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78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通信数据,其中,待识别通信数据包括通信号码,以及与通信号码相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属性数据;将待识别通信数据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欺诈风险识别模型中,输出通信欺诈识别结果,欺诈风险识别模型为预先基于不同通信号码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属性数据构建的欺诈知识图谱而建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及时对通信欺诈行为进行有效识别,从而为人们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消费品,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化,随之而来通信安全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
[0003]相关技术中通过对语音通话的分析,实时提取通话内容的关键词,再结合欺诈号码库来鉴定通话是否涉及电信欺诈的方法,由于欺诈号码库不能较快更新等原因,从而不能及时对通信欺诈行为进行有效识别,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不能及时对通信欺诈行为进行有效识别,从而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包括:
[0007]获取待识别通信数据,其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欺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通信数据,其中,所述待识别通信数据包括通信号码,以及与所述通信号码相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属性数据;将所述待识别通信数据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欺诈风险识别模型中,输出通信欺诈识别结果,所述欺诈风险识别模型为基于不同通信号码对应的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属性数据构建的欺诈知识图谱而建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欺诈知识图谱包括:获取多个不同通信号码对应的用户属性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从获取到的多个不同通信号码对应的用户属性数据以及用户行为数据中提取出第一信息实体,以及任意两个第一信息实体之间的关系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实体至少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通信号码、终端标识、开户渠道、漫游地、通话日期;根据提取出的所述第一信息实体、任意两个所述第一信息实体之间的关系信息,以及预先建立的欺诈规则,构建所述欺诈知识图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识别通信数据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欺诈风险识别模型中,输出通信欺诈识别结果,包括:将所述待识别通信数据与所述欺诈风险识别模型对应的欺诈知识图谱进行匹配,将满足匹配条件的待识别通信数据确定为第一异常通信数据;输出与所述第一异常通信数据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异常通信号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满足匹配条件的待识别通信数据确定为第一异常通信数据之后,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异常通信数据中与多个预设通信号码相对应的多个开户渠道;输出与确定的所述开户渠道相对应的第二异常通信号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与确定的所述开户渠道相对应的第二异常通信号码,包括:获取预设周期内与所述开户渠道相对应的多个疑似异常通信号码;将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疑似异常通信号码确定为第二异常通信号码;输出与确定的所述开户渠道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异常通信号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待识别通信数据与所述欺诈风险识别模型对应的欺诈知识图谱进行匹配,将满足匹配条件的待识别通信数据确定为第一异常通信数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玉雷吴修权黄志豪王建宏涂锋刘忱曾柏炫赖柯明梁彩燕万凯汤嘉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