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81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7
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属于轮胎部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口型框、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所述口型框一端带有凹槽,且其上带有安装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的孔槽的结构,出胶侧预口型置于凹槽端,在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上均带有相通的出胶孔。解决了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加工困难、加工周期长问题;重量轻,方便压出胎侧预口型更换,有效保证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的设计的适配性。保证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的设计的适配性。保证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的设计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轮胎部件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应用于压出工程胎侧部件挤出的预复合,经过该装置及终口型可以完成橡胶挤出所需要的胎侧尺寸加工。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轿车、卡车等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部件,这些交通工具的性能与轮胎的特性密切相关。胎侧是轮胎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半成品部件,轮胎部件中的胎侧承担把车辆的驱动力、制动力和调节方向的旋转动力传达到地面,具有曲挠性,承担胎体变形对轮胎的作用力,确保车辆的驱动、制动和操纵安全性,是轮胎使用安全的重要部件。
[0003]完成胎侧半成品部件的生产流程为:

终炼胶料进入挤出机,经过螺杆塑化;

通过机头流道,预口型的预复合;

最后经过口型板挤出,达到所需要的半成品尺寸。因受到轮胎结构设计影响,胎侧尺寸多变,预口型的作用就是根据不同的胎侧部件尺寸设计,在机头内部通过预口型,实现不同胎侧尺寸的预复合,对保证胎侧部件挤出后,软、硬胶的结合面,硬胶宽度、厚度保证等,起到不可替代作用。鉴于此,压出胎侧预口型尺寸多变,整体更换较为困难,加工成本较高。通过预口型设计及配合口型框的更改,会对胎侧预口型更换,带来更重要的实际生产意义,同时,也有效适应了多尺寸胎侧预口型的设计的适配性。
[0004]在生产上因为挤出机会同时生产胎侧、胎面等多种类部件,且每种部件又有多钟规格,因此操作人在每次更换部件时需要将大块的预口型全部拆卸下来更换。因预口型体积大,重量重的缺点,每次需要两个人同时配合完成。
[0005]在预口型加工过程中,因为原有预口型流道为梯形,加工尺寸精度偏差大、加工周期长,用料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解决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加工困难、加工周期长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方便压出胎侧预口型更换,有效保证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的设计的适配性。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包括口型框、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所述口型框一端带有凹槽,且其上带有安装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的孔槽的结构,出胶侧预口型置于凹槽端,在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上均带有相通的出胶孔。
[0009]优选的,所述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连接端带有卡槽结构,即所述出胶侧预口型一端带有凸台,形成T型结构,所述口型框上的孔槽出胶侧带有挡台,所述凸台与挡台配合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出胶侧预口型上开有两个梯形的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两出胶孔的入胶侧与入胶侧预口型的出胶孔分别配合相通,出胶侧为凹槽底面。
[0011]优选的,所述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出胶端面高度均是半成品胎侧厚度的1.5

3倍。
[0012]优选的,所述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的出胶端在水平方向上部分重叠,重叠部位长度L为25

70mm。
[0013]优选的,所述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的出胶端长度比为1

3,即:L1/L2=1

3。
[0014]优选的,所述出胶孔Ⅰ距口型框竖直中线的最短距离W1为14

24mm,距口型框水平中线的距离H1为0.5

1.5mm;出胶孔Ⅱ距口型框竖直中线的最短距离W2为25

100mm,距口型框水平中线的距离H1为0.5

1.5mm。
[0015]优选的,所述入胶侧预口型整体为矩形结构,与所述口型框上的孔槽入胶侧配合,其上开有两个梯形的出胶孔Ⅲ和出胶孔Ⅳ,所述出胶孔Ⅲ出胶侧与出胶侧预口型的出胶孔Ⅰ连接端配合相通,出胶孔Ⅳ出胶侧与出胶侧预口型的出胶孔Ⅱ连接端配合相通,出胶孔Ⅲ和出胶孔Ⅳ的入胶口与挤出机机头流道开口相配合,承接挤出机机头流道内的胶。
[0016]优选的,所述出胶孔Ⅲ是入胶端与出胶孔Ⅰ的出胶端面积比为2.2
±
1,出胶孔Ⅳ的入胶端与出胶孔Ⅱ的出胶端面积比为1.6
±
1。
[0017]优选的,所述口型框整体为一侧带有凹槽的矩形结构,内部开有的孔槽为由凹槽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的阶梯矩形结构,分别与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配合。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技术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所述口型框一端带有凹槽,其上安装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出胶侧预口型置于凹槽端,在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上均带有相通的出胶孔。解决了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加工困难、加工周期长问题;重量轻,方便压出胎侧预口型更换,有效保证多尺寸压出胎侧预口型的设计的适配性。
[0020]2.本技术所述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连接端带有卡槽,使得两个预口型连接处紧密咬合。
[0021]3.本技术出胶侧预口型端带有的凸台与口型框孔槽上的挡台配合,防止出胶时,压力过大引起两个预口型串动,造成胎侧挤出工艺尺寸波动。
[0022]4.本技术所述口型框整体为一侧带有凹槽的矩形结构,内部开有的孔槽为由凹槽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的阶梯矩形结构,分别与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配合。利于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同时在后续分体预口型组装过程中装配度更高,方便预口型的更换,适应多种胎侧的挤出;且方便残胶清理,方便作业更换。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5]图3为图2中口型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2中2的出胶侧预口型结构。
[0027]图5为图4的B

B剖视图。
[0028]图6为图2中入胶侧预口型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6的C

C剖视图。
[0030]图中:1.口型框,11.凹槽,12.孔槽,13.挡台,2.出胶侧预口型,21.凸台,22.出胶孔Ⅰ,23.出胶孔Ⅱ,3.入胶侧预口型,31.出胶孔Ⅲ,32.出胶孔Ⅳ,4.起翘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1:本技术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包括口型框1、出胶侧预口型2和入胶侧预口型3,所述口型框1一端带有凹槽11,且其上带有安装出胶侧预口型2和入胶侧预口型1的孔槽12的结构,出胶侧预口型2置于凹槽11端,在出胶侧预口型2和入胶侧预口型3上均带有相通的出胶孔。本技术采用分体式可拆卸结构,满足不同产品对于硬胶与软胶搭接宽度在25mm

80mm之间尺寸的需求。
[0033]为了解决两个预口型连接处紧密咬合的问题,所述出胶侧预口型2和入胶侧预口型3连接端带有卡槽,即所述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口型框、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所述口型框一端带有凹槽,且其上带有安装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的孔槽的结构,出胶侧预口型置于凹槽端,在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上均带有相通的出胶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侧预口型和入胶侧预口型连接端带有卡槽结构,即所述出胶侧预口型一端带有凸台,形成T型结构,所述口型框上的孔槽出胶侧带有挡台,所述凸台与挡台配合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侧预口型上开有两个梯形的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两出胶孔的入胶侧与入胶侧预口型的出胶孔分别配合相通,出胶侧为凹槽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出胶端面高度均是半成品胎侧厚度的1.5

3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的出胶端在水平方向上部分重叠,重叠部位长度L为25

7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体式压出预口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孔Ⅰ和出胶孔Ⅱ的出胶端长度比为1

3,即:L1/L2=1

3。7.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张畔李广明谢意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