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893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49
本公开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包含壳体、发射驱动板、发射线圈组件及风扇,壳体利用多个凸起部使顶板与移动装置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使发射线圈组件与移动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的热阻上升,使移动装置的温度为可控,由此让移动装置的充电功率及速度上升,更使外部气流可经由第一间隙流入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以对无线充电装置散热,且发射线圈组件与顶板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更利用隔板及支撑壁区分出三个容置空间,而使第一间隙、多个穿孔、第三间隙、第二间隙及第三容置空间之间相连通以形成空气流道,以对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元件进行散热。元件进行散热。元件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移动装置的充电功率及充电速度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装置的无线充电功能凭借自身的便捷性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青睐,但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装置及移动装置皆会产生很多热量,对于移动装置来说,过高的温度直接影响到移动装置的性能及寿命,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0003]传统无线充电装置包含发射线圈及发射驱动板,其中发射驱动板接收外部电能以驱动发射线圈。移动装置则包含接收线圈,以与发射线圈电磁耦合,并接收发射线圈所输出的电能。在无线充电装置运作而对移动装置充电时,无线充电装置内的发射线圈、发射驱动板及移动装置内的接收线圈皆各自产生一热源,此外,发射线圈与发射驱动板之间,及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亦各自存在热阻。
[0004]当移动装置需要充电时,移动装置被放置且贴合于无线充电装置上,而当移动装置充电的过程中,由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圈与移动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较短,使得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热阻较低,而发射线圈产生的热源无法散逸至环境中,反而直接流向移动装置,且发射驱动板所产生的热源亦经由发射线圈流向移动装置,使得移动装置容易过热,又移动装置通常设有一临界温度,当移动装置过热而超过临界温度时便无法继续充电或需要降额充电,导致移动装置充电功率下降且充电速度亦下降。
[0005]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公知技术缺陷的无线充电装置,实为相关
者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可实现提升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功率及充电速度。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以对移动装置进行无线充电,移动装置包含接收线圈,无线充电装置包含壳体、发射驱动板、发射线圈组件及风扇。壳体包含顶板、底板、多个侧壁、隔板、支撑壁及容置空间。顶板具有多个凸起部及多个穿孔,多个凸起部由顶板的顶面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所形成,多个凸起部用以支撑移动装置,并使顶板及移动装置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多个穿孔贯穿顶板,隔板及支撑壁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支撑壁连接于隔板及底板,支撑壁与顶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隔板及支撑壁将容置空间区分为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位于顶板及隔板之间,第二容置空间位于隔板及底板之间,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位于支撑壁的相对两侧。发射驱动板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用以于运作时接收并转换外部电能为驱动电能。发射线圈组件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与接收线圈电磁耦合,且于运
作时接收发射驱动板所输出的驱动电能,并将驱动电能耦合至接收线圈,以对移动装置进行充电,其中发射线圈组件与顶板之间具有第三间隙,其中第一间隙、多个穿孔、第三间隙、第二间隙及第三容置空间形成空气流道,以使气流通过。风扇包含入风口及出风口,入风口相邻于第三容置空间,出风口相邻于底板,其中风扇经由入风口吸入流经空气流道的气流,并经由出风口吹出气流。
[0008]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的顶板利用多个凸起部使顶板与移动装置之间形成第一间隙,进而增加顶板与移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使得发射线圈组件与移动装置的接收线圈之间的第一接口热阻上升,因此发射线圈组件所产生的第二热源较不易传输到移动装置的接收线圈,使得移动装置的温度在利用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过程中可被控制住而不易超过临界温度,由此让移动装置的充电功率上升且充电速度亦上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公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放置移动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及移动装置沿A

A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等效热路图。
[0015]图7为本公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6]图8为图7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及移动装置沿A

A

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如下:
[0018]1、1a:无线充电装置
[0019]2:移动装置
[0020]3:壳体
[0021]31:顶板
[0022]311:凸起部
[0023]312:穿孔
[0024]313:第一间隙
[0025]32:底板
[0026]322:散热翅片
[0027]33:侧壁
[0028]331:第一侧壁
[0029]332:第二侧壁
[0030]333:第三侧壁
[0031]334:第四侧壁
[0032]34:隔板
[0033]35:支撑壁
[0034]351:第二间隙
[0035]352:第一子支撑部
[0036]353:第二子支撑部
[0037]36:容置空间
[0038]361:第一容置空间
[0039]362:第二容置空间
[0040]363:第三容置空间
[0041]37:穿设孔
[0042]4:发射驱动板
[0043]41:第四间隙
[0044]42:连接材料
[0045]43:穿设孔
[0046]44:连接部
[0047]441:穿设孔
[0048]5:发射线圈组件
[0049]51:第三间隙
[0050]6:风扇
[0051]61:入风口
[0052]62:出风口
[0053]63:风扇支架
[0054]7:无线通信板
[0055]8:开关元件
[0056]S1:第一热源
[0057]R1A:接收线圈热阻
[0058]S2:第二热源
[0059]R2A:发射线圈组件热阻
[0060]S3:第三热源
[0061]R3A:发射驱动板热阻
[0062]R12:第一接口热阻
[0063]R23:第二接口热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
[0065]请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1为本公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放置移动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用以对一移动装置进行无线充电,该移动装置包含一接收线圈,该无线充电装置包含:一壳体,包含一顶板、一底板、多个侧壁、一隔板、一支撑壁及一容置空间,该顶板具有多个凸起部及多个穿孔,该多个凸起部由该顶板的一顶面朝向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该多个凸起部用以支撑该移动装置,并使该顶板及该移动装置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该多个穿孔贯穿该顶板,该隔板及该支撑壁位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该支撑壁连接于该隔板及该底板,该支撑壁与该顶板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其中该隔板及该支撑壁将该容置空间区分为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容置空间及一第三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位于该顶板及该隔板之间,该第二容置空间位于该隔板及该底板之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及该第三容置空间位于该支撑壁的相对两侧;一发射驱动板,容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用以于运作时接收并转换一外部电能为一驱动电能;一发射线圈组件,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与该接收线圈电磁耦合,且于运作时接收该发射驱动板所输出的该驱动电能,并将该驱动电能耦合至该接收线圈,以对该移动装置进行充电,其中该发射线圈组件与该顶板之间具有一第三间隙,其中该第一间隙、该多个穿孔、该第三间隙、该第二间隙及该第三容置空间形成一空气流道,以使气流通过;以及一风扇,包含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入风口相邻于该第三容置空间,该出风口相邻于该底板,其中该风扇经由该入风口吸入流经该空气流道的气流,并经由该出风口吹出气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该支撑壁包含一第一子支撑部及一第二子支撑部,该第一子支撑部与该底板相互垂直且连接于该底板的一侧,该第一子支撑部与该隔板相互垂直且连接于该隔板的一底面,该第二子支撑部与该隔板相互垂直且连接于该隔板的一侧,且第该二子支撑部与该顶板之间具有该第二间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中该多个侧壁包含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及一第四侧壁,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三侧壁相对设置,该第二侧壁及该第四侧壁相对设置,该顶板、该隔板、该支撑壁、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及该第三侧壁定义出该第一容置空间,该底板、该隔板、该支撑壁、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本泽杨胜毅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