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喜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81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其结构包括封壳主体、护板、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引出线,所述的封壳主体上下端面嵌合连接有护板,所述的负极端子设于封壳主体一侧且其侧边相邻位置间隔设有正极端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效果:通过金属端子根据紧密连接原材料与电容器的外界电级紧密结合,使金属端子变成紧密连接电容器电路板的媒体,金属端子的样子选用可以减少啸叫实际效果的U字型,其仅仅与电容器上压电效应较为小的WT面两侧一部分融合,进而降低电容器震动的传递,从而解决现有电容器压电效应会造成内部电路板震动的问题。效应会造成内部电路板震动的问题。效应会造成内部电路板震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民用型机器设备规格愈来愈小,电子产品內部的溫度上升,慢慢地逐渐应用叠层型电容器取代薄膜电容,且应用叠层电容器可以在续航方面减少电力工程耗费,可是在开关电源初中级中,待机状态的基础频率是在好几百至好几千赫兹,因为瓷器的强介电荷造成的压电效应,叠层电容器在释放交流电流以后会向叠层的方位产生伸缩式,即与电路板平行面的方位也会产生伸缩式,结果造成电路板表层造成震动并可以听见响声,电容器压电效应会造成内部电路板震动,在一些对于隔音设计有着高标准的电气应用方面无法达到生产要求,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以此来解决现有电容器压电效应会造成内部电路板震动的问题。
[0003]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其结构包括封壳主体、护板、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引出线,所述的封壳主体上下端面嵌合连接有护板,所述的负极端子设于封壳主体一侧且其侧边相邻位置间隔设有正极端子,所述的引出线贯穿封壳主体且二者相连,封壳主体为电容器的主体结构,其兼具作为电容器的外壳与内部核心构件的结构供能,护板对封壳主体进行封边以起到防护作用,负极端子与正极端子作为电容器的端子用于引出,正极端子采用表面可以形成致密金属氧化物,以保护内部金属不被继续氧化的金属作为正极端子的结构,而负极端子则以通过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正极金属的表面形成极薄的金属氧化物层为不导电的电介质,再用可对正极金属进行阳极氧化的电解质金属作为负极,当电容器的电介质受到损伤被电击穿时,作为负极端子的电解质可以在电容器工作电压的作用下将损坏点重新阳极氧化,生成新的金属氧化物膜电介质层将电容器修复,引出线用于引出内部电流。
[000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封壳主体包括有盖板、减震边框、防爆阀、分散接块、芯包、缓压板,所述的盖板侧边嵌合减震边框,所述的减震边框位于防爆阀上方,所述的防爆阀连接芯包且在芯包侧边设有分散接块,所述的缓压板位于芯包底端且二者相互贴合连接,盖板为封壳主体的顶部板块结构,通过增设盖板将消减后的金属振动封闭在结构中以防止外传,减震框架主要用于减弱封壳主体顶端两侧的接缝处因缝隙不严而产生的金属啸叫,防爆阀用于防止电流过载损伤其他电子元件产生爆炸,在芯包作为电容器核心构件供能的同时依靠侧边的分散接块对结构运转生成的振动进行减弱,并且配合底部的缓压板调整结构之间的挤压力以减弱金属啸叫声的传递。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减震边框包括有海绵囊、导电板、分叉导丝、接板、金属端子,所述的海绵囊双侧贴合连接导电板,所述的导电板呈上下层级分布有分叉导丝且与接板相连,所述的金属端子两端分别连接导电板两侧且分设于导电板与接板上,因金属啸叫通常由结构底部传递至结构顶端,所以在顶端位置增设减震边框用于减弱
金属啸叫,海绵囊采用可导电的胶体结构制成,在具备柔性变形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吸收导电板与分叉导丝在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金属啸叫,同时在上下两端面设有呈现U型的金属端子,金属端子根据紧密连接原材料与电容器的外界电级紧密结合,使金属端子变成紧密连接电容器电路板的媒体,金属端子的样子选用可以减少啸叫实际效果的U字型,其仅仅与电容器上压电效应较为小的WT面两侧一部分融合,进而降低电容器震动的传递。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分散接块包括有柔性垫片、导电柱、拉伸片、衔接块,所述的柔性垫片侧面间隔设有导电柱且通过两端的拉伸片连接衔接块,柔性垫片结合拉伸片采用具备一定程度拉伸性能的可导电金属软板制成,通过衔接块使其连接在电容器边缘位置并且结构特性使其能够在金属振动的情况下轻微形变吸收部分声波,配合减震边框减少金属啸叫的声波传递。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缓压板包括有陶瓷介电板、储能导柱、软胶垫片、气囊垫片,所述的陶瓷介电板上下两端面分布有储能导柱并与之相连,所述的软胶垫片位于陶瓷介电板上端面且同时在陶瓷介电板下端面贴合连接有气囊垫片,陶瓷介电板作为损耗较小的电容材料,其配合储能导柱可大幅度降低电容能量的损耗,同时能更进一步减少啸叫抗压强度,在边缘位置设有软胶垫片与气囊垫片均用于不同程度减弱金属振动。
[0009]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设计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首先利用减震框架减弱封壳主体顶端两侧的接缝处因缝隙不严而产生的金属啸叫,同时依靠侧边的分散接块对结构运转生成的振动进行减弱,并且配合底部的缓压板调整结构之间的挤压力以减弱金属啸叫声的传递;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端子根据紧密连接原材料与电容器的外界电级紧密结合,使金属端子变成紧密连接电容器电路板的媒体,金属端子的样子选用可以减少啸叫实际效果的U字型,其仅仅与电容器上压电效应较为小的WT面两侧一部分融合,进而降低电容器震动的传递,从而解决现有电容器压电效应会造成内部电路板震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封壳主体结构侧剖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边框结构侧剖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散接块结构侧剖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压板结构侧剖图;
[0019]图中:封壳主体

1、护板

2、负极端子

3、正极端子

4、引出线

5、盖板

10、减震边框

11、防爆阀

12、分散接块

13、芯包

14、缓压板

15、海绵囊

110、导电板

111、分叉导丝

112、接板

113、金属端子

114、柔性垫片

130、导电柱

131、拉伸片

132、衔接块

133、陶瓷介电板

150、储能导柱

151、软胶垫片

152、气囊垫片

15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其结构包括封壳主体(1)、护板(2)、负极端子(3)、正极端子(4)、引出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壳主体(1)上下端面嵌合连接有护板(2),所述的负极端子(3)设于封壳主体(1)一侧且其侧边相邻位置间隔设有正极端子(4),所述的引出线(5)贯穿封壳主体(1)且二者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壳主体(1)包括有盖板(10)、减震边框(11)、防爆阀(12)、分散接块(13)、芯包(14)、缓压板(15),所述的盖板(10)侧边嵌合减震边框(11),所述的减震边框(11)位于防爆阀(12)上方,所述的防爆阀(12)连接芯包(14)且在芯包(14)侧边设有分散接块(13),所述的缓压板(15)位于芯包(14)底端且二者相互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型自保护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边框(11)包括有海绵囊(110)、导电板(111)、分叉导丝(112)、接板(113)、金属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喜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