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8819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属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技术领域,该补电系统包括双向充放电模块、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计量单元、充放电连接装置、直流充电座和电池包,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通过交流接触器KMA1与市电三相输电线电连接,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和所述计量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电动汽车用户无需到固定充电桩地点进行充放电,只需有国标插头的场所即可开始充放电,大大提高了充电设备使用的便捷性,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充放电体验,使电动汽车多余电量可回馈国家电网,利用峰谷电价可增加用户的收益。电价可增加用户的收益。电价可增加用户的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将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非常巨大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加,充电桩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由于其可移动、无需占用城市土地资源、灵活机动等等优势,恰好弥补了固定充电桩的许多短板,可以被应用到许多充电桩难以普及的场景。如电动汽车紧急救援补电、充电高峰期、充电桩车位被停占等情况,另外在充电桩建设不足地区、老旧小区等等许多区域,移动补电车也是很好的充电方式。其智能性体现在使用该设备可以使用国网交流电对电动汽车充电,可以使用本身带的电池包对电动汽车充电,可以使用电动汽车/自身电池包对国网放电,也可以使用直流充电桩或者市电通过该设备对对其自身电池补电,多种充放电模式可选实现国网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多种能量交互。
[0003]移动补电的价值其实远远不只是作为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电系统包括双向充放电模块、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计量单元、充放电连接装置、直流充电座和电池包,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通过交流接触器KMA1与市电三相输电线电连接,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和所述计量单元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分别通过直流接触器KM1和直流接触器KM2与所述充放电连接装置电连接,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分别通过直流接触器KM3和直流接触器KM4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所述计量单元电连接在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与所述直流接触器KM1和所述直流接触器KM2之间,所述直流充电座分别通过直流接触器KM7和直流接触器KM8电连接在所述直流接触器KM4和所述直流接触器KM3与所述电池包之间,所述直流接触器KM7和所述直流接触器KM8的一端分别通过直流接触器KM6和所述直流接触器KM5电连接在所述交流接触器KMA1与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之间,所述充放电连接装置可与电动汽车连接,所述直流充电座可与直流充电桩连接;应用于所述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包括:使用市电三相输电线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进行指令输入,人机交互单元向控制单元传输指令,则控制单元根据用户指令控制交流接触器KMA1、直流接触器KM1和直流接触器KM2闭合,控制单元并调节双向充放电模块进入AC/DC充电模式,市电三相输电线输入电能后,通过双向充放电模块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经过充放电连接装置将电能输送到电动汽车,此时计量单元计量输出电量,以实现市电输入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功能;使用电池包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进行指令输入,人机交互单元向控制单元传输指令,则控制单元根据用户指令控制直流接触器KM5、直流接触器KM6、直流接触器KM1和直流接触器KM2闭合,控制单元并调节双向充放电模块进入DC/DC充电模式,电池包输出电能后,通过充放电连接装置将电能输送至充放电连接装置,并经过充放电连接装置将电能输送到电动汽车,此时计量单元计量输出电量,以实现电池包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移动智能补电系统的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充放电模块包括MOS管V1、MOS管V2、MOS管V3、MOS管V4、MOS管V5、MOS管V6、MOS管V7、MOS管V8、MOS管V9、MOS管V10、MOS管V11、MOS管V12、MOS管V13、MOS管14、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解电容CD1、电流互感器CT1、连接器P1和连接器P2,所述连接器P1的4引脚、3引脚和2引脚分别与所述电感L1、所述电感L3和所述电感L4的1引脚电连接,所述MOS管V1、所述MOS管V2、所述MOS管V3、所述MOS管V4和所述MOS管V5的漏极之间均电连接,所述MOS管V13、所述MOS管V9、所述MOS管V10、所述MOS管V11和所述MOS管V8的源级之间均电连接,所述MOS管V1的源级与所述MOS管V1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MOS管V2的源级与所述MOS管V9的漏极电连接,所述MOS管V3的源级与所述MOS管V10的漏极电连接,所述MOS管V4的源级与所述MOS管V1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MOS管V5的源级与所述MOS管V8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1的2引脚电连接在所述MOS管V3的源级与所述MOS管V10的漏极之间,所述电感L3的2引脚电连接在所述MOS管V2的源级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黎青田志龙张心张克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华烁高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