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扁管、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微通道换热器优良的换热特性和成本优势,在家用及商用空调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微通道换热器所使用的微通道扁管多采用铝制材料,但是,由于材质和结构原因,微通道扁管的强度较低,导致变形等问题经常发生。另外,目前所使用的矩形微孔、椭圆形微孔和三角形微孔等几种形式的微通道换热器,其换热效率仍然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3]现有一种微孔形状为六边形的微通道扁管,但是由于其仅呈单排布置,每个微孔周壁的壁厚不均匀,换热不无效且换热效果差,并且由于其布置方向沿着扁管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因此扁管内的微孔的数量少,换热效率低。
[0004]因此,如果能提高微通道换热器抗变形能力的同时其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那么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产品上也将得到更大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强度的同时显著提高换热效率的微通道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蜂巢状的微孔通道;所述微孔通道包括:第一微孔单元,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所述第一微孔均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微孔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第二微孔单元,所述第二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二微孔;第三微孔单元,所述第三微孔单元包括多个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三微孔;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均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微孔单元和所述第三微孔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在所述微通道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孔和所述第三微孔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微孔组和多个第二微孔组;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与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一微孔组和所述第二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错位布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微孔组和所述第二微孔组依次交替布置;所述第二微孔与所述第一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微孔与所述第二微孔组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一微孔组中的多个第一微孔沿所述厚度方向布置;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微孔,每个所述第二微孔组中的多个第一微孔沿着所述厚度方向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与所述第二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一壁厚;所述微通道扁管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微孔与所述第三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二壁厚;所述微通道扁管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微孔之间的间隔壁的厚度为第三壁厚;所述第一壁厚、所述第二壁厚和所述第三壁厚均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六边形的其中两条边均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扁管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微孔靠近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侧壁平行于所述第一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霞,宋美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