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012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输液器,从下而上包括顺次连接的输液针、鲁尔接头、前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点滴筒、Y形输液管、穿刺器,还包括开关滴管、连通管和两个单向瓣膜;两个输入端上均设置有单向瓣膜,液体能通过单向瓣膜向点滴筒方向流动;开关滴管设置在其中一个输入端的端部,并位于单向瓣膜与穿刺器之间,连通管一端与连接在其中一个输入端上,并位于单向瓣膜与开关滴管之间,剩余一端能与另外一侧的第二输液瓶连通;开关滴管包括滴管筒和通气管,输入端通过滴管筒与穿刺器连通,通气管设置在滴管筒上,并与滴管筒连通,滴管筒的端部盖设有能打开的盖帽,本双头输液器,能自动进行输液切换,并能防止药液混淆。并能防止药液混淆。并能防止药液混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输液器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头输液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进行临床输液时,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是必备的医疗器具,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穿刺器、输液管、点滴筒、流速调节器、鲁尔接头、输液针。而其中,双头输液器为顶端为两个穿刺器和两个快关夹的的输液器。输液时,将两个需要等待输液玻璃瓶式的输液瓶悬挂在输液架上,再将的两个穿刺器分别与两个输液瓶连接,并保持两个快关夹中一个处于关闭另外一个处于打开状态,当输完一个输液瓶内的药液后,在打开剩下那个开关夹,则可进行第二输液瓶输液。
[0003]但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有部分家属不会操作或在操作过程中会将卡子弄坏,或者,有些家属惧怕操作开关夹,则只能直接按铃呼叫护士,这样,势必会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又有的部分双头输液器,在输液工程中,会出现两种药物在输液器内混淆的现象,这样势必会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头输液器,能自动进行输液切换,并能防止药液混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头输液器,从下而上包括顺次连接的输液针、鲁尔接头、前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点滴筒、Y形输液管、穿刺器,其中,所述流速调节器套设在所述前输液管上,所述Y形输液管一端为输出端,且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点滴筒连通,所述Y形输液管另外两端为输入端,两个所述穿刺器分别与所述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滴管、连通管和两个单向瓣膜;两个所述输入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单向瓣膜,液体能通过所述单向瓣膜向所述点滴筒方向流动;所述开关滴管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入端的端部,并位于所述单向瓣膜与所述穿刺器之间,所述连通管一端与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入端上,并位于所述单向瓣膜与所述开关滴管之间,剩余一端能与另外一侧的第二输液瓶连通;所述开关滴管包括滴管筒和通气管,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滴管筒与所述穿刺器连通,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滴管筒上,并与所述滴管筒连通,所述滴管筒的端部盖设有能打开的盖帽。
[0006]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瓣膜包括底盘、挡板、导向杆和档环,所述底盘设置在所述Y形输液管的输入端内,所述底盘的外壁与所述输入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多个漏孔,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底盘远离一侧,所述档环能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档环能将所述底盘上的所有所述漏孔覆盖,所述档环设置在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底盘的端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挡板的外沿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适配的凸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凸环的尺寸与之适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瓣膜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档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支撑力等于所述挡板的重力,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挡板覆盖在所述底盘上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上述双头输液器,从下而上包括顺次连接的输液针、鲁尔接头、前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点滴筒、Y形输液管、穿刺器,其中,所述流速调节器套设在所述前输液管上,所述Y形输液管一端为输出端,且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点滴筒连通,所述Y形输液管另外两端为输入端,两个所述穿刺器分别与所述输入端连通;还包括开关滴管、连通管和两个单向瓣膜;两个所述输入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单向瓣膜,液体能通过所述单向瓣膜向所述点滴筒方向流动;所述开关滴管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入端的端部,并位于所述单向瓣膜与所述穿刺器之间,所述连通管一端与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入端上,并位于所述单向瓣膜与所述开关滴管之间,剩余一端能与另外一侧的第二输液瓶连通;所述开关滴管包括滴管筒和通气管,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滴管筒与所述穿刺器连通,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滴管筒上,并与所述滴管筒连通,所述滴管筒的端部盖设有能打开的盖帽。
[0012]在输液时,先将第一输液瓶和第二输液瓶悬挂在输液架上,再将两个穿刺器分别与第一输液瓶和第二输液瓶连接,随后,打开需要先进行输送的第一输液瓶上连接的通气管上的盖帽,使滴管筒与大气连通,则可进行第一输液瓶的液体输送,在完成第一输液瓶的输送后,第二输送瓶内的液体自动流出,则可继续进行输液。
[0013]本双头输液器,在输送完第一输液瓶内的液体后,不需要人为的操作,就行自动切换至第二输液瓶进行输液,,而不需要人工操作,从而避免发生忘操作的情况发生,并进一步减轻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此外,单向瓣膜能防止Y形输液管的两个输入端内的液体发生倒流,从而能防止两种液体发生混合,进而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头输液器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中B处的剖视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双头输液器中液体通过单向瓣膜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00

开关滴管、110

滴管筒、120

通气管、130

盖帽、200

单向瓣膜、210
‑ꢀ
底盘、211

漏孔、212

环形槽、220

挡板、221

凸环、230

导向杆、240

档环、 250

弹性件、300

连通管、1

第一输液瓶、2

第二输液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头输液器,包括从下而上包括顺次连接的输液针、鲁尔接头、前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点滴筒、Y形输液管、穿刺器,其中,流速调节器套设在前输液管上,Y形输液管一端为输出端,且输出端与点滴筒连通,Y形输液管另外两端为输入端,两个穿刺器分别与输入端连通,还包括两个还包括开关滴管100、连通管300和两个单向瓣膜200。用于对两个玻璃瓶式的输液瓶进行输液。
[0023]具体的,两个输入端上均设置有单向瓣膜200,液体能通过单向瓣膜200 向点滴筒方向流动。开关滴管100设置在其中一个输入端的端部,并位于单向瓣膜200与穿刺器之间。连通管300一端与连接在其中一个输入端上,并位于此输入端上的单向瓣膜200与开关滴管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输液器,从下而上包括顺次连接的输液针、鲁尔接头、前输液管、流速调节器、点滴筒、Y形输液管、穿刺器,其中,所述流速调节器套设在所述前输液管上,所述Y形输液管一端为输出端,且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点滴筒连通,所述Y形输液管另外两端为输入端,两个所述穿刺器分别与所述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滴管、连通管和两个单向瓣膜;两个所述输入端上均设置有所述单向瓣膜,液体能通过所述单向瓣膜向所述点滴筒方向流动;所述开关滴管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入端的端部,并位于所述单向瓣膜与所述穿刺器之间,所述连通管一端与连接在其中一个所述输入端上,并位于所述单向瓣膜与所述开关滴管之间,剩余一端能与另外一侧的第二输液瓶连通;所述开关滴管包括滴管筒和通气管,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滴管筒与所述穿刺器连通,所述通气管设置在所述滴管筒上,并与所述滴管筒连通,所述滴管筒的端部盖设有能打开的盖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输液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应露黄舒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