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98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包括面罩本体,面罩本体的前侧插设固定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有储液罐,连接管与储液罐的内侧连通,储液罐的上端安装有控制面板,储液罐的下端一侧插设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内部一端安装有开关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空氧混合装置,对空气和氧气进行均匀混合降低氧气浓度后再通入储液罐的内侧;通过出液管内侧的水对混合气体加湿,同时电加热丝对水加热使混合气体达到人体温度;然后通过连接管排至面罩本体的内侧被患者吸入,保证粘液纤毛的正常功能,避免痰痂的形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滞留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化碳滞留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化碳滞留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手术时,患者在气管切开后,吸入的气体直接到达了下呼吸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气体的加温、湿化和过滤作用。氧气是一种干燥的气体,呼吸道内保持37℃的温度以及95%~100%的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进行手术时,为了患者能够正常呼吸,需要为患者佩戴面罩进行供养。
[0003]但是,现有的气切面罩不能将高浓度的氧气转化成低浓度氧气,若氧浓度过高,则会引起中毒。若氧浓度过低,则会引起患者二氧化碳升高。现有的气切面罩不能精准地控制氧气的温湿度,因为呼吸道内保持37℃温度和95%~100%湿度是粘液纤毛系统正常清除功能的必要条件。如果人工气道的温湿度不够,将抑制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人工气道或下呼吸道上非常容易形成痰痂,痰痂的形成将阻塞支气管,引起窒息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的前侧插设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固定有储液罐,连接管与储液罐的内侧连通,所述储液罐的上端安装有控制面板,储液罐的下端另一侧插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内部一端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储液罐的下端另一侧插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有空氧混合装置,所述空氧混合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氧气进气管,所述储液罐的内侧顶端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储液罐的内侧底端安装有电加热丝,所述开关阀、液位传感器、电加热丝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0007]所述空氧混合装置包括外套筒,在所述外套筒的内部且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插设固定有两个端部气管,两个所述端部气管的一端均固定有锥形连接管,两个所述锥形连接管之间固定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进气口,在所述外套筒的外侧且位于中段位置处均匀开设有进气槽,两个所述端部气管的一端分别与进气管和氧气进气管的一端相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
[0009]所述连接管的一侧一端插设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连接管的一侧另一端安装有调节阀,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混合管的内径为所述端部气管内径
的五分之一。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
[0011]所述面罩本体的一侧位于边沿位置处固定有护边,所述护边由橡胶材质制成。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
[0013]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气孔,所述面罩本体由聚乙烯材质制成。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
[0015]在所述面罩本体的一侧且位于两端位置处分别对称设有一个佩戴绑带,其中一个佩戴绑带上粘贴有魔术贴母贴,另一个佩戴绑带上粘贴有魔术贴子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在本技术中,通过空氧混合装置,对空气和氧气进行均匀混合,降低氧气浓度后再通入储液罐的内侧,通过出液管内侧的水对混合气体加湿;
[0018]与此同时,电加热丝对水加热使混合气体达到人体温度,然后通过连接管排至面罩本体的内侧被患者吸入,保证粘液纤毛的正常功能,避免痰痂的形成,减少二氧化碳滞留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00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中储液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中空氧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主要符号说明:
[0026]面罩本体1调节阀11连接管2外套筒12储液罐3端部气管13控制面板4锥形连接管14进液管5混合管15进气管6佩戴绑带16氧气进气管7通气孔17液位传感器8护边18电加热丝9进气槽121温湿度传感器10
ꢀꢀ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在面罩本体1的一侧且位于边沿位置处固定有护边18。其中,护边18由橡胶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护边18用于贴合脸部,以提高佩戴舒适性。
[0030]此外,在面罩本体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气孔17。在本实施例中,面罩本体1由聚乙烯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通气孔17可起到通气作用,以防止脸部产生闷热感。
[0031]在面罩本体1的一侧且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连接有两个佩戴绑带16。其中一个佩戴绑带16上粘贴有魔术贴母贴,另一个佩戴绑带16上粘贴有魔术贴子贴。魔术贴母贴和魔术贴子贴将两个佩戴绑带16的一端固定,从而将面罩本体1固定在患者脸部。
[0032]在面罩本体1的前侧插设固定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一端固定有储液罐3,连接管2与储液罐3的内侧连通。储液罐3的上端安装有控制面板4,连接管2的一侧一端插设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0。在连接管2的一侧安装有调节阀11,温湿度传感器10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
[0033]其中,调节阀11用于调节混合气体的流速,温湿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混合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将温湿度数据传递至控制面板4。
[0034]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3的下端一侧插设有进液管5,进液管5的内部一端安装有开关阀。在储液罐3的下端另一侧插设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一端连通有空氧混合装置。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温加湿及监测的高流量气切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1)的前侧插设固定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固定有储液罐(3),且连接管(2)与储液罐(3)的内侧连通,所述储液罐(3)的上端安装有控制面板(4),储液罐(3)的下端一侧插设有进液管(5),所述进液管(5)的内部一端安装有开关阀,所述储液罐(3)的下端另一侧插设有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的一端连通有空氧混合装置,所述空氧混合装置的一端连接有氧气进气管(7),所述储液罐(3)的内侧顶端安装有液位传感器(8),储液罐(3)的内侧底端安装有电加热丝(9),所述开关阀、液位传感器(8)、电加热丝(9)均与控制面板(4)电性连接;所述空氧混合装置包括外套筒(12),在所述外套筒(12)的内部且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插设固定有两个端部气管(13),两个所述端部气管(13)的一端均固定有锥形连接管(14),两个所述锥形连接管(14)之间固定有混合管(15),所述混合管(15)的外侧均匀开设有进气口,在所述外套筒(12)的外侧且位于中段位置处均匀开设有进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极新傅亚君朱菱李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