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优良的加工条件下,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茶叶在加工的时候,会采用刮板将茶叶摊开,常见的刮板都会采用长方体的形状,而长方体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大,在将茶叶刮开时,部分茶叶可能不会随着刮板的推动而移动,会与刮板的底部壁面接触,导致刮板的底部壁面将茶叶揉碎,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包括底座,底座呈空心圆柱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包括底座(1),底座(1)呈空心圆柱状,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底座(1)内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底座(1)的顶部壁面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底座(1)上电机的输出端侧壁套接有轴承(2),轴承(2)呈中空圆盘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2)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垫板(3),垫板(3)的顶部壁面开设有相互交错的条形槽,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接收框(4),轴承(2)的顶部设置有传导杆(18),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中心板(21),中心板(21)的顶部壁面呈内凹的圆台状,中心板(21)的顶部内部开设有活动孔(22),传导杆(18)的侧壁顶端固定安装有呈镜像分布的两组传导板(26),两组传导板(26)均呈三角体状,两组传导板(26)的侧壁均固定安装有两组刮板(27),四组刮板(27)均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板状,且相邻的两组刮板(27)越相互靠近的一端厚度越厚,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外框(28),外框(28)的内侧壁面固定安装有滤网(30),滤网(30)呈圆环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杆(18)的侧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凸轮(19),传导杆(18)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转板(20),转板(20)的顶部壁面呈弧形状,转板(20)的底部壁面与凸轮(19)的顶部壁面相互贴合,传导杆(18)的顶端通过活动孔(22)延伸至中心板(21)的外部,活动孔(22)上对应位置侧壁底端开设有凸轮孔(23),凸轮孔(23)上对应位置顶部壁面与凸轮(19)的顶部壁面相互贴合,活动孔(22)上对应位置侧壁顶端开设有转槽(24),转槽(24)上对应位置顶部壁面呈弧形状,转槽(24)上对应位置侧壁与活动孔(22)上侧壁相互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21)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隔框(25),隔框(25)呈中空圆柱状,隔框(25)上的孔与活动孔(22)相互对应,两组传导板(26)的底部壁面均与中心板(21)的顶部壁面相互贴合,两组传导板(26)相趋近的一侧壁面均开设有矩形状的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8)呈中空圆柱状,外框(28)的顶部壁面固定安装有顶框(29),顶框(29)呈中空圆盘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茶叶的摊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30)的内侧壁面与中心板(21)的外侧壁面固定连接,中心板(21)的外侧壁面固定安装有多组连接杆(31),多组连接杆(31)均呈倾斜分布,多组连接杆(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