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63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包括外圈,所述外圈的内部设有内圈,且外圈和内圈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滚珠,所述外圈的内环面与内圈的外环面分别固接有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所述外圈与内圈内共同设有润滑单元;所述润滑单元包括出油组件和流通组件,所述出油组件设在外圈内,所述流通组件设在内圈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进而该结构能够对连杆与轴承接触的部分涂抹润滑油,有利于减小了连杆与轴承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

技术介绍

[0002]空压机的连杆在使用的时候都要用到轴承,由于空压机的连杆工作强度比较大,对轴承的要求也比较大,轴承在工作的时候滚珠的工作稳定性很重要,现在的轴承的常规保持架已经很难满足这种长时间工作的需要。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空压机轴承在长期受到冲击后,轴承内圈的内环面会变成破损不堪,进而连杆通过轴承转动时,受到的摩擦会大幅度增加,从而会使得连杆和轴承的寿命减少,进而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解决了传统的空压机轴承在长期受到冲击后,轴承内圈的内环面会变成破损不堪,进而连杆通过轴承转动时,受到的摩擦会大幅度增加,从而会使得连杆和轴承的寿命减少,进而增加成本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包括外圈,所述外圈的内部设有内圈,且外圈和内圈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滚珠,所述外圈的内环面与内圈的外环面分别固接有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所述外圈与内圈内共同设有润滑单元;
[0008]所述润滑单元包括出油组件和流通组件,所述出油组件设在外圈内,所述流通组件设在内圈内。
[0009]优选的,所述出油组件包括活动杆、活塞腔、活塞滑块、流孔、连通槽和连接管,所述第一缓冲垫内腔底端的中部固接有一组活动杆,且活动杆的顶端贯穿第一缓冲垫,所述外圈内环面的中部开设有一组活塞腔,且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活塞腔内,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接有活塞滑块,所述活塞腔的顶端均开设有流孔,所述流孔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的另一端凡朝向第一缓冲垫,所述连通槽另一端的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位于连通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贯穿第一缓冲垫并与其固接。
[0010]优选的,所述流通组件包括流油管和流油孔,所述第二缓冲垫内腔顶端的中部固接有一组流油管,且流油管的底端贯穿第二缓冲垫并与其固接,所述内圈对应流油管的部分均开设有流油孔,且流油孔的底端与内圈的内环面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连通槽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连接管顶端的两侧均固接有第一限位滑块,且第一限位滑块与第一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流油孔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所述流油管底端的两侧均固接有第二限位滑块,且第二限位滑块与第二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内部均成中空状,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内部顶端和底端之间均固结有一组缓冲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底端的两侧均固结有导流板。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杆、活塞腔、活塞滑块、流孔、连通槽、连接管、流油管和流油孔,使得该结构能够对连杆与轴承接触的部分涂抹润滑油,有利于减小了连杆与轴承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缓冲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图2中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型。
[0024]图中:1、外圈;2、内圈;3、滚珠;4、第一缓冲垫;5、第二缓冲垫;6、润滑单元;61、出油组件;611、活动杆;612、活塞腔;613、活塞滑块;614、流孔;615、连通槽;616、连接管;62、流通组件;621、流油管;622、流油孔;7、第一限位滑槽;8、第一限位滑块;9、第二限位滑槽;10、第二限位滑块;11、缓冲弹簧;12、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包括外圈1,外圈1的内部设有内圈2,且外圈1和内圈2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滚珠3,外圈1的内环面与内圈2的外环面分别固接有第一缓冲垫4和第二缓冲垫5,外圈1与内圈2内共同设有润滑单元6;
[0027]润滑单元6包括出油组件61和流通组件62,出油组件61设在外圈1内,流通组件62设在内圈2内,在工作时,轴承在受到冲击的过程中,内圈2受到的冲击力会传递给滚珠3,进而滚珠3会传递给外圈1,在传递给外圈1的过程中,出油组件61会受到部分的冲击力,此时出油组件61内部流出润滑油,润滑油涂抹在滚珠3上,而后润滑油经过滚珠3流至连杆与轴承接触的部分,进而该结构能够对连杆与轴承接触的部分涂抹润滑油,有利于减小了连杆与轴承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了使用寿命。
[0028]进一步的,出油组件61包括活动杆611、活塞腔612、活塞滑块613、流孔614、连通槽
615和连接管616,第一缓冲垫4内腔底端的中部固接有一组活动杆611,且活动杆611的顶端贯穿第一缓冲垫4,外圈1内环面的中部开设有一组活塞腔612,且活动杆611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活塞腔612内,活动杆611的顶端固接有活塞滑块613,活塞腔612的顶端均开设有流孔614,流孔614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槽615,连通槽615的另一端凡朝向第一缓冲垫4,连通槽615另一端的底部设有连接管616,连接管616的顶端位于连通槽615内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接管616的底端贯穿第一缓冲垫4并与其固接,流通组件62包括流油管621和流油孔622,第二缓冲垫5内腔顶端的中部固接有一组流油管621,且流油管621的底端贯穿第二缓冲垫5并与其固接,内圈2对应流油管621的部分均开设有流油孔622,且流油孔622的底端与内圈2的内环面相连通,轴承受到冲击时,滚珠3受到的力会传递给第一缓冲垫4,此时第一缓冲垫4会对活动杆611进行挤压,活动杆611会带动活塞滑块613在活塞腔612内滑动,进而活塞滑块613压缩活塞腔612内的润滑油,进一步的润滑油通过流孔614分别流向连通槽615,而后通过连接管616涂抹在滚珠3上,润滑油再顺着滚珠3流向滚珠3的底部,而后润滑油流入流油管621内,再从流油管621流入流油孔622内,并最终流向连杆与内圈2接触的部分,进而该结构能够对连杆与轴承接触的部分涂抹润滑油,有利于减小了连杆与轴承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了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包括外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的内部设有内圈(2),且外圈(1)和内圈(2)之间设置有复数个滚珠(3),所述外圈(1)的内环面与内圈(2)的外环面分别固接有第一缓冲垫(4)和第二缓冲垫(5),所述外圈(1)与内圈(2)内共同设有润滑单元(6);所述润滑单元(6)包括出油组件(61)和流通组件(62),所述出油组件(61)设在外圈(1)内,所述流通组件(62)设在内圈(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的空压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组件(61)包括活动杆(611)、活塞腔(612)、活塞滑块(613)、流孔(614)、连通槽(615)和连接管(616),所述第一缓冲垫(4)内腔底端的中部固接有一组活动杆(611),且活动杆(611)的顶端贯穿第一缓冲垫(4),所述外圈(1)内环面的中部开设有一组活塞腔(612),且活动杆(611)的顶端延伸至对应的活塞腔(612)内,所述活动杆(611)的顶端固接有活塞滑块(613),所述活塞腔(612)的顶端均开设有流孔(614),所述流孔(614)顶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连通槽(615),连通槽(615)的另一端凡朝向第一缓冲垫(4),所述连通槽(615)另一端的底部设有连接管(616),所述连接管(616)的顶端位于连通槽(615)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管(616)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思明王文发
申请(专利权)人:华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