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74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包括框架、缓冲部和盖板;其中,框架套设于过路管线的外部,且框架的内侧与过路管线的外壁相离;缓冲部填充于框架内侧与过路管线外壁间的预留空间;盖板盖设于框架的上端。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通过在过路管线的左右两侧及上方设置框架,并在框架与过路管线之间填充缓冲部,既能使得过路管线两侧的回填土体的压实能有效实施,又能使得车载作用下盖板所发生的变形不会作用于过路管线上,且在路基工后沉降的情况下,路面载荷不会通过盖板直接作用于过路管线上,对过路管线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消除因路基工后沉降而导致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失效的问题。护结构失效的问题。护结构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路管线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过路管线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过路的埋地管线,由于埋深较浅,所以为了避免交通荷载直接作用于管线上,往往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例如外加盖板保护或是对管线增加套管进行保护。然而,对于外加盖板的方式而言,在路基发生工后沉降时,盖板和盖板基础会跟随路基沉降,交通和路基填土荷载最后还是会通过盖板直接作用于管道上;而对于套管保护措施而言,会使得管线在路中和路侧出现沉降差,从而使管线产生附加应力,给管线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
[0003]此外,对于在深厚软土地层上进行的工程建设,一般事先会对路基软土进行加固处理,但因软土较为深厚,所以路基工后沉降大且不均匀。如果盖板基础采用钢管桩等刚性桩的方法,该类基础沉降小,会造成在管线保护设计处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影响道路使用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能够在路基工后沉降的情况下,使得路面荷载不会直接作用于过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套设于过路管线的外部,且所述框架的内侧与所述过路管线的外壁相离;缓冲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与所述过路管线的外壁之间;盖板,盖设于所述框架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盖板基础,所述盖板基础埋设在路基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基础所采用的桩型与所述路基处理时所采用的桩型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路管线的底部设置有管线基础,所述管线基础位于所述框架内部,所述缓冲部填充于所述框架、所述过路管线及所述管线基础三者围合而成的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门型框架。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过路管线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唐昌意李东洋李智文王虎杨炯王兴刘智黎卿汪旭陈仕文郭显惠侯飞罗丹罗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