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15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7
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它涉及水产孵化设备。它解决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孵化桶组件、进水组件、排水组件和底座组成,进水组件与孵化桶组件连接,排水组件设在孵化桶组件的上部,孵化桶组件设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加工安装,且操作空间较大;水流均匀,鱼卵受力很小,且没有过多的组件和鱼卵碰撞;因为采用漏斗设计,使孵化桶的容积较大。且水流较稳,更多的鱼卵可以容纳在孵化桶的底部空间,有效孵化空间大,节约了水资源和循环电力。节约了水资源和循环电力。节约了水资源和循环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孵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型孵化桶为漏斗形,底部进水,水流将卵冲击悬浮起来。鲤鱼卵较沉,为了达到鱼卵的全部悬浮,需要的较大水流。水流对鱼卵冲击力大且不稳定,容易损伤鱼卵,大水流也比较费水。大水流将鱼卵冲击到水面上,为了防止鱼卵随出水漂走,需要设置隔网。而环道中鱼卵沉降在底部,环形运动,很小的流水就可以使鱼卵均匀的分散开。对鱼卵冲击力小,节约用水。鲤鱼卵沉降在底部环形运动,没有上下运动,不会漂的很高。当桶壁较高时,可以不设置隔离网。虽然环道优点很多,但是却不能等比例小型化。因为当直径很小的时候,环道太矮,水容量很小,也不能安装复杂的管件。环道小型化需要对环道进行简化和结构的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本技术的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由孵化桶组件、进水组件、排水组件和底座组成,进水组件与孵化桶组件连接,排水组件设在孵化桶组件的上部,孵化桶组件设在底座上;
[0005]所述的孵化桶组件由孵化桶、孵化桶环形底壁和漏斗形内桶组成,漏斗形内桶设在孵化桶内,孵化桶环形底设在孵化桶和漏斗形内桶的下端之间;
[0006]所述的进水组件进水管、分水器、分水管和分水头组成,分水器设在孵化桶下部正中间位置,呈扁柱体,分水器的下方与进水管连通,分水器的侧壁均匀布置多个分水管,分水管上端水平段端部设有分水头,分水管上端水平段及分水头经孵化桶下部嵌入孵化桶内;
[0007]所述的排水组件由分水槽、集水槽和出水口组成,集水槽设在分水槽的外侧,分水槽设在孵化桶桶壁的上端,呈锯齿形状,出水口设在集水槽的外壁上。
[0008]本技术的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一、结构紧凑精简,取材容易,也容易加工安装,且操作空间较大;二、因为水环形运动时动力损耗较小,不需要很大的水流就可以维持旋转速度。而水流均匀,鱼卵受力很小,且没有过多的组件和鱼卵碰撞;三、采用集水槽设计,使出水均匀,出水速度远远大于进水口流速,且桶壁较高,这使较沉的鱼卵沉降下去,不会随流水排出,这样不需要安装防止鱼卵溢出的纱网;四、因为采用漏斗设计,使孵化桶的容积较大。且水流较稳,更多的鱼卵可以容纳在孵化桶的底部空间,有效孵化空间较大;五、因为水流较小,入水量也会减少,节约了水资源和循环电力。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0]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进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孵化桶组件1、进水组件2、排水组件3和底座4组成,进水组件2与孵化桶组件1连接,排水组件3设在孵化桶组件1的上部,孵化桶组件1设在底座4上;
[0012]所述的孵化桶组件1由孵化桶1

1、孵化桶环形底壁1

2和漏斗形内桶1

3组成,漏斗形内桶3设在孵化桶1

1内,孵化桶环形底1

2设在孵化桶1

1和漏斗形内桶1

3的下端之间;
[0013]所述的进水组件2进水管2

1、分水器2

2、分水管2

3和分水头2

4组成,分水器2

2设在孵化桶下部正中间位置,呈扁柱体,分水器2

2的下方与进水管2

1连通,分水器2

2的侧壁均匀布置多个分水管2

3,分水管2

3上端水平段端部设有分水头2

4,分水管2

3上端水平段及分水头2

4经孵化桶1

1下部嵌入孵化桶内;
[0014]所述的排水组件3由分水槽3

1、集水槽3

2和出水口3

3组成,集水槽3

2设在分水槽3

1的外侧,分水槽3

1设在孵化桶1

1桶壁的上端,呈锯齿形状,出水口3

3设在集水槽3

2的外壁上。
[0015]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和4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分水头2

4为多个,均匀布置。
[0016]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图4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进水管2

1的进水的面积大于分水头2

4的面积。使四个出口的压力均匀。
[0017]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孵化桶的高度大于是其直径的1.2倍。这样可以使鱼卵不会从边界溢出。
[0018]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漏斗形内桶1

3的漏斗要达到总高度的三分之二。能充分的使鱼卵绕较大的直径旋转,分散均匀。
[0019]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2和图3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出水口3

3的面积要大于进水管2

1进水口的面积。防止积水。
[0020]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和图3描述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分水槽3

1的齿数大于50个。
[0021]环形底壁的宽度窄,漏斗内壁的顶端直径小,仅仅使旋转的卵隔开即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下到上储水空间逐渐加大的环道结构。
[0022]分水槽3

1能使水均匀的从孵化桶的边缘流出,出水面积大,水流较慢。不会把鱼卵带出。
[0023]以上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局限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启示下,所做出的其它等同的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鲤鱼受精卵环流孵化装置,它由孵化桶组件、进水组件、排水组件和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进水组件与孵化桶组件连接,排水组件设在孵化桶组件的上部,孵化桶组件设在底座上;所述的孵化桶组件由孵化桶、孵化桶环形底壁和漏斗形内桶组成,漏斗形内桶设在孵化桶内,孵化桶环形底设在孵化桶和漏斗形内桶的下端之间;所述的进水组件进水管、分水器、分水管和分水头组成,分水器设在孵化桶下部正中间位置,呈扁柱体,分水器的下方与进水管连通,分水器的侧壁均匀布置多个分水管,分水管上端水平段端部设有分水头,分水管上端水平段及分水头经孵化桶下部嵌入孵化桶内;所述的排水组件由分水槽、集水槽和出水口组成,集水槽设在分水槽的外侧,分水槽设在孵化桶桶壁的上端,呈锯齿形状,出水口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彦龙贾智英李池陶胡雪松姜晓娜程磊张玉勇石连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