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77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其中,第一连接导线位于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第二连接导线位于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第三连接导线位于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四连接导线、第五连接导线、第六连接导线,其中,第五连接导线位于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第六连接导线位于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第六连接导线位于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其中,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材质采用导电硅胶。胶。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式止吐腕表是一种新型的采用电子脉冲刺激方式实现止吐的佩戴式产品,具有安全无副作用、快速高效、持续稳定的止吐效果。传统的止吐仪器两个近似方形电极,电极尺寸22*12.5mm,电极间距2mm,电极覆盖面积为5.95cm2。这两个方形电极,中间间隔距离小,覆盖面积小。现有产品一般采用金属矩形块形电极,存在以下问题:
[0003]1)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难于对准内关穴的问题;
[0004]2)在实际应用中较容易偏离内关穴;
[0005]3)传统单点连接导线电极使得电脉冲信号流入集中在一点,电脉冲信号输出存在峰值点,因此容易在电极输出信号时过于集中,不利于信号覆盖范围扩大,信号分布不均匀,同时可能造成信号输出存在峰值点,因此对皮肤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0007]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第二半圆环形电极。
[0009]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与外部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
[0010]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四连接导线、第五连接导线、第六连接导线,其中,所述第五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所述第六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六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第四连接导线、所述第五连接导线、第六连接导线与外部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
[0011]其中,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材质采用导电硅胶。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导电硅胶的厚度为3~5mm。
[0013]进一步,所述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导电硅胶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外圆为35

39mm,内圆为
25

29mm,缺口处间隔为10

12mm。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6](1)圆环形电极设计明显增大了电极所覆盖的区域,只需确保止吐腕表佩戴方向正确,较大的覆盖区域可以较好的包含内关穴,由此可以解决止吐腕表使用中难于对准内关穴问题。
[0017](2)圆环形电极表面采用粗糙表面,增大滑动阻力,避免使用中偏离内关穴。
[0018](3)采用多点信号连接方式,能够分散引导信号流入电极及皮肤表面,避免出现峰值点。
[0019]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的两个电极耦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包括: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第二半圆环形电极。
[0027]具体的,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其中,第一连接导线位于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图1中左侧电极的上部)、第二连接导线位于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第三连接导线位于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图1中左侧电极的下部)。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与外部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如图3所示。
[0028]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四连接导线、第五连接导线、第六连接导线,其中,第五连接导线位于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图1中右侧电极的上部)、第六连接导线位于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第六连接导线位于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
部(图1中右侧电极的下部)。第四连接导线、第五连接导线、第六连接导线与外部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如图3所示。
[0029]每个电极均预埋设置三个导线,其作用原理在于:
[0030]因为电信号的特性,会寻找最短路径,即查找电阻最小的路径。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只在电极中间设置一个导线,会导致形成一个最短路径,从而会缺失对电极的上部和下部对应对内关穴的刺激,并且电脉冲信号输出存在峰值点。本申请通过对每个电极设置三根导线,从而形成三个电信号通路,可以改善电流的分布情况。从而这三个信号通路都可以有电信号进入,电信号分布更均匀,覆盖面积更大,避免传统方式只有一个接入点导致某个点为峰值的情况。
[0031]其中,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材质采用导电硅胶。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导电硅胶的表面为粗糙表面。由于导电硅胶本身就是粗糙表面,不需要额外设置凸起。利用导电硅胶上的粗糙结构,可以增加电极与皮肤之间的压力,因为电极与皮肤接触有阻抗,如果是光滑表面接触效果不好,如果是粗糙部,则相同压力之下,通过电极与皮肤的局部接触,粗糙表面的凸起点可以增强局部压力点,增加电极与皮肤之间的压力,更容易固定,减少阻抗。通过减少阻抗,从而从电极出来的电信号可以更好的耦合进皮肤,达到上述效果。
[0032]优选的,第一半圆环形电极和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导电硅胶的厚度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吐腕表圆环形导电硅胶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第二半圆环形电极,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所述第二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一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第二连接导线、第三连接导线与外部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的背部预埋有第四连接导线、第五连接导线、第六连接导线,其中,所述第五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上部、所述第六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六连接导线位于所述第二半圆环形电极背部的下部;第四连接导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辉陈超李建立李天翼李秦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安诺贝尔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