变化的电动势,此电动势与电流的变化成正比。此组件对于交流电路中具有着直流电路中电阻相同的作用,亦即具有感应性电抗的作用,称为电感线圈或称电感器,其供应一般家电、电机产品、马达、变压器等的电子线圈使用,为马达业、电动工具机、重电机业、风扇业、发电机业及电视机业等的重要组件。首先请参阅图1,习知的技术主要系用手将一金属线2通过图形体4的孔中,并将金属线2缠绕在圈形体4上,然后重复此循环动作一直到使圈形体4上布绕满金属线2以形成一线圈。然而,习知技术缠绕线圈大多依赖人力完成,速度较慢且完全需用手施以很大的力气拉紧才能将金属线2紧实的缠绕在圈形体4上,很耗费人力且会因为体力的衰竭,而使制造时间也随之增长。另外,如果施力不一致,则此线圈的金属线2会缠绕的不平均,使得良率降低,增加了制造成本以及用力过大一不小心还容易被金属线2弄伤。由于习知技术缠绕线圈大多依赖人力完成,所以作业员则需完全用手将线圈缠绕完成,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讲求效率的工商社会,习知技术实在为一种旷时废工的落后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机器而实现省力且均匀绕线的绕线圈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绕线圈机,包括一框架,其包括一基座连接数支架,该数支架上设有一平台,且该基座上凸设一短支柱;一踏杆,其一端轴接于该短支柱;一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齿条的一端与该踏杆连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复位弹簧,该第一齿条与一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而该第一齿轮与一第二齿轮具有同一转轴,该第二齿轮则与一第二齿条相互啮合;以及一钩针,设于该第二齿条的顶端。该框架的平台边缘设有一缺口,所述该钩针从该缺口通过。该缺口上方放置一圈形体,该钩针穿过该圈形体后且向下移动时,钩住一金属线并紧绕在圈形体上。该踏杆与该第一齿条通过一踏杆连接器相连结。该转轴套设在一轴套内,且该轴套固定于该支架上。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系利用脚踏力量与传动装置结合,而实现绕线圈,进而可减少作业员体力的耗费。另外,本技术由于利用机器以达到绕线圈的目的,因此可提高制造效率、缩减人力成本,及缩短制造时间,且因施力确实且均匀,从而能平均的缠绕使得线圈的良率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技术的实施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方法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钩针与金属线的实施方法示意图。图号说明2 金属线 4 圈形体 6 基座8 支架10 平台11 缺口12 短支柱 14 踏杆16 踏杆连接器18 第一齿条20 复位弹簧22 第一齿轮24 轴套26 转轴28 第二齿轮30 第二齿条32 钩针34 金属线36 圈形体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即如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绕线圈机,包括一基座6,基座6上连接复数个支架8,此复数个支架8上再设有一平台10,然后此基座6再凸设一短支柱12,此平台10在边缘设有一缺口11;短支柱12的一端与一踏杆14轴接,并可以旋转活动,而踏杆14的另一端通过一踏杆连接器16连接一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另一端则设有一复位弹簧20;此第一齿条18上下移动时,带动与第一齿条18相互啮合的一第一齿轮22和与第一齿轮22具有同一转轴26的一第二齿轮28,其中转轴26套设在一轴套24内,且轴套24固定于支架8上,另第二齿轮28再连动一第二齿条30上下移动;且凸设于第二齿条30顶端的一钩针32随第二齿条30上下位移并通过平台10的缺口11。如欲使用本技术绕线圈时,请同时参阅图3、图4所示,先将一圈形体36放在平台10边缘的缺口11上,并将钩针32向上穿过圈形体36,再将一金属线34通过圈形体36与钩针32之间;此时施加一向下的压力于踏杆14上,则踏杆14经由踏杆连接器16的连接将第一齿条18向下拉动,第一齿条18带动与第一齿条18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2逆时钟旋转,且第一齿轮22透过转轴26连动第二齿轮28,则第二齿轮28逆时钟旋转将与第二齿轮28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30向下拉动,然后凸设于第二齿条30顶端的钩针32将金属线34钩住并往下拉紧,使金属线34紧实的绕住圈形体36;最后将向下的压力释放之后,则因为复位弹簧20的复位作用使得踏杆14与第一齿条18向上位移,直至原本无施加外力状态的位置,同时第一齿条18带动与第一齿条18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22顺时钟旋转,且第一齿轮22透过转轴26连动第二齿轮28,则第二齿轮28顺时钟旋转将与第二齿轮28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30向上推动,然后凸设于第二齿条30顶端的钩针32往上移动并通过圈形体36的孔中,使各连动组件皆恢复原本无外力施加的状态,再将金属线34通过圈形体36与钩针32之间,然后重复此循环动作一直到使圈形体36上布绕满金属线34以形成一线圈。因此本技术独特的绕线圈机设计,其主要功能在于利用脚踏力量与传动装置结合而达到有效减轻作业员的体力负担,提高制造效率以及缩短制造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圈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框架,其包括一基座连接数支架,该数支架上设有一平台,且该基座上凸设一短支柱;一踏杆,其一端轴接于该短支柱;一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齿条的一端与该踏杆连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复位弹簧,该第一 齿条与一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而该第一齿轮与一第二齿轮具有同一转轴,该第二齿轮则与一第二齿条相互啮合;一钩针,设于该第二齿条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圈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框架,其包括一基座连接数支架,该数支架上设有一平台,且该基座上凸设一短支柱;一踏杆,其一端轴接于该短支柱;一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齿条的一端与该踏杆连接,另一端则设有一复位弹簧,该第一齿条与一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而该第一齿轮与一第二齿轮具有同一转轴,该第二齿轮则与一第二齿条相互啮合;一钩针,设于该第二齿条的顶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能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