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56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弹性支架,载药单元和温变单元;其中,弹性支架呈U型,2个载药单元设置在呈U型的弹性支架的端部,温变单元设置在弹性支架和载药单元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将中药有效成分置于载药单元内可以通过挥发的形式被人体吸入,发挥效用。由于多孔载药球在人鼻孔内部,因此吸入药物有效成分的效率极高,同时若有病毒颗粒随呼吸一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为药物的存在而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当药物成分挥发完毕后,可以摘除滤膜套并倒出无效中药微粉,洗净晾干后即可再次载入药物,实现重复使用。实现重复使用。实现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止,人们预防病毒感染的方式主要包括隔离感染者、佩戴口罩以及严密监控体温等,由于病毒本身的易变特性,疫苗研制工作困难,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无数临床实例表明,中药在抗病毒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中药汤剂味苦、煎制复杂等缺陷,极大程度影响了人们对中药的使用。因此寻找一种更加高效便捷、易被接受的中药给药方式,并将其应用到预防病毒的传播感染上,就成为了一项对社会具有突出贡献的研究。
[0003]目前已有不少将中药片或中药贴加入口罩或口罩帽中的相关专利,目的是通过吸入式给药方法,使人体吸入中药有效成分,从而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相比于传统中药汤剂,通过呼吸道给药的吸入式给药方式,能更加有效的针对病毒感染,并且也避免了汤剂味苦、煎制耗时长等缺陷。
[0004]但是此类可载药的口罩或口罩帽一般都具备以下缺陷:(1)成本高、设计复杂。(2)中药成分吸入效率低。(3)影响正常呼吸,易造成不适感。(4)多为一次性产品等。(5)无法测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以及其他任意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弹性支架、载药单元和温变单元;
[0007]其中,所述弹性支架呈U型,所述载药单元设置在呈U型的所述弹性支架的端部,所述温变单元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架和载药单元表面。
[0008]进一步,所述载药单元包括载药球体和纳米级滤膜套;
[0009]其中,所述载药球体包括上半球体和下半球体,所述上半球体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
[0010]所述纳米级滤膜套包覆在所述上半球体表面;
[0011]所述下半球体与所述上半球体之间通过螺纹固接。
[0012]进一步,所述纳米级滤膜套包括纳米级滤膜主体和粘性胶边;
[0013]其中,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呈半球型,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边缘位置设有所述粘性胶边。
[0014]进一步,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为PTFE微孔空气过滤膜,孔径为300

500nm,厚度为3

5μm。
[0015]进一步,所述载药球体为PET球体或生物质塑料球体。
[0016]进一步,所述载药球体的直径为3

4mm;通孔的直径为250

350μm。
[0017]进一步,所述温变单元为温变粉涂层,当温度达到37℃时会由白色变为红色。
[0018]进一步,所述通孔为圆形、方形、菱形或多边形。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将传统中药防感原理与新型给药方式相结合,将中药有效成分置于载药单元内可以通过挥发的形式被人体吸入,发挥效用。由于多孔载药球在人鼻孔内部,因此吸入药物有效成分的效率极高,同时若有病毒颗粒随呼吸一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为药物的存在而受到抑制,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当药物成分挥发完毕后,可以摘除滤膜套并倒出无效中药微粉,洗净晾干后即可再次载入药物,实现重复使用。温变粉涂层可以起到体温示警的作用,当体温超出正常水平会自动变色,对于以发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病毒感染具有良好的示警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中药微粉被直接吸入呼吸道,从而降低人体出现过敏、应激反应(打喷嚏、流鼻涕等)等异常状态的概率,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载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纳米级滤膜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弹性支架,2.载药单元,2

1.载药球体, 2

11.上半球体,2

12.下半球体,2

13.通孔, 2

2.纳米级滤膜套,2

21. 纳米级滤膜主体,2

22.粘性胶边,3.温变单元。
[0026]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所述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弹性支架1,载药单元2和温变单元3;
[0029]其中,所述弹性支架1呈U型,所述载药单元2设置在呈U型的所述弹性支架1的端部,所述温变单元3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架1和载药单元2表面。
[0030]所述载药单元2包括载药球体2

1和纳米级滤膜套2

2;
[0031]其中,所述载药球体2

1包括上半球体2

11和下半球体2

12,所述上半球体2

12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2

13;
[0032]所述纳米级滤膜套2

2包覆在所述上半球体2

12表面;
[0033]所述下半球体2

11与所述上半球体2

12之间通过螺纹固接。
[0034]所述纳米级滤膜套2

2包括纳米级滤膜主体2

21和粘性胶边2

22;
[0035]其中,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2

21呈半球型,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2

21边缘位置设有所述粘性胶边2

22。
[0036]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2

21为PTFE微孔空气过滤膜,孔径为300

500nm,厚度为3

5μm。
[0037]所述载药球体2

1为PET球体或生物质塑料球体。
[0038]所述弹性支架1为PET弹性支架或生物质塑料弹性支架。
[0039]所述载药球体2的直径为3

4mm;通孔的直径为250

350μm。
[0040]所述温变单元3为温变粉涂层。
[0041]实施例:
[00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吸入式给药装置,包括:所述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弹性支架1,载药单元2和温变单元3;
[0043]其中,所述弹性支架1呈U型,所述载药单元2设置在呈U型的所述弹性支架1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装载中药微粉预防病毒感染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弹性支架、载药单元和温变单元;其中,所述弹性支架呈U型,2个所述载药单元分别设置在呈U型的所述弹性支架的2个端部,所述温变单元设置在所述弹性支架和载药单元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单元的包括载药球体和纳米级滤膜套;其中,所述载药球体包括上半球体和下半球体,所述上半球体的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纳米级滤膜套包覆在所述载药球体的上半球体的表面;所述下半球体与所述上半球体之间通过螺纹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吸入式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级滤膜套包括纳米级滤膜主体和粘性胶边;其中,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呈半球型,所述纳米级滤膜主体边缘位置设有所述粘性胶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宏武杭中辞蔡上淋曾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