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134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针后贴取用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针后贴放置装置,所述针后贴放置装置位于所述针后贴取用口的一侧,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废料带回收装置,所述废料带回收装置位于所述针后贴取用口的下方,所述针后贴取用口的一侧设有光电感应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光电感应器电连接的PCB控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黏贴片从废料带上自动剥离,而使用者全程无需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确保无菌操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操作难度;并可以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接触装置,减少交叉污染;有效解决了医护人员临床操作时因戴乳胶手套而难以揭剥粘性敷料的难题,同时多片装载亦符合医院医疗实践中的快捷要求。中的快捷要求。中的快捷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后贴取片装置。
[0002]具体地说,是涉及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3]针后贴是供临床封闭输液、肌注、采血等操作的细小针孔时使用的一款医疗护创产品,用于替代传统棉球、棉签,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医源性感染几率,亦有助于减少医疗垃圾对环境的威胁。
[0004]针后贴使用频繁,单片包装的话使用不方便,后期为了方便针后贴的生产和使用,将针后贴制作为卷状,配合针后贴取片器使用。
[0005]目前使用的针后贴取片器是纯机械结构的,使用者每次使用的时候需要转动按钮取用针后贴,虽然使用起来简单了很多,但是操作人员需要接触针后贴取片器,容易对针后贴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针后贴取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针后贴放置装置,所述针后贴放置装置位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针后贴取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针后贴放置装置,所述针后贴放置装置位于所述针后贴取用口的一侧,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废料带回收装置,所述废料带回收装置位于所述针后贴取用口的下方,所述针后贴取用口的一侧设有光电感应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与所述光电感应器电连接的PCB控制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壳体板,与所述第一壳体板两窄面端垂直连接的第二壳体板和第三壳体板,所述第二壳体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壳体板的高度,所述第二壳体板和所述第三壳体板自由端连接有第四壳体板,且所述第四壳体板与所述第二壳体板、所述第三壳体板的连接处呈弧形,所述壳体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壳体板、第二壳体板、所述第三壳体板和所述第四壳体板密封的第五壳体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后贴取用口设置于所述第四壳体板上,所述第四壳体板上还设有针后贴导向柱,所述针后贴导向柱位于所述针后贴取用口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后贴放置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壳体板上的中心滚轴,所述第五壳体板上还设有以所述中心滚轴为圆心的圆形针后贴定位壳,所述中心滚轴上转动设有针后贴转盘,所述针后贴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针后贴定位壳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后贴全自动取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带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五壳体板上的主动齿轮、小齿轮和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李德和崔莹齐贡明邹亚敏肖健朱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维璟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