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沉淀脱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多级沉淀脱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公司为污水处理企业,近期公司接到一批生化污水处理工作,处理量为 100余吨,处理生化污水时,污水的进水COD值较大,前期处理方法是先进行絮凝沉淀,再进行厌氧处理,最后经A/O串联处理后,得到COD值为200左右的污水。上述污水处理后得到的生化尾水COD值达到了标准,但是该污水色度过大,还需要进行脱色处理。根据已有经验,我公司采用了传统的活性炭以及臭氧脱色处理方法,但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我公司研发了一套采用药剂脱色的处理方法,经实验,脱色效果好,图3为3次实验数据色度变化趋势图。
[0003]但是目前还面临一个问题,前期脱色装置是直接将大量污水排入1个普通的、大的反应池,然后向反应池内加入大量药剂,通过1个搅拌机搅拌使得污水与药剂混合进行脱色处理,上述过程的缺点为:每次处理的污水量较大,直接向反应池内加入药剂,首先是:处理量大不利于污水与药剂的混合,即便设置了搅拌装置,反应池内四周的污水与药剂混合需要很长时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池、竖流式沉淀池(1)、斜板式沉淀池(2)、pH调节池(3);所述反应池内被多块分隔板(4)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多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上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多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及进水口呈下进上出
‑
上进下出
‑
下进上出
‑
上进下出循环模式;最后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13)连通竖流式沉淀池(1)的进水口,所述出水管道(13)上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14);所述竖流式沉淀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斜板式沉淀池(2)的进水口,所述斜板式沉淀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pH调节池(3)的进水口,上述所述管道上均设有阀门及提供污水循环动力的水泵(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
‑‑
反应池Ⅰ(5)的进水口靠近反应池Ⅰ(5)的底部,所述反应池Ⅰ(5)的出水口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下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低于该反应池出水口的高度,第三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同反应池Ⅰ(5)的出水口高度齐平,第四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同第二反应池的进水口高度齐平,最后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靠近反应池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沉淀脱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内被两块十字交叉的分隔板(4)分割成4个独立的空间,两块所述分隔板(4)顶面与反应池顶面齐平,4个独立的空间之间依次连通,被分割后,从第一个所述反应池至最后一个反应池,顺时针方向4个独立的空间依次为反应池Ⅰ(5)、反应池Ⅱ(6)、反应池Ⅲ(7)、反应池Ⅳ(8),上一个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作为下一个反应池的进水口,进水管道(9)连通反应池Ⅰ(5),所述进水管道(9) 与反应池Ⅰ(5)连通处靠近反应池Ⅰ(5)的底部,所述反应池Ⅰ(5)与反应池Ⅱ(6)之间的分隔板(4)上设有使反应池Ⅰ(5)及反应池Ⅱ(6)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Ⅰ(10),所述出水口Ⅰ(10)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所述反应池Ⅱ(6)与反应池Ⅲ(7)之间的分隔板(4)上设有使反应池Ⅱ(6)及反应池Ⅲ(7)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Ⅱ(11),所述出水口Ⅱ(11)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并低于出水口Ⅰ(10)的高度;所述反应池Ⅲ(7)与反应池Ⅳ(8)之间的分隔板(4)上设有使反应池Ⅲ(7)及反应池Ⅳ(8)相互连通的出水口Ⅲ(12),所述出水口Ⅲ(12)靠近分隔板(4)的顶部并与出水口Ⅰ(10)的高度齐平;所述出水管道(13)的一端连通反应池Ⅳ(8),所述出水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冯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能天达天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