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843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包括步骤一:将预备的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并将浸种催芽后在种植设备的内部中进行秧苗培育;步骤二:将培育完成的秧苗从培育使用的种植设备中拔出,并将拔出的秧苗分散移栽到其他预设的种植设备中;步骤三:利用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育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属于水稻种植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0003]为了使得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更好,通常培育抗倒伏的水稻品种。为了得到更好的抗倒伏水稻,需要在秧苗培育时进行各种实验,从而选择合适的品种。现有抗倒伏实验中,进行的组别数量不够分,以及实验中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对于实验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实验数据的精确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该水稻育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将预备的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并将浸种催芽后在种植设备的内部中进行秧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水稻育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预备的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并将浸种催芽后在种植设备的内部中进行秧苗培育;步骤二:将培育完成的秧苗从培育使用的种植设备中拔出,并将拔出的秧苗分散移栽到其他预设的种植设备中,每个种植设备中种植的秧苗数量以及间距均相同;步骤三:每三个种植设备为一组,将种植的秧苗分为四组,并利用13

18%的多效唑,43

53%的矮壮素,2

5%的西效唑、以及清水对四组秧苗分别进行喷洒;喷洒前将多效唑、矮壮素以及西效唑分别稀释800倍,所有种植设备中秧苗喷洒液体量相同,在移栽后20

25天进行喷洒;步骤四:喷洒前后保持各个种植设备中肥料、水分及其他生长条件相同,且喷洒后8

24小时内不淋雨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利用14%的多效唑,45%的矮壮素,3%的西效唑、以及清水对四组秧苗分别进行喷洒;喷洒前将多效唑、矮壮素以及西效唑分别稀释800倍,所有种植设备中秧苗喷洒液体量相同,在移栽后21天进行喷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步骤二以及步骤三中使用的种植设备包含有种植框(1),种植框(1)包含有上方的水箱(18)和下方的空腔端以及水箱(18)顶端一体连接的顶框(15),水箱(18)的上方呈敞开设置,下方的空腔端内部安装有气囊(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8)的内部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储存箱(4),储存箱(4)的内部放置有可拆卸的种植板(5),种植板(5)的上方用于秧苗培育和移栽种植,种植板(5)的内部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种植板(5)的顶部两端均通过螺杆连接有把手(6),储存箱(4)的底部呈网状设置,且储存箱(4)的底部连接有海绵垫(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8)的内部两侧壁两端均竖直设置有滑槽(10),滑槽(10)的顶部延伸至顶框(15)的顶端并贯穿顶框(15)的顶部边缘,储存箱(4)的外部两侧均安装有两个与滑槽(10)相适配的电动滑块(9),顶框(15)的内部两侧均插接有限位柱(1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抗倒伏实验的水稻育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8)的底部一端贯通连接有排水管(3),顶部一侧安装有进水管(13),进水管(13)的两端均通过流通管与水箱(18)的内部之间贯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生武盼盼许刚宋丰林吴敬华廖德松张军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