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骨突及利用其制备的经皮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0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体外骨突及利用其制备的经皮导板,体外骨突,包括骨突本体,所述骨突本体呈锥形,通过锥形的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体外骨突的骨突本体呈锥形,锥形的骨突本体通过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用于为经皮导板提供应用基础,由于骨突本体非圆饼状,固定在不同部位的骨突本体的锥尖朝不同方向倾斜,可以将经皮导板呈多平面三维空间把持,使经皮导板在不同体外骨突的把持下更牢固地贴合固定在皮肤表面,无需外力固定,定位更精确,利于穿入导针。利于穿入导针。利于穿入导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骨突及利用其制备的经皮导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体外骨突及利用其制备的经皮导板。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医学正逐步趋向于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计算机技术与医学之间广泛而深入的结合,形成了新兴的交叉学科——数字医学,大大的促进了现代临床个体化的诊疗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借助计算机数字化相关技术,对于医学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后,形成解剖建模和三维重建,显示和定位人体骨骼的解剖结构,并且,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手术操作,设计最佳手术路径,以及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了手术的精确程度,并且,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尤其是对精确度要求非常高的经皮穿刺手术,为了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术前或术中反复进行X光透视,反复的X光透视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医生,多次的辐射暴露都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0003]而随着数字医学的兴起,将经皮穿刺手术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医生和患者的辐射暴露,还可以有效提高穿刺的精确度。因此,开发一种与人体的贴合度和固定度都更高的经皮导板,是数字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还开发了一种专门用于制备经皮导板的体外骨突,帮助经皮导板更加牢固、贴合地固定在皮肤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外骨突及利用其制备的经皮导板,该体外骨突的骨突本体呈锥形,锥形的骨突本体通过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用于为经皮导板提供应用基础,由于骨突本体非圆饼状,固定在不同部位的骨突本体的锥尖朝不同方向倾斜,可以将经皮导板呈多平面三维空间把持,使经皮导板在不同体外骨突的把持下更牢固地贴合固定在皮肤表面,无需外力固定,定位更精确,利于穿入导针。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体外骨突,包括骨突本体,所述骨突本体呈锥形,通过锥形的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
[0007]具体地,上述锥形骨突本体的底面的直径为0.5

1 cm。
[0008]具体地,上述锥形骨突本体的底面的直径为0.8 cm。
[0009]具体地,上述锥形骨突本体的高度为1

1.5 cm。
[0010]具体地,上述体外骨突,还包括设置在骨突本体底部的固定片,所述体外骨突通过固定片粘贴固定在皮肤表面。
[0011]一种利用上述体外骨突制备的经皮导板,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引导导针穿入的导针管和用于套设在骨突本体上的固定孔或固定套。
[0012]具体地,上述导针管的长度为2

3 cm。
[0013]具体地,上述固定套也为锥形,与锥形的骨突本体相匹配。
[0014]具体地,上述导板本体通过3D打印获得,所述导板本体与皮肤表面密切贴合并与体外骨突牢固固定。
[0015]具体地,上述导板本体是通过将体外骨突固定在皮肤表面,体外骨突随CT扫描进入数据,根据CT数据获得导板本体数据,并根据导板本体数据进行3D打印获得。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的体外骨突的骨突本体呈锥形,锥形的骨突本体通过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用于为经皮导板提供应用基础,由于骨突本体非圆饼状,固定在不同部位的骨突本体的锥尖朝不同方向倾斜,可以将经皮导板呈多平面三维空间把持,使经皮导板在不同体外骨突的把持下更牢固地贴合固定在皮肤表面,无需外力固定,定位更精确,利于穿入导针;
[0018](2)本技术的导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引导导针穿入的导针管,经皮导板固定到位后,可直接根据导针管穿入导针,无需再进行X光透视,且由于导针管是根据模拟针道设计,更加精确;
[0019](3)本技术的导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套设在骨突本体上的固定孔或固定套,由于体外骨突呈锥形,固定在皮肤不同部位后,其锥尖朝不同方向倾斜,将固定孔或固定套套在体外骨突上之后,不同的体外骨突会产生不同方向的拉扯力,能够将经皮导板更好地固定在皮肤表面,由于皮肤是可微动的,套入过程中只需微动不同部位的体外骨突,将固定孔或固定套套入体外骨突即可,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体外骨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体外骨突固定在皮肤表面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经皮导板(具有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经皮导板通过体外骨突固定在皮肤表面的示意图;
[0025]图5是具有固定孔的经皮导板的示意图;
[0026]图6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体外骨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 骨突本体;11. 固定片;2. 导板本体;21. 导针管;22. 固定孔;23. 固定套; 8. 腿部;9. 导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9]一种体外骨突,如图1所示,包括骨突本体1,骨突本体1呈锥形,通过锥形的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体外骨突用于为经皮导板提供应用基础。锥形的骨突本体1通过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由于骨突本体1非圆饼状,固定在不同部位的骨突本体1的锥尖朝不同方向倾斜形成多个维度,可以将经皮导板朝不同方向拉扯,使经皮导板在不同体外骨突的拉扯下更
牢固地贴合固定在皮肤表面,无需外力固定,定位更精确,利于穿入导针。
[0030]在具体实施例中骨突本体1可以为圆锥,也可以为棱锥,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情况,图5所示的骨突本体1的底面为椭圆形。骨突本体1采用能够在CT扫描中显影的材料制成。
[003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骨突本体1的底面的直径为0.5

1 cm。
[003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骨突本体1的底面的直径为0.8 cm。
[003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锥形骨突本体1的高度为1

1.5 cm。
[003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体外骨突还包括设置在骨突本体1底部的固定片11,体外骨突通过固定片11粘贴固定在皮肤表面。
[0035]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采用和电极片相类似的方式将固定片11粘贴在皮肤表面。将体外骨突固定在患者病变部位的皮肤表面,并使体外骨突随CT扫描进入数据,然后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经皮导板的设计制作。
[0036]一种利用体外骨突制备的经皮导板,如图3

5所示,包括导板本体2,导板本体2上设有用于引导导针9穿入的导针管21和用于套设在骨突本体1上的固定孔22或固定套23。
[0037]导板本体2上设有用于引导导针9穿入的导针管21,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骨突,其特征在于:包括骨突本体(1),所述骨突本体(1)呈锥形,通过锥形的底面固定在皮肤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骨突,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骨突本体(1)的底面的直径为0.5

1 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外骨突,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骨突本体(1)的底面的直径为0.8 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骨突,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骨突本体(1)的高度为1

1.5 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骨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骨突本体(1)底部的固定片(11),所述体外骨突通过固定片(11)粘贴固定在皮肤表面。6.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体外骨突制备的经皮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板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永鑫陆益栋徐俊捷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