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沉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86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浮游植物沉降器,包括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所述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主体,且所述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包括乳胶管、虹吸管、沉降器上盖、沉降器圆柱形主体、沉降器圆锥形主体、阀门、出水口与筛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浮游植物沉降器,参考已有的浮游植物沉降的方法,设计出机材质的沉降器主体和金属支架结合的新型沉降器,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并可同时进行多个水样的沉淀,省时省力,同时该沉降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设置的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能够快速、简便的对采集的浮游植物样本进行沉降,同时该沉降器简化了配套设施,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游植物沉降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水生生物学
,具体为浮游植物沉降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浮游植物定量水样浓缩的主要方法为将水样在塑料瓶中静置48小时后使用吸管吸取上清液,最终保留30

50毫升沉淀水样。
[0003]由于塑料直径较大,在不震荡静置水样的前提下保留特定体积的液体比较困难此外,由于吸管较细,吸取上清液时速度较慢,有时会发生断流的现象,需要有人全程管理,费时费力,除上述方法外浮游植物沉降浓缩还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和其他分液设备,但其需相应的要配套设施,操作比较繁琐,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浮游植物沉降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克服现有的浮游植物沉降方法效率低、耗时、费力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了浮游植物沉降器,该方法能够快速、简便的对采集的浮游植物样本进行沉降,同时该沉降器简化了配套设施,结构紧凑,操作简便,能够根据需要将浮游植物样品浓缩到特定的体积。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浮游植物沉降器,包括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所述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主体,且所述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包括乳胶管、虹吸管、沉降器上盖、沉降器圆柱形主体、沉降器圆锥形主体、阀门、出水口与筛绢。
[0008]优选的,所述沉降器圆锥形主体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出水口位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的下端外表面,所述阀门位于出水口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沉降器上盖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虹吸管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的内部,所述乳胶管位于虹吸管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筛绢位于虹吸管的下端外壁,且所述沉降器上盖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虹吸管的安装腔,所述沉降器圆柱形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
[0009]优选的,所述沉降器上盖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沉降器圆柱形主体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口与阀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虹吸管与乳胶管之间为固定连接,缩水筛绢与虹吸管之间为可拆卸。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主体包括三角形底座与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开设于三角形底座的上端外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虹吸管的外壁之间为卡接。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浮游植物沉降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浮游植物沉降器,采用沉降器圆柱形主体和沉降器圆锥形主体构成沉降器的整体,在沉降器圆锥形主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与阀门,沉降器圆柱形主体的外壁上使用刻度精确标注沉降器的体积,沉降器圆柱形主体的上口使用沉降器上盖封闭,中间留出一个安装腔,供有机玻璃材质的虹吸管深入到沉降器圆柱形主体内,虹吸管管可自由调整深入到沉降器内的深度,以便控制虹吸的上清液的体积,为防止虹吸过程中将已经沉淀的浮游植物吸出,在虹吸管的末端使用二十五号浮游生物网的筛绢包裹,在使用时,首先将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和底座主体组合固定好,将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底部的阀门关好,沉降器上盖先不盖,然后将固定好的浮游植物样品倒入沉降器圆柱形主体中,而后盖好沉降器上盖,根据沉降体积的要求将虹吸管深入到具体的深度,务必检查虹吸管口的筛绢是否有破损,静置四十八小时后,使用洗耳球虹吸沉降器内的浮游植物样品,待虹吸管末端无液体流出时连沉降器上盖取出虹吸管,而后将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和底座主体分离,摇晃底座主体使沉降在壁上的浮游植物悬浮,而后统一通过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底部的阀门收集好,为保证浮游植物完全收集,可使用部分上清液再次清洗沉降器,将清洗液倒入到样品中。
[0015]2、该浮游植物沉降器,设置的底座主体,且通过设置的三角形底座,增加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浮游植物沉降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浮游植物沉降器中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浮游植物沉降器中底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2、底座主体;3、乳胶管;4、虹吸管;5、沉降器上盖;6、沉降器圆柱形主体;7、沉降器圆锥形主体;8、阀门;9、出水口;10、三角形底座;11、安装孔;12、筛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具体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是浮游植物沉降器。
[0023]如图1

3所示,包括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主体2,且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包括乳胶管3、虹吸管4、沉降器上盖5、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阀门8、出水口9与筛绢12。
[0024]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下端外表面,出水口9位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的下端外表面,阀门8位于出水口9的一侧外表面,沉降器上盖5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上端外表面,虹吸管4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内部,乳胶管3位于虹吸管4的上端外表面,筛绢12位于虹吸管4的下端外壁,且沉降器上盖5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安装虹吸管4的安装腔,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外壁设置有刻度线;沉降器上盖5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之间为固定连接,出水口9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之间为固定连接,出水口9与阀门8之间为固定连接,虹吸管4与乳胶
管3之间为固定连接,缩水筛绢12与虹吸管4之间为可拆卸;底座主体2包括三角形底座10与安装孔11,且安装孔11开设于三角形底座10的上端外表面;安装孔11的内壁与虹吸管4的外壁之间为卡接。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浮游植物沉降器,采用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和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构成沉降器的整体,在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底部设置有出水口9与阀门8,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外壁上使用刻度精确标注沉降器的体积,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上口使用沉降器上盖5封闭,中间留出一个安装腔,供有机玻璃材质的虹吸管4深入到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内,虹吸管4管可自由调整深入到沉降器内的深度,以便控制虹吸的上清液的体积,为防止虹吸过程中将已经沉淀的浮游植物吸出,在虹吸管4的末端使用二十五号浮游生物网的筛绢12包裹,在使用时,首先将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和底座主体2组合固定好,将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底部的阀门8关好,沉降器上盖5先不盖,然后将固定好的浮游植物样品倒入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中,而后盖好沉降器上盖5,根据沉降体积的要求将虹吸管4深入到具体的深度,务必检查虹吸管4口的筛绢12是否有破损,静置四十八小时后,使用洗耳球虹吸沉降器内的浮游植物样品,待虹吸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浮游植物沉降器,包括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主体(2),且所述浮游植物沉降器主体(1)包括乳胶管(3)、虹吸管(4)、沉降器上盖(5)、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阀门(8)、出水口(9)与筛绢(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植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出水口(9)位于沉降器圆锥形主体(7)的下端外表面,所述阀门(8)位于出水口(9)的一侧外表面,所述沉降器上盖(5)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虹吸管(4)位于沉降器圆柱形主体(6)的内部,所述乳胶管(3)位于虹吸管(4)的上端外表面,所述筛绢(12)位于虹吸管(4)的下端外壁,且所述沉降器上盖(5)的上端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武丁成侯文久王广鑫崔兴波刘曼红王振中杨金明马欢刘泽许林金洪阳刘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