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921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废气处理系统依次包括碱洗塔、混合除湿箱、缓冲罐、主风机、氧化炉、燃烧机、混风箱、反吹扫风机和冷却塔,智能监测系统由若干阀门和检测器配合FSG燃烧机系统组成,阀门安装在连接各部分的输送管道中,检测器与各阀门通过FSG燃烧机系统联控,阀门均为智能型双路信号输出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设计合理,在有效的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前提下,通过这些检测器对不同环节的处理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当某环节的处理设备出现损坏、老化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时候,能够及时停运,同时提醒维护人员及时维修或更换,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氧化炉系统,具体为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氧化炉又称为蓄热式热力焚化炉,其原理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760摄氏度以上,使废气中的VOC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现代工业上常用的工业废气处理设备。
[0003]目前,这种产品长用于工业废气治理上,每年我们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养护这些设备,主要是因为这些设备在自动调整、自动检测、自主预警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
[0007]所述废气处理系统依次包括碱洗塔、混合除湿箱、缓冲罐、主风机、氧化炉、燃烧机、混风箱、反吹扫风机和冷却塔;
[0008]所述碱洗塔的排气口与混合除湿箱的进气口相连,且在两者的连接管道上连接有稀释风机;
[0009]所述混合除湿箱的排气口与缓冲罐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阀;
[0010]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与主风机相连;
[0011]所述氧化炉包含若干个蓄热室,若干个所述蓄热室的进气口均通过管道与主风机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主风机的排气管道中还设置有阻火器;
[0012]所述蓄热室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混风箱相互连通,所述混风箱的排气口与冷却塔相连;
[0013]所述氧化炉的顶部设置有燃烧机以及泄爆片;
[0014]所述反吹扫风机通过管道与蓄热室的底部相互连通;
[0015]所述智能监测系统由若干阀门和检测器配合FSG燃烧机系统组成,所述阀门安装在连接各部分的输送管道中,所述检测器与各阀门通过FSG燃烧机系统联控,所述阀门均为智能型双路信号输出阀门;
[0016]所述阀门包括:
[0017]稀释风比例阀门,所述稀释风比例阀门设置在稀释风机的出风管道上;
[0018]提升阀,所述提升阀安装在缓冲罐与主风机相连的管道上以及主风机与蓄热室相连的管道上;
[0019]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安装在反吹扫风机与蓄热室相连的管道上;
[0020]所述检测器包括:
[0021]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安装在蓄热室、蓄热室顶部的燃烧室以及氧化炉的进口和出口,每一组蓄热室内在顶部和底部各安装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器,所述氧化炉的进口和出口各安装一个温度检测器,燃烧室内设置有若干个与蓄热室对应的温度检测器;
[0022]差压变送器,所述差压变送器分别设置在混合除湿箱、阻火器的两端;
[0023]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分别设置在主风机前端的进气管道、氧化炉的顶部以及混风箱的排气管道上;
[0024]分析仪表,所述分析仪表安装在除湿箱与缓冲罐之间连通的管道上,共设置有两组。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燃烧机同时连接有燃料进气管道与空气助燃风机管道,所述燃料进气管道与空气助燃风机管道上均安装有电磁阀,且燃烧器、位于燃料进气管道与空气助燃风机管道上的电磁阀均与FSG燃烧机系统联控。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除湿箱的内部安装有金属过滤丝网片,且所述金属过滤丝网片的安装方向垂直与废气的流通方向,所述金属过滤丝网片的数量不低于两层。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风机、稀释风机、反吹扫风机以及助燃风机的进风口处均安装有过滤器。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风机连接有一个变频器,主风机通过变频器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变频器与FSG燃烧机系统联控。