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003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4
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在频繁拆解绷带换药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支撑板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槽,回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上端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筒,转筒内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螺杆下端贯穿固定板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压板,压板及固定板的前端均可伸出支撑板;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普外科护理
,特别是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在临床上对普外科术后的患者的刀口进行护理时,医护人员通常采用绷带将浸有消毒液的消毒棉绑在术后刀口处,当需要换药时,医护人员再通过拆解绷带将消毒棉取下,但这种方法在频繁的拆解绷带的过程中容易撕裂伤口,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且频繁的拆解绷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在频繁拆解绷带换药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前后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支撑板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槽,回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上端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筒,转筒内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螺杆下端贯穿固定板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压板,压板及固定板的前端均可伸出支撑板。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支撑板、束缚带、回形槽、固定板、压板、转柄、螺杆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不需要拆解束缚带的情况下对患者的刀口进行换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拆接绷带时导致刀口撕裂,从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设有的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增加束缚带的束缚效果,设有的压簧、拉簧、推柄,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10]图5是本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支撑板1,支撑板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2,支撑板1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槽3,回形槽3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4,固定
板4上端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筒5,转筒5内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6,螺杆6下端贯穿固定板4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压板7,压板7及固定板4的前端均可伸出支撑板1。
[0013]为了对固定板4进行限位,所述的支撑板1上端开设有位于固定板4后方且上下方向的让位槽8,固定板4后端设有回形且可插入让位槽8内的限位框9,让位槽8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下端可插入限位框9内的限位杆10,限位杆10下端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限位杆10经压簧11与支撑板1连接。
[0014]为了使固定板4在回形槽3内只能前后滑动,所述的回形槽3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槽12,固定板4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在滑槽12内滑动的滑块13。
[0015]为了便于固定板4的复位,所述的滑块13前端经前后方向的拉簧14与滑槽12内侧壁连接。
[0016]为了增加束缚带2的束缚效果,所述的左侧的束缚带2上表面设有第一魔术贴15,右侧的束缚带2下表面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15粘合的第二魔术贴16。
[0017]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固定板4前端设有位于支撑板1前方的推柄17。
[0018]本技术在使用时,原始状态为拉簧14处于拉伸状态,具有向前的拉力,限位杆10下端插入限位框9内,当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刀口进行恢复护理时,医护人员使支撑板1罩住刀口,此时医护人员使束缚带2绕过患者肢体并紧贴患者肢体,使第一秘书贴与第二魔术贴16粘合,实现对支撑板1的固定,防止其脱落;
[0019]此时医护人员向上拉动限位杆10,限位杆10向上移动的同时向上压缩压簧11,使压簧11具有向下的弹力,拉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杆10下端远离限位框9,解除对固定板4的限位,此时滑块13由于拉簧14向前的拉力带动固定板4向前移动,固定板4带动压板7及转筒5向前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转筒5与回形槽3前内侧壁接触,此时患者刀口露出,医护人员将浸有护理液的消毒棉置入回形槽3内,且使消毒棉位于压板7下方;
[0020]此时医护人员向后推动推柄17,推柄17带动固定板4向后移动,固定板4带动滑块13向后移动,滑块13向后移动的同时向后拉伸拉簧14,使拉簧14具有向前的拉力,固定板4向后移动的同时带动限位框9向后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框9后端与限位杆10接触,此时继续向后推动推柄17,使得限位框9向后挤压限位杆10,限位杆10受到挤压而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的同时向上压缩压簧11,使压簧11具有向下的弹力,限位框9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后,限位杆10下端由于压簧11向下的弹力而向下移动至限位框9内,实现对固定板4的限位;
[0021]此时医护人员顺时针转动转筒5,转筒5经螺杆6带动压板7向下移动,压板7向下移动的同时向下挤压消毒棉,移动一段距离后,压板7将消毒棉紧贴在患者刀口处,实现对患者刀口的护理,待需要更换消毒棉时,医护人员逆时针转动转筒5,转筒5经螺杆6带动压板7向上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压板7解除对消毒棉的挤压并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医护人员向上拉动限位杆10,解除对固定板4的限位,使固定板4由于拉簧14的拉力带动压板7向前移动至转筒5与回形槽3接触,此时医护人员将回形槽3内的消毒棉取出并更换新的消毒棉;
[0022]此时医护人员重复上述过程向后推动推柄17,使固定板4位于初始位置,并顺时针转动转筒5,转筒5经螺杆6带动压板7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实现对消毒棉的按压,待刀口恢复护理结束后,医护人员使第一魔术贴15与第二魔术贴16脱离粘合,将支撑板1取下并取下消毒棉即可。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支撑板、束缚带、回形槽、固定
板、压板、转柄、螺杆等,可以便于医护人员不需要拆解束缚带的情况下对患者的刀口进行换药,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拆接绷带时导致刀口撕裂,从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设有的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增加束缚带的束缚效果,设有的压簧、拉簧、推柄,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束缚带(2),支撑板(1)上端开设有上下方向的回形槽(3),回形槽(3)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固定板(4),固定板(4)上端的后侧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筒(5),转筒(5)内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螺杆(6),螺杆(6)下端贯穿固定板(4)且设有前后方向的压板(7),压板(7)及固定板(4)的前端均可伸出支撑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护理刀口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1)上端开设有位于固定板(4)后方且上下方向的让位槽(8),固定板(4)后端设有回形且可插入让位槽(8)内的限位框(9),让位槽(8)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下端可插入限位框(9)内的限位杆(10),限位杆(10)下端面为前高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