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21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包括抱箍在现浇柱的柱模板外侧的固定环,固定环包括多个固定板,多个固定板通过第一绳索连接;固定板包括两个固定夹板,两个固定夹板通过多个沿固定夹板高度方向布设的限位板连接,两个固定夹板和相邻的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供第一绳索穿过的矩形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绳索将多个固定板连接,使多个固定板对柱模板根部形成抱箍,加强了柱模板根部的刚度,通过在固定板沿高度方向上设置限位板,便于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将多个固定板的不同高度连接,以便将部分固定板下移至边柱或角柱的上下柱接缝部位,避免了接缝部位出现漏浆与砂浆不平整,也避免了现浇柱“烂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中现浇柱模板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设计中,圆形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框架柱已被广泛引用,但在浇筑圆形钢筋混凝土柱时,因施工工艺、材料、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等原因,框架柱的混凝土浇筑经常出现“烂根”这一质量通病,所谓“烂根”是指框架柱根部出现蜂窝、麻面、漏筋等现象,即柱底混凝土压力最大,混凝土易从模板下口流出,其中一部分滞留在接缝附近的模板与楼地面之间,对模板形成挤压,在与浇捣混凝土产生的侧压力共同作用下,造成接缝部位模板外张变形,进而加剧混凝土泥浆外溢,漏浆严重时,由于水泥砂浆大量流失,会在混凝土接茬范围形成石子、钢筋外露,产生“烂根”;框架柱的“烂根”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结构整体外观质量,还会降低结构承载力,由此造成额外的返工工作,不仅需要进行剔凿修补,还耗费大量的人工、材料、时间,还可能因无法判断被修补处的混凝土的质量情况而导致结构验收困难,造成施工质量隐患和工期延长,因此,对柱模板根部的加固尤为重要。
[0003]目前,现浇混凝土边柱和角柱的水平接缝部位模板的通常做法是在支设上层柱模板时,将外侧模板向下加长至柱的水平接缝以下,使其覆盖接缝并附贴在下层已施工的柱外侧混凝土表面,以便阻挡接缝处模板漏浆并控制接茬混凝土平整,但因为该模板加长部分支撑刚度不够,与下层柱表面之间无法实现牢固严密合缝,从而容易使框架柱出现“烂根”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接缝部位模板的加固和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绳索将多个固定板连接,使多个固定板对柱模板根部形成抱箍,加强了柱模板根部的刚度,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板连接两个固定夹板,便于将第一绳索限制在固定板的不同高度上,即可将部分固定板下移至覆盖角柱的上下柱接缝部位,避免了接缝部位出现漏浆与砂浆不平整,也避免了现浇柱“烂根”,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在现浇柱的柱模板外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包括多个固定板,多个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绳索连接;
[0006]所述固定板包括两个固定夹板,两个所述固定夹板通过多个沿所述固定夹板高度方向布设的限位板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夹板和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绳索穿过的矩形孔。
[0007]上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高度大于楼板的厚度。
[0008]上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柱为角柱,相邻上下层的两个角柱位于楼板处形成上下柱接缝,所述固定环中一部分固定板位于所述上下柱接缝外,所述固定环中另一部分固定板设置在楼板的上表面。
[0009]上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中一部分固定板通过第二绳索与下层角柱连接,所述固定环中另一部分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绳索与上层角柱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长度大于柱模板的周长。
[0010]上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楼板的上表面。
[0011]上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索的长度大于柱模板的周长。
[0012]上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为矩形板,且多个所述限位板沿固定夹板的高度方向均匀布设。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式便捷,通过设置第一绳索将多个固定板连接,且第一绳索可通过打结系紧使多个固定板对柱模板根部形成抱箍,便于加强柱模板根部的刚度,避免现浇柱根部漏浆和变形,通过设置多个固定板,便于根据柱模板直径增加或减少固定板的数量,从而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现浇圆柱,避免了多次制作不同尺寸的加固装置所造成的材料浪费和成本增加,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板连接两个固定夹板,使两个固定夹板和相邻的两个限位板之间形成供第一绳索穿过的矩形孔,便于通过第一绳索将多个固定板连接,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板沿固定夹板高度方向均匀布设,即第一绳索可穿过不同高度的两个限位板之间,从而达到将多个固定板的不同高度连接的目的,即可根据现浇柱的位置调整部分固定板对柱模板的抱箍高度,当被加固的现浇柱为角柱时,可将上下柱接缝部位的固定板下移至同时覆盖上下柱及其接缝部位,利用第一绳索连接固定所有固定板,利用至少两根第二绳索分别固定一部分固定板与下柱和另一部分固定板与上柱,从而达到加固角柱的上下柱接缝部位柱模板的需求,避免了现浇柱的漏浆、接缝处不平整与“烂根”的问题。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绳索将多个固定板连接,使多个固定板对柱模板根部形成抱箍,加强了柱模板根部的刚度,通过设置多个限位板连接两个固定夹板,便于将第一绳索限制在固定板的不同高度上,即可将部分固定板下移至覆盖角柱的上下柱接缝部位,避免了接缝部位出现漏浆与砂浆不平整,也避免了现浇柱“烂根”,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柱模板;2

现浇柱;3

固定板;
[0024]3‑1‑
固定夹板;4

第一绳索;5

第二绳索;
[0025]6‑
矩形孔;7

限位板;8

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抱箍在现浇柱2的柱模板1外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包括多个固定板3,多个所述固定板3通过第一绳索4连接。
[0028]所述固定板3包括两个固定夹板3

1,两个所述固定夹板3

1通过多个沿所述固定夹板3

1高度方向布设的限位板7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夹板3

1和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板7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绳索4穿过的矩形孔6。
[0029]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绳索4将多个固定板3连接,且第一绳索4可通过打结系紧使多个固定板3对柱模板1根部形成抱箍,便于加强柱模板1根部的刚度,避免现浇柱2根部漏浆和变形,通过设置多个固定板3,便于根据柱模板1直径增加或减少固定板3的数量,从而适用于不同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抱箍在现浇柱(2)的柱模板(1)外侧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包括多个固定板(3),多个所述固定板(3)通过第一绳索(4)连接;所述固定板(3)包括两个固定夹板(3

1),两个所述固定夹板(3

1)通过多个沿所述固定夹板(3

1)高度方向布设的限位板(7)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夹板(3

1)和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板(7)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绳索(4)穿过的矩形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高度大于楼板(8)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浇柱防烂根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柱(2)为角柱,相邻上下层的两个角柱位于楼板(8)处形成上下柱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成唐利平姚格梅张军强李笠颖王鹏张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