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77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筒体以及连接部件;所述筒体一端设置有目镜,该端部适于与眼部贴合;筒体下方设置有取景框,所述取景框的底层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体点,所述三个导体点的重心与取景框的中心重合;筒体内设置有凹透镜;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筒体固定在一智能终端上,取景框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贴合;所述凹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物距,所述凹透镜的焦距大于所述物距,像距与所述筒体一端到所述凹透镜的距离之和为视力测定规定距离。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随时随地便宜地进行视力检测,而且检测过程标准,能够实现准确地视力检测,对于视力的管理(包括防控、监视)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监视)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监视)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视光学仪器以及视力验光
,尤其涉及一种视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测试视力大多是用视力表,必须是在固定场所、较大空间和有标准视力表亮度的环境中,才能进行视力测试,现在,一般是在医院、眼镜店等场所。因为检测视力需要专门去固定场所,一般人们感觉视力可能有问题时,才去进行检测,这种被动的检测,导致视力已经出现问题了才去应对,而不能提前防控。如果视力检测能够不受限于特定环境、设施,而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测,那么在视力保护方面以及视力问题防控方面,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因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该装置具有筒体以及连接部件;所述筒体一端设置有目镜,该端部适于与眼部贴合;筒体下方设置有取景框,所述取景框的底层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体点,所述三个导体点的重心与取景框的中心重合;筒体内设置有凹透镜;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筒体固定在一智能终端上,取景框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贴合;所述凹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物距,所述凹透镜的焦距大于所述物距,像距与所述筒体一端到所述凹透镜的距离之和为视力测定规定距离。
[0004]可选的,所述筒体可伸缩。
[0005]可选的,所述目镜距离所述筒体一端预定距离,所述筒体一端为喇叭形。
[0006]可选的,所述三个导体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0007]可选的,所述三个导体点构成等边三角形。
[0008]可选的,所述平面镜为表面镜。
[0009]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视力检测装置便于携带,结合广泛使用的智能终端运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可随时随地便宜地进行视力检测,而且检测过程标准,能够实现准确地视力检测,对于视力的管理(包括防控、监视)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0010]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和其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2]图1a,1b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0013]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光路图;
[0014]图3示出了智能终端基于视力检测装置进行视标图像校正、显示的过程;
[0015]图4示出了利用本技术提出的视力检测装置结合智能终端进行视力检测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7]在《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中载明,视力表可选用对数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ETDRS(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前两种视力表的检查距离是5m,后者的检查距离是4m,因此现有的视力检查均要求宽敞的物理空间。《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视力表的1.0一行应与被检眼同高,可是,一般视力表都是固定在墙上,而被检者身高不一,差距较大,在实际视力检查中,很难做到符合这项要求。《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还要求视力表的照明应均匀,无眩光,如果用人工照明,照明强度应为300

500lux,但现在很常见的是,在一个场所,尤其是视力产品或者视力相关产品的商业活动场所中,利用市场销售的一些纸质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由于没有对照明强度进行检测检验,检测结果也非常容易不准确。
[0018]本技术旨在符合上述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不受限于物理空间,又能方便地、准确地进行视力检测的装置和方法。本技术中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是一种独立的产品或者说设备。在进行视力检测时,需要与智能终端上运行的app配合使用。智能终端可提供稳定的视标图像背光亮度以及符合要求的视标图案。
[0019]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如图1a,1b所示,该装置具有筒体1以及连接部件2,所述筒体一端设置有目镜3,该端部适于与眼部贴合;筒体下方另一端设置有取景框4,所述取景框的底层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体点6、7、8,所述三个导体点的重心与取景框的中心重合;筒体内设置有凹透镜5;所述连接部件2用于将所述筒体1固定在一智能终端上,取景框4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贴合;所述凹透镜5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物距,所述凹透镜的焦距大于所述物距,像距与所述筒体一端到所述凹透镜的距离之和为视力测定规定距离。
[0020]凹透镜的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物距在焦距内时,在物相对于凹透镜的同侧可成放大的正立实像,实像的像距大于物距,即正立实像到凹透镜的距离大于凹透镜到屏幕的距离。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无穷远。本技术利用上述原理,将凹透镜装设在筒体内靠近取景框的一端。通过选择合适焦距的凹透镜,并调整凹透镜与取景框之间的距离,即物距,使得筒体的长度加上像距等于《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规定的测试距离。将凹透镜的物距记为u,像距记为v,焦距记为f,则三者具有如下关系:
[0021]1/u+1/v=1/f
[0022]通过对智能终端上显示的视标图像进行放大,得到上述《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的视标图像,因此视标图像在智能终端上显示的视标图像比规范的视标图像小。实像对人眼可见,而且实像的像距大于物距,使人感觉就像是看到的实际图像,借助像距远大于物距的特点通过有限长度的筒体实现了用户看到的视标图像的实像的视觉距离可达到5米的技术效果。
[002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了整个视力检测装置整体更加小巧,筒体的尺寸更加小,筒体为可伸缩结构。
[0024]在使用时,人的一只眼睛贴紧筒体一端,向里看,为了使得眼睛更好地与筒体一端贴合,所述筒体一端优选为喇叭形。
[0025]为了避免灰尘或者其他东西落入桶内,弄脏平面镜、筒体内部,在筒体内靠近该端处设置有目镜,可以选择平面透明玻璃作为目镜,为了方便清洁目镜靠近人眼一侧的表面,目镜要安置在靠近所述筒体一端的位置,所述目镜距离所述筒体一端预定距离,不能设置在太深的地方。
[0026]视力检测装置另一端设置有取景框4、连接部件2,通过连接部件2,筒体固定在手机屏幕上,而且实现取景框与手机屏幕贴合。
[0027]使用时,首先打开智能终端上的视力检测app后,再将视力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筒体以及连接部件;所述筒体一端设置有目镜,该端部适于与眼部贴合;筒体下方设置有取景框,所述取景框的底层边缘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体点,所述三个导体点的重心与取景框的中心重合;筒体内设置有凹透镜;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筒体固定在一智能终端上,取景框与所述智能终端的屏幕贴合;所述凹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物距,所述凹透镜的焦距大于所述物距,像距与所述筒体一端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魏文斌张舜周晓冲金建成丁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视达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