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修文专利>正文

一种移液枪吸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32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液枪吸头,包括防护部和吸头部,防护部的下端与吸头部的上端连接,防护部的上端连接有拉伸部,拉伸部远离防护部的一端连接有支承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通用吸头规格的前提下,加设有套在移液枪套筒外的防护部,能够将移液枪套筒与采血管内壁隔离,避免吸样时移液枪套筒沾染样本造成清理消毒过程麻烦,以及未消毒或未消毒彻底的状态下吸取另一标本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使用方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液枪吸头近尖端起标有刻度,便于准确判断浸入深度,从而保证加样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液枪吸头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液枪吸头。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工作中,微量定量单通道移液枪(加样枪)是必备的使用工具之一,吸头是移液枪完成移液的必备辅助工具,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手工项目标本的移液,移液枪均有不同的吸样量程,在量程有效范围内均有相应的配套吸头,以保证移液的准确度和精度,配套吸头的规格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实验中20μL~200μL是最常用的,且均为统一规格,吸头吸液的有效长度为4.0cm。
[0003]实验的标本类型以全血、血清、血浆为主,采血量一般在3~4mL左右,真空采血居多。真空采血管的长度(高度)为10cm,吸样时由于受吸头的长度限制,移液枪套筒常会触碰到采血管的内壁即沾染标本,尤以全血标本表现明显;如不擦拭消毒,吸取另一个标本时会造成交叉感染,所以需用75%乙醇棉擦拭消毒,等充分干燥后在使用。一旦不干燥使用,水分会残留于移液枪套筒与枪杆之间,阻力加大,久之会使吸头压杆弹簧损坏,影响使用。同时,移液枪套筒与吸头圆锥结合处一旦污染更难以擦拭彻底。
[0004]吸样后消毒用的乙醇棉也是一种消耗;频繁干燥过程也使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0005]另一方面,移液枪吸头尖端浸入标本液面下的深度也是影响移液精度的因素之一。按照规范要求,如下表所示:
[0006]移液枪规格吸头尖端浸入深度2μL和10μL<1mm20μL和100μL2~3mm200μL和1000μL3~6mm
[0007]目前使用的吸头上未见浸入深度提示标记,仅凭感觉很难较准确判断浸入深度,从而会影响加样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液枪吸头,包括防护部和吸头部;防护部的下端与吸头部的上端连接,防护部的上端连接有拉伸部,拉伸部远离防护部的一端连接有支承部。
[0009]优选的,吸头部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一段距离,形成内延端。
[0010]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为钩状,拉伸部为条带状,数量为两个以上。
[0011]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为钩状;拉伸部为环状。
[0012]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为环状;拉伸部为条带状,数量为两个以上。
[0013]再一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为环状;拉伸部为环状。
[0014]优选的,防护部的横截面为圆形。
[0015]优选的,吸头部的近尖端带有刻度标记。
[0016]进一步的,刻度标记具有1mm、2mm、3mm、4mm、5mm、6mm共六个刻度。
[0017]优选的,防护部高度为3cm,吸头部高度为4cm,内延端高度为1cm;防护部和吸头部的厚度均为1mm;拉伸部从防护部至拉伸部的距离在自然状态下为0.5cm,拉伸状态下为2c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不改变通用吸头规格的前提下,加设有套在移液枪套筒外的防护部,能够将移液枪套筒与采血管内壁隔离,避免吸样时移液枪套筒沾染样本造成清理消毒过程麻烦,以及未消毒或未消毒彻底的状态下吸取另一标本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使用更方便。另一方面,本技术的移液枪吸头近尖端起标有1mm、2mm、3mm、4mm、5mm、6mm共六个刻度,便于准确判断浸入深度,从而保证加样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进一步伸入采血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4是图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中标识说明:
[0024]1:防护部;2:吸头部;201:内延端;3:拉伸部;4、支承部;7:采血管;8:吸头圆锥;9:移液枪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6]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的一种移液枪吸头,包括防护部1和吸头部2。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防护部1的横截面为圆形,下端逐渐缩小并与吸头部2的上端连接,吸头部2的上端向上(向防护部1内部)延伸出一段距离,形成内延端201。
[0027]移液枪为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故本文对其结构等不再赘述。吸头圆锥8和移液枪套筒9是移液枪的一部分,安装吸头时,和现有的吸头类似,手持移液枪下压安装本技术的移液枪吸头,吸头圆锥8紧塞入吸头部2末端的内延端201,从而固定、密封,随后可以开始吸液操作。使用后,按动移液枪上的吸头弹出装置,移液枪套筒9向下运动或吸头圆锥8向上移动,不同移液枪弹出吸头的方式可能不同,但原理相同,都是移液枪套筒9相对于吸头圆锥8向下运动,从而将吸头末端(本技术的内延端201)从吸头圆锥8上推出,实现弹出吸头。为此,内延端201需要是和吸头圆锥8相配合的圆筒形,且具有一定高度,从而不影响正常安装和弹出吸头的功能。
[0028]可以理解的是,防护部1的作用是隔离移液枪套筒9与采血管7的内壁,尤其是防止移液枪套筒9最末端筒口与吸头圆锥8的间隙处沾染到样品,难以清理彻底。为此,防护部1的内径要大于移液枪套筒9,并小于采血管7。在能实现此目的的前提下,具体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等均可。防护部1下端与吸头部2上端结合处的形状也可以是能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其他形状,例如不是逐渐缩小的,而是断面式的或向内凹的,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无需延伸地设置内延端201,防护部1与吸头部2的结合处即可起到内延段201的作用,实
现上述安装和弹出功能。
[0029]防护部1的上端连接有拉伸部3,拉伸部3远离防护部1的一端连接有支承部4。使用时,当采血管7中液面较高,吸头部2伸入的长度较小时,如图1所示,拉伸部3和支承部4不发挥作用,拉伸部3为自然的、长度较短的、收缩的状态;当采血管7中液面较低,需要将吸头部2深入采血管7时,如图2所示,支承部4架在采血管7口,拉伸部3随着吸头部2的深入而拉伸,从而将移液枪套筒9与采血管7内壁隔离,防止污染。
[0030]支承部4需要满足在拉伸部3的拉力下能够固定在采血管7管口边缘上,因此一种优选的支承部4为硬质的钩状。当然,支承部4的钩状是具有宽度的板,或是较细的钩均可;具体形状是如图1

图3所示的具有三个直边和三个直角的构形,或是平滑弯曲的C字形,及其类似形状等,能够在使用时挂住采血管7管口边缘的均可。
[0031]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支承部4为硬质的环状,其直径大于采血管7管口,使用时会架在采血管7管口。进一步优选的,环状的支承部4外圆边缘位置向下突出有凸缘,使用时类似于盖子,扣在采血管7管口,这样会更稳定。
[0032]关于拉伸部3,具体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拉伸部3为条带状(或较细的条带状,即绳状),优选为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例如呈十字形分布的四个,从四个方向拉伸,同时起到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枪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部(1)和吸头部(2);所述防护部(1)的下端与所述吸头部(2)的上端连接,所述防护部(1)的上端连接有拉伸部(3),所述拉伸部(3)远离所述防护部(1)的一端连接有支承部(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枪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头部(2)的上端向上延伸出一段距离,形成内延端(2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枪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4)为钩状;所述拉伸部(3)为条带状,数量为两个以上,或所述拉伸部(3)为环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枪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4)为环状;所述拉伸部(3)为条带状,数量为两个以上,或所述拉伸部(3)为环状。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泽乾于修文
申请(专利权)人:于修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