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风箱的顶部增设有应急补风口,并配有盲板。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氧化炉及蓄热室均采用Q235B进行浇筑成型,且在浇筑过程中辅以鞍环格栅板进行定位,鞍环格栅板采用2507不锈钢。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用于连接各组件的管道均采用耐高温防腐材质制成,所述稀释风比例阀门、提升阀、止回阀均为电磁防爆型阀门,所述止回阀为手动阀门。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整体设计合理,在有效的对废气进行处理的前提下,各管道之间安装有不同的检测器,通过这些检测器对不同环节的处理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且位于各管道上的检测器及阀门均与FSG燃烧机系统联控,到某环节的处理设备出现损坏、老化或者其他不良反应的时候,能够及时停运,同时提醒维护人员及时维修或更换,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3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在附图中: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碱洗塔;2、混合除湿箱;3、缓冲罐;4、主风机;5、氧化炉;6、燃烧机;7、混风箱;8、反吹扫风机;9、冷却塔;10、稀释风机;11、排水阀;12、提升阀;13、蓄热室;14、阻火器;
15、泄爆片;16、稀释风比例阀门;17、差压变送器;18、止回阀;19、温度检测器;20、压力变送器;21、分析仪表;22、变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8]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
[0039]废气处理系统依次包括碱洗塔1、混合除湿箱2、缓冲罐3、主风机4、氧化炉5、燃烧机6、混风箱7、反吹扫风机8和冷却塔9;
[0040]碱洗塔1的排气口与混合除湿箱2的进气口相连,且在两者的连接管道上连接有稀释风机10;
[0041]混合除湿箱2的排气口与缓冲罐3的进气口相连,缓冲罐3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阀11;
[0042]缓冲罐3的排气口与主风机4相连;
[0043]氧化炉5包含若干个蓄热室13,若干个蓄热室13的进气口均通过管道与主风机4的排气口连通,主风机4的排气管道中还设置有阻火器14;
[0044]蓄热室13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混风箱7相互连通,混风箱7的排气口与冷却塔9相连;
[0045]氧化炉5的顶部设置有燃烧机6以及泄爆片15;
[0046]反吹扫风机8通过管道与蓄热室13的底部相互连通;
[0047]智能监测系统由若干阀门和检测器配合FSG燃烧机系统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RTO有机废气蓄热式氧化炉系统,包括废气处理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系统依次包括碱洗塔(1)、混合除湿箱(2)、缓冲罐(3)、主风机(4)、氧化炉(5)、燃烧机(6)、混风箱(7)、反吹扫风机(8)和冷却塔(9);所述碱洗塔(1)的排气口与混合除湿箱(2)的进气口相连,且在两者的连接管道上连接有稀释风机(10);所述混合除湿箱(2)的排气口与缓冲罐(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3)的底部设置有排水阀(11);所述缓冲罐(3)的排气口与主风机(4)相连;所述氧化炉(5)包含若干个蓄热室(13),若干个所述蓄热室(13)的进气口均通过管道与主风机(4)的排气口连通,所述主风机(4)的排气管道中还设置有阻火器(14);所述蓄热室(13)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混风箱(7)相互连通,所述混风箱(7)的排气口与冷却塔(9)相连;所述氧化炉(5)的顶部设置有燃烧机(6)以及泄爆片(15);所述反吹扫风机(8)通过管道与蓄热室(13)的底部相互连通;所述智能监测系统由若干阀门和检测器配合FSG燃烧机系统组成,所述阀门安装在连接各部分的输送管道中,所述检测器与各阀门通过FSG燃烧机系统联控,所述阀门均为智能型双路信号输出阀门;所述阀门包括:稀释风比例阀门(16),所述稀释风比例阀门(16)设置在稀释风机(10)的出风管道上;提升阀(12),所述提升阀(12)安装在缓冲罐(3)与主风机(4)相连的管道上以及主风机(4)与蓄热室(13)相连的管道上;止回阀(18),所述止回阀(18)安装在反吹扫风机(8)与蓄热室(13)相连的管道上;所述检测器包括:温度检测器(19),所述温度检测器(19)安装在蓄热室(13)、蓄热室(13)顶部的燃烧室以及氧化炉(5)的进口和出口,每一组蓄热室(13)内在顶部和底部各安装至少一个温度检测器(19),所述氧化炉(5)的进口和出口各安装一个温度检测器(19),燃烧室内设置有若干个与蓄热室(13)对应的温度检测器(19);差压变送器(17),所述差压变送器(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徐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义禾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