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路管线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过路管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过路的埋地管线,由于埋深较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荷载直接作用于管线上,往往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外加盖板保护或是对管线增加套管进行保护。然而,对于外加盖板的方式而言,在路基发生工后沉降时,盖板和盖板基础会跟随路基沉降,交通和路基填土荷载最后还是会通过盖板直接作用于管道上;而对于套管保护措施而言,会使得管线在路中和路侧出现沉降差,从而使管线产生附加应力,给管线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
[0003]此外,对于在深厚软土地层上进行的工程建设,一般事先会对路基软土进行加固处理,但因软土较为深厚,所以路基工后沉降大且不均匀。如果盖板基础采用钢管桩等刚性桩的方法,该类基础沉降小,会造成在管线保护设计处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影响道路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能够在路基工后沉降的情况下,使得路面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套设于过路管线的外部,且所述框架的内侧与所述过路管线的外壁相离;缓冲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与所述过路管线的外壁之间;盖板,盖设于所述框架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盖板基础,所述盖板基础埋设在路基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基础所采用的桩型与所述路基处理时所采用的桩型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路管线的底部设置有管线基础,所述管线基础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缓冲部填充于所述框架、所述过路管线及所述管线基础三者围合而成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门型框架。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唐昌意,李东洋,李智文,王虎,杨炯,王兴,刘智,黎卿,汪旭,陈仕文,郭显惠,侯飞,罗丹,罗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