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亚博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113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内镜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该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包括空心管、蝴蝶片和操纵杆;空心管安装在电子内镜的器械口上,蝴蝶片与空心管的内壁抵接,蝴蝶片上伸出空心管的部分上设置有操纵杆,异物钳的钳体穿过蝴蝶片和空心管并置于电子内镜的镜管内。在使用时,该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使异物钳与电子内镜固定在一起,通过移动操纵杆即可实现异物钳的伸缩,有效的解放了双手,使相关医务工作者可单独完成对异物的钳取,节省了人力。节省了人力。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内镜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喉镜一般由摄像头、镜管、器械口、操纵手柄和显示模块等组成;镜管的前端设有摄像头,后端与操纵手柄固定连接,镜管内部可接通导线及置入异物钳等器械,操纵手柄后部连接有控制显示模块。在使用电子喉镜取咽喉部异物时,通常需要在局部浸润麻醉后,首先利用电子喉镜进行咽喉部检查,在发现异物后,由助手或者护士将异物钳从喉镜器械口处插入,缓慢伸入异物钳,使异物钳露出镜头并且能够自如张开贴合,根据异物位置,张开异物钳,调整位置,夹住异物暴露一端,确保牢牢夹住后随镜体缓慢退出。由上可知,上述过程需要检查和操作的两人技术熟练且配合默契,尽量避免对受检者咽喉的刺激。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如遇到夜间急诊或者受检患者较多时,可能遇到异物钳操作人手不够或者操作不够规范的情况,而这些都可能导致受检者就医诊查时长延长或者加剧受检者在检查操作过程中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夜间急诊或受检者较多时,异物钳操作人手不够或者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包括空心管、蝴蝶片和操纵杆;
[0006]所述空心管安装在电子内镜的器械口上;
[0007]所述蝴蝶片与所述空心管的内壁抵接;
[0008]所述蝴蝶片上伸出所述空心管的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操纵杆;
[0009]异物钳的钳体穿过所述蝴蝶片和所述空心管并置于电子内镜的镜管内。
[0010]优选地,所述空心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通孔和小通孔,所述小通孔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子内镜的器械口上。
[0011]优选地,所述空心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孔。
[0012]优选地,所述空心管为容积为1

2ml的注射器空筒。
[0013]优选地,所述蝴蝶片包括凹槽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轴向两侧的第一活动夹片和第二活动夹片;所述第一活动夹片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贴合并与所述凹槽围成一圆柱形空腔。
[0014]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凸起,以用于固定异物钳的钳体。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夹片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贴合并穿出轴向孔置于所述空心管外侧。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夹片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上均设置有一操纵杆通孔,所述
第一活动夹片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贴合时,所述第一活动夹片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上的操纵杆通孔重合。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夹片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贴合时,所述操纵杆穿接在重合的操纵杆通孔上,所述操纵杆可沿轴向孔方向移动。
[0018]优选地,所述蝴蝶片还包括一类圆柱形孔槽,所述类圆柱形孔槽设置在所述凹槽的轴向后端,所述类圆柱形孔槽与所述凹槽衔接。
[00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通过将电子内镜和异物钳固定在一起,移动操纵杆即可控制异物钳的伸缩,让原本需要两人操作取异物的工作变成单人即可独立完成,有效解决了夜间急诊或受检者较多时,异物钳操作人手不够或者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蝴蝶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空心管1;蝴蝶片2;操纵杆3;第一活动夹片4;第二活动夹片5;
[0024]凹槽6;类圆柱形孔槽7;钳体8;钳口9;电子内镜的器材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
[0026]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通常是指沿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的轴向方向,空心管在前,电子内镜在后。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如图1所示,该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包括空心管1、蝴蝶片2和操纵杆3;
[0028]所述空心管1安装在电子内镜的器械口10上;
[0029]所述蝴蝶片2与所述空心管1的内壁抵接;
[0030]所述蝴蝶片2上伸出所述空心管1的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操纵杆3;
[0031]异物钳的钳体8穿过所述蝴蝶片2和所述空心管1并置于电子内镜的镜管内。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内镜包括摄像头、镜管、器械口、操纵手柄和显示模块;镜管的前端设有摄像头,后端与手柄固定连接,镜管的内部可接通导线及置入异物钳等器械,手柄后部接有控制显示模块。其中,异物钳包括所述钳体8和所述钳口9,所述钳体8与连接所述钳口9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手柄,手柄内安装有控制所述钳口9张开贴合的装置,其中,手柄内控制装置的导线穿过所述钳体8内部与所述钳口9连接,所述钳体8可灵活弯曲。在使用过程中,首先由摄像头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然后由置入镜管内部的异物钳慢慢伸出镜管的摄像头端,确定异物钳的钳口9能自如张开贴合,调整角度确保一次即可准确无误地夹出异物。
[003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的作用下,电子内
镜和异物钳很好的固定在一起,通过移动操纵杆3控制异物钳的伸缩,使单人即可独立完成取异物的工作,有效的解决了夜间急诊或受检者较多时,异物钳操作人手不够或者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003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空心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通孔和小通孔,所述小通孔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子内镜的器械口10上。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小通孔一端设计有一定角度或者增设角度转换装置,使所述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能与所述电子内镜的操纵手柄平行安装,以便于检查者操作。其中,优选地所述小通孔一端通过旋扭式螺旋结构与所述电子内镜的器械口10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使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具有安装方便取用灵活的优点。
[0035]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孔。其中,所述轴向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空心管的侧壁。
[0036]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管1为容积为1

2ml的注射器空筒,优选地为1ml注射器空筒。
[0037]如图2所示,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蝴蝶片2包括凹槽6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轴向两侧的第一活动夹片4和第二活动夹片5,所述第一活动夹片4和所述第二活动夹片5贴合并与所述凹槽6围成一圆柱形空腔。
[003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6内设置有凸起,以用于固定异物钳的钳体8。防止所述钳体8在取异物过程中滑动,对受检者造成不良影响。其中,凸起质软且沿轴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包括空心管(1)、蝴蝶片(2)和操纵杆(3);所述空心管(1)安装在电子内镜的器械口(10)上;所述蝴蝶片(2)与所述空心管(1)的内壁抵接;所述蝴蝶片(2)伸出所述空心管(1)的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操纵杆(3);异物钳的钳体(8)穿过所述蝴蝶片(2)和所述空心管(1)并置于电子内镜的镜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大通孔和小通孔,所述小通孔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子内镜的器械口(1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1)为容积为1

2ml的注射器空筒。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电子内镜的单人操作取异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蝴蝶片(2)包括凹槽(6)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轴向两侧的第一活动夹片(4)和第二活动夹片(5);所述第一活动夹片(4)和所述第二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亚博
申请(专利权)人:傅亚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