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951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所述一次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水立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口相对应,所述排水次管与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所述回收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回收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主管固定连接,淋浴间和洁面盆内产生的生活用水较为干净,可以通过所述一次排水管和所述排水立管排入到所述排水次管内,从而排入到所述蓄水箱内,所述回收管与抽水马桶的水箱固定连接,入厕后,可以通过抽水马桶内的水泵将所述蓄水箱内的水二次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
,尤其涉及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室内用水的房间和部位很多,防渗漏是一项必要的施工内容,为了减少楼上住户对楼下住户的干扰和影响,近年十年以来,国内外兴起一种新型的建筑构造,即下沉式卫浴间侧排水,楼下住户看不到楼上的排水管,但现有的排水系统未对可利用的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排水系统未对可利用的生活用水进行二次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包括面层、粘连层、发泡层、楼板和排水系统,所述楼板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所述发泡层、所述粘连层和所述面层,所述排水系统位于所述发泡层的内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一次排水管、二次排水管、排水立管、排污管、排水次管、蓄水箱、回收管、出水管、排水主管,所述面层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排污口,所述一次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水立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口相对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水主管固定连接,所述一次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立管远离所述面层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次管固定连接,所述发泡层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所述二次排水管与所述第三排水口相对应,所述二次排水管远离所述发泡层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次管固定连接,所述排水次管与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所述回收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回收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主管固定连接。
[0005]其中,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以所述第三排水口为基点形成坡面,所述第三排水口通过所述二次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次管连通。
[0006]其中,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设有多条凹槽,所述凹槽以所述第三排水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
[0007]其中,所述蓄水箱包括箱体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的外表层。
[0008]其中,所述第一排水口处设置有防臭地漏,所述防臭地漏包括漏体、地漏芯和固定框,所述漏体与所述一次排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地漏芯与所述漏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漏体的内部,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漏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漏体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内部
[0009]其中,所述地漏芯包括挡板和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漏体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所述挡板。
[0010]其中,所述地漏还包括防堵体和密封圈,所述防堵体位于所述漏体的内部,并位于
所述地漏芯的上方,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漏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漏体远离所述第一排水口的一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所述一次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水立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口相对应,所述排水次管与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所述回收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回收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主管固定连接,淋浴间和洁面盆内产生的生活用水较为干净,可以通过所述一次排水管和所述排水立管排入到所述排水次管内,从而排入到所述蓄水箱内,所述回收管与抽水马桶的水箱固定连接,入厕后,可以通过抽水马桶内的水泵将所述蓄水箱内的水二次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卫浴间排水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发泡层的俯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卫浴间防臭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0017]1‑
面层、2

粘连层、3

发泡层、4

楼板、5

排水系统、51

一次排水管、52

二次排水管、53

排水立管、54

排污管、55

排水次管、56

蓄水箱、57

回收管、58

出水管、59

排水主管、60

第一排水口、61

第二排水口、62

排污口、63

第三排水口、64

凹槽、65

箱体、66

防水层、7

防臭地漏、71

漏体、72

地漏芯、73

固定框、74

挡板、75

转轴、76

防堵体、77

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包括面层1、粘连层2、发泡层3、楼板4和排水系统5,所述楼板4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所述发泡层3、所述粘连层2和
所述面层1,所述排水系统5位于所述发泡层3的内部,所述排水系统5包括一次排水管51、二次排水管52、排水立管53、排污管54、排水次管55、蓄水箱56、回收管57、出水管58、排水主管59,所述面层1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60、第二排水口61和排污口62,所述一次排水管51与所述第一排水口60相对应,所述排水立管53与所述第二排水口61相对应,所述排污管54与所述排污管54相对应,所述排污管54与所述排水主管59固定连接,所述一次排水管51与所述排水立管53远离所述面层1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次管55固定连接,所述发泡层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浴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粘连层、发泡层、楼板和排水系统,所述楼板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所述发泡层、所述粘连层和所述面层,所述排水系统位于所述发泡层的内部,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一次排水管、二次排水管、排水立管、排污管、排水次管、蓄水箱、回收管、出水管、排水主管,所述面层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和排污口,所述一次排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水立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相对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污管相对应,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排水主管固定连接,所述一次排水管与所述排水立管远离所述面层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次管固定连接,所述发泡层上设置有第三排水口,所述二次排水管与所述第三排水口相对应,所述二次排水管远离所述发泡层的一端与所述排水次管固定连接,所述排水次管与所述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所述回收管和所述出水管,所述回收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蓄水箱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水主管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浴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的上表面以所述第三排水口为基点形成坡面,所述第三排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思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乂安家